愛伊米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茶友發來一張圖。

據說是他在外地出差時,在某家茶葉特產店門口拍的照片。

如圖,那是餅裝在塑膠自封

的老白茶,模樣灰撲撲的。

塵滿面,鬢如霜。

一看就是因為擺在店門口,路面灰塵太大,導致長期落灰。

餅紙包裝上,印著荒山野茶等字樣。

底下有一小行標語,一年飲,五年品,多年藏。

不過從茶餅上,倒是看不出有關茶葉本身的介紹資訊。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產地、年份、品類、生產廠家等,一概沒有標註。

很顯然,這是個“老白茶”的公版餅紙包裝。

不過令那位茶友納悶的地方,並非如此。

茶友問,北方氣候很乾,茶餅是不是放在密封袋裡就不會受潮?

因為他在出差時看到,不少路邊的茶葉店,也是這樣直接存茶的。

不不不,萬萬不可。

談及存茶,避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才是永恆不變的基礎要求!

話說回來,茶友拍到的這樣圖,倒是提供了一個好素材。

這張圖,承載著很高的資訊量,值得逐一分說。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2》

第一,茶餅可以裝在塑膠密封袋裡嗎?

當然不行。

對茶葉而言,透明的塑膠密封袋不具備避光、遮光、擋光的屬性。

直接將茶葉裝入其中,容易受到光氧化影響,產生外觀、香氣、滋味的劣變。

再說了,這種拉鍊密封袋,密封性不夠強。

雖說,它在臨時短期存茶時比較方便。

每次想要喝茶時,輕輕拉開袋口,就能開啟取茶。

取用結束後,再順手捏緊密封條,就可以原樣收納。

但在方便之餘,卻有存茶跑氣的風險。

稍不小心,少捏了一道口子,袋內

茶葉

就容易跑氣。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另外,這種塑膠密封條,經不起反覆多次折騰。

用久後會因塑膠老化和磨損影響,造成彈性下降。

即便你已經反覆檢查兩三遍,確保從頭到尾徹底捏緊封口。

但隔不了多久,又會崩出一條縫隙。

或者在彈力下降後,徹底捏不緊。

所以,不論何種材質的密封袋,它們都適合短期臨時存茶,裝入茶葉後儘量在兩三個月內喝完。

如果這餅白茶,短期內沒有喝茶打算,還是用三層包裝法存茶為好。

用紙箱、食品級塑膠袋和鋁袋密封起來,才能達到長期存茶目的!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3》

第二,白茶餅擺在店門口會不會受潮?

當然會。

即便

經過三層包裝嚴實密封的茶葉,尚且要放在恆定溫度、溼度的庫房,才能安然久存。

何況這僅是潦草裝在密封袋內,隨意放在門口的茶餅。

從這灰撲撲的外觀看,店門外肯定是人來人往,車來車往,路面揚塵明顯。

根本達不到乾淨、乾燥、陰涼、避光存茶的基礎要求。

真正的老白茶餅,如果直接簡陋包裝在密封袋內,擺在店門口當展示。

說明,賣茶的店家既不懂茶,也不愛惜好茶。

茶友們在家存茶時,可別效仿這種草率的做法,這絲毫沒有可取之處!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從經驗看,但凡懂行的茶掌櫃,鮮少有人會如此草率存茶。

猜過去,那餅擺在店門口的茶,十有八九隻是模具。

裡面填充的根本不是茶,而是木屑、邊角料之類的物件。

所以,看到路邊茶葉店如此草率“存茶”時,可別急著去效仿。

還是那句話,存茶離不開避光、密封、乾燥等基礎要求。

即便北方地區天氣再幹燥,茶葉存放仍要嚴實密封。

密封存茶的好處,除了能防止茶葉受潮外,還能預防跑氣和串味。

若在存茶餅時,外包裝沒有嚴實密封。

等到後期茶餅跑氣,香氣變得寡淡,風味嚴重下降,豈不是太可惜?!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4》

第三,自稱為“老白茶”的茶餅,有什麼貓膩?

有一說一,前文提到的那個公版包裝的老白茶餅。

在它背後,大有文章。

且不說,它沒有標明廠家、生產年份、原料產地等。

光從它的自稱來看,就大有貓膩。

試問,正兒八經的老白茶,誰會自稱“老白茶”?

在自報家門時,肯定是報全名才對。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比如,2013高山白毫銀針。

比如,2014高山牡丹王餅。

比如,2016清明白牡丹。

如果不知種類,不知年份,不知產地,包裝上基礎資訊一概不全,只標上奪人眼球的“老白茶”字眼。

這太不合常理了。

打個比方,60歲的張三和李四,因為到了年紀被人稱為老張和老李,倒也說得過去。

但他們只有6歲,就被周圍人叫成老張,豈不是莫名其妙!

同樣的,一款白茶在誕生之初,也並非老白茶。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它們的茶名大多是2021拋荒銀針、2021清明白牡丹、2021生態秋壽眉、2021白牡丹餅等基礎格式。

人如其名,茶更要恰如其名。

從名字上,能讓你獲得對這款茶的初印象。

等到時隔三年,一款新茶存滿3年後,自然能初步跨入老白茶的門檻。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將一款茶慢慢存老,是件順其自然的事。

提前給一款茶加上“老白茶”這個名字,反倒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5》

第四,荒野茶會壓成茶餅嗎?

基本不會。

真正的荒野茶,產量很低,不成規模。

沒人管理,沒人施肥澆水捉蟲除草的荒野茶,全靠自然本能在天生天養。

很多時候就算你來到一叢荒野茶樹面前,如果沒有經驗,

未必

能將它認出來。

因為在面前,荒草萋萋,滿目都是雜草蕨類。

而此時,荒野茶正藏身在茫茫“雜草堆”當中,需要

足夠

眼力才能將其認出。

從這樣的生長環境看,採茶過程也很艱辛。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一路跋涉,穿過雜草叢和低矮的灌木後,才能來到茶樹面前。

踮起腳,伸手從那些高大的枝椏上,將荒野茶青採下。

大多數時候,荒野茶的分佈很零散。

東一叢,西一叢,採茶的過程好比是打游擊,需要走走停停。

採完這邊幾株茶樹後,需要再次穿行,才能走到下一片可以採茶的地方。

沒有熟悉本地山路的人,根本找不到路!

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

半天時間下來,可收穫的茶青僅有寥寥幾斤。

摺合成幹茶成品,那就更少了。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產量極低,數量有限的荒野白茶。

在如今的市場大環境下,以散茶的形式出售尚供不應求,沒有壓餅的必要。

再說了,荒野茶天生天養的本性,註定它只能零散出產,難成規模。

為了這麼點茶,專門請人去壓餅,更是脫離生產實際。

所謂“荒山野茶”壓餅的概念,從源頭上就不可信。

遇到這樣的茶,還是多加謹慎為好。

小心駛得萬年船,別白白花了冤枉錢!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6》

第五,白茶講究一年飲,五年品,多年藏?

講真,這只是民間說法,說成什麼樣的都有。

這些年,與此類似的說法,聽過了無數遍。

有說白茶新茶是草,老茶才是寶的。

有說新白茶至少要存滿3年才能喝的。

也主張說白茶不存滿8年、10年,喝著根本沒意義的。

形形色色,各式各樣,說法不一。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對新茶客而言,他們容易遇到這樣的困惑——網上的說法這麼多,我該信誰的?

答案很簡單,自己試一遍就知道了。

依個人看法,上面的說法都太片面,可信度不高。

白茶裡,新茶和老茶各有所長。

新白茶鮮爽,老白茶醇厚,各有千秋。

判斷一款白茶是否值得認真喝,不能僅看年份老不老。

而是得,看品質好不好!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7》

行文至此,稍作總結。

那位茶友發來的這張圖,貢獻了不少“料”。

同時,也在提醒我們,買茶時千萬別迷信為外在噱頭!

老白茶,未必會比新茶好。

至少,入手新茶不必擔心遇到做舊茶風險。

午後犯困時,隨手泡杯清香的新茶,更能提神。

吃過烤肉火鍋之類油膩大餐後,泡杯鮮爽的新茶,更能清新口腔。

茶友發來的“老白茶”組圖,只看1張圖片,村姑陳扒出5個茶圈內幕

再加上,新茶的選擇豐富,入手成本相對低一些。

買入手後即便短時間喝不完,還可以慢慢存起來。

存了三年四年,再開箱。

到那時,喝一箱自己存出來的老白茶,會更有成就感。

所以,根本沒必要去迷信,白茶不存XX年沒有喝茶價值的觀點。

特別是,當你還沒有親自對比過,就盲目相信。

很容易被賣做舊造假茶和劣質老白茶的商家割韭菜!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