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

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

羅漢齋

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

羅漢齋最早記載於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談》卷二里,是指廣州商會為僧侶舉行的一段齋期,後來逐漸演變成一道地方傳統素菜。 羅漢齋亦名“羅漢菜”,原是佛門名齋。此菜取名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以十八種鮮香原料精心烹製而成,是素菜中之上品。

羅漢齋源於南宋的《萍洲可談》卷二記載:“商人重番僧,雲度海危難禱之,則見於空中,無不獲濟,至廣州飯僧設供,謂之羅漢齋。”不知道這是不是對廣州“羅漢齋”的最早記載,但至少可以說明,羅漢齋原來應該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的廣東素菜“鼎湖上素”又稱“鼎湖羅漢齋”,可見,“羅漢齋”應該是對菇類、菌類混雜的菜式的一個通稱。所以民間對這道菜的理解,還是相當準確的,這種“隨緣”的態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處。

羅漢齋以時令蔬菜、三菇(香菇、蘑菇、草菇)、六耳(銀耳、木耳、榆耳、黃耳、桂花耳、石耳)、豆製品、麵筋、瓜果等為原料,燒、煮、煨、燉而成,特點是爽滑軟爛、多香融合, 具有鹹鮮、清香、淡雅的特色。

龍鬚茄子

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

龍鬚茄子是一道簡單的家常菜,所用材料為茄子12兩(約480克),粉絲2兩(約80克),瘦肉3兩(約120克),紅椒1只,蔥1棵,蒜頭1粒,油3湯匙。茄子切粗條;粉絲用清水浸軟;瘦肉切絲,加入醃料拌勻。紅椒切絲;蔥切段;蒜頭去衣剁蓉。燒熱油3湯匙,炒茄子,加水1/4杯和鹽、糖各1/4茶匙,煮至茄子軟身,取出。燒熱油2湯匙,爆香蒜蓉,放下瘦肉炒至幹身,加入粉絲,拌勻芡汁料兜炒,茄子回鑊,放下紅椒、蔥段,炒勻上碟。

粉絲是中國常見的食品之一,是一種用綠豆、紅薯澱粉等做成的絲狀食品,故名粉絲。往往又叫做粉條絲、冬粉(主要在臺灣),朝鮮半島稱唐面,越南稱面。粉絲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鉀、磷、鈉等礦物質。粉絲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絲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涼拌更佳。

紅椒是菜椒的培育變種,屬於茄科。有辛香味,能去除菜餚中的腥味,營養價值甚高,具有禦寒、增強食慾、殺菌的功效 。除了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外,一根紅辣椒還大約含有50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可滿足成年人的每天需求量,此外還含有超過100毫克的維生素C。這些豐富的抗氧化劑,能中和體內的有害氧分子自由基,有益於人體健康。

白果腐竹煲豬肚

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

白果腐竹煲豬肚是一道美食,口味不錯,製作簡單,主要材料豬肚1只、白果1飯碗、腐竹(幹)100克、紅棗4粒、芡實薏米半碗、白胡椒粒10-20粒、水8碗。翻轉豬肚除去脂肪,用鹽和澱粉(生粉)擦勻揉搓,用清水沖洗,如此重複3次,再氽水3分鐘,撈起用刀除去殘留的白色肥油,最後用冷水清洗乾淨;白果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白果用熱水浸泡後去皮;腐竹洗淨,折成段;煮沸清水,放入豬肚、芡實薏米和紅棗,武火煮20分鐘,轉文火煲40分鐘,放入白果和腐竹,再煲大半小時,下鹽調味喝湯。豬肚則撈起,放涼切片,放回湯裡煮開食用。

白果果仁除含有澱粉、蛋白質、 脂肪、糖類之外,還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蔔素、鈣、磷、鐵、鉀、鎂等微量元素以及銀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營養豐富。性平、味甘、略苦澀,有毒。目前醫藥界認為,兒童生吃7~15枚,即可引起中毒,炒熟後毒性降低,但一次食入量也不能過多。

腐竹又稱腐皮,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客家傳統食品,也是華人地區常見的食物原料,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用清水浸泡(夏涼冬溫)3~5小時即可發開。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但是患有腎炎、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風患者是不適宜食用腐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