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巴黎到成都 “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

原標題:“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即將開幕

海報

備受國內外藝術界矚目的“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的各項籌備工作日前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即將於2018年11月2日拉開序幕。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以“延展智慧”為主題,將呈現來自全球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位(組)藝術家與小組的百餘件作品,涵蓋國際藝術展覽、藝術家駐地創作、音樂表演、水上藝術裝置、公眾教育等多個板塊,並以成都市成華區東郊記憶音樂公園為主展場,在錦城湖、梵木創藝區、方所成都店等多個城市地標以及樂山市夾江縣同步“發聲”。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由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毛繼鴻藝術基金會(MJHAF)、成都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成都傳華藝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四川方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承辦。

雙年展主展場東郊記憶;圖片來源: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1、 從巴黎到成都:世界級藝術機構首次來華“在地”策展

作為以法國前總統喬治 ·蓬皮杜命名的世界著名現當代藝術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現代藝術收藏,在推動全球(現)當代藝術文化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都市”是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2016年創立的一個專注於全球展覽及藝術研究實踐的平臺致力於根植特定語境,參與國際對話,反思文化轉譯以及知識的情境性的實踐方式。“全球都市”在最初兩年關注“合作與集體性”實踐,並於2017年在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呈現了第一屆“全球都市”雙年展:“集體智慧”。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Cosmopolis #1。5: Enlarged Intelligence)是由該平臺發起的第二個大型展覽,也是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作為全球重要藝術機構首次在中國城市進行“在地”策展實踐。

在首屆主題“集體智慧”的基礎上,“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將主題升級為“延展智慧”,在既有研究基礎上,關注快速的技術變革對現代社會帶來的衝擊與影響,關注城鄉空間關係,深入探討數字經濟和其他技術文化轉型相關的社會與生態影響、科技與公共空間等議題,並對如何利用智慧技術和生態智慧來推動社會發展展開想象。

2、 一場國際藝術盛會:20餘個國家和地區、近60位藝術家、百餘件作品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將帶來近60位(組)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與藝術小組的創作,展出包括“全球都市”委約創作的多件作品、互動環境與裝置,以及多種形式的研究型藝術創作。展覽由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凱瑟琳·魏爾(Kathryn Weir)女士擔任主策展人,伊拉莉亞·康迪(Ilaria Conti)擔任副策展人。

參展藝術家名單亦已於日前公佈:

昆勒·阿德耶米 / NLé建築事務所(奈及利亞/荷蘭),阿爾弗雷德和伊莎貝爾·阿奎禮讚(菲律賓),建築延伸合作社(哥倫比亞),雅絲敏·本·哈利勒(突尼西亞),曼努埃爾·查瓦傑(瓜地馬拉),曹明浩和陳建軍(中國),陳秋林(中國),雷塞爾·裘德瑞(孟加拉國),崔潔(中國),埃莫·德·麥德羅斯(貝南),Gudskul小組(ruangrupa, Serrum + Grafis Huru Hara)(印度尼西亞),奧斯卡·法爾範(瓜地馬拉/墨西哥),費爾南多·加西亞·多利 / 內陸(西班牙),西梅娜·加里多·勒加(秘魯),弗朗索瓦·澤維爾·格佈雷(法國),希爾帕·古普塔(印度),羅穆亞爾德·哈魯梅(貝南),何翔宇(中國),亞斯明·賈漢·努普爾(孟加拉國),瓦努裡·卡伊烏(肯亞),山姆·基奧(愛爾蘭),弗朗索瓦·克努埃澤(南非),黎朗(中國),李爽(中國),李文光(中國),劉窗(中國),劉丹(中國),佩恩恩(中國),布拉帕瓦蒂·梅巴伊爾(印度),米米·奧諾哈(奈及利亞/ 美國),邱黯雄(中國),邱志傑(中國),塔比塔·瑞塞爾(法國),拉瑞莎·桑索爾(巴勒斯坦)和索倫·林德(丹麥),博戈希·塞庫庫尼(南非),庫埃·紳(厄瓜多),沈莘(中國),亞斯明·史密斯(澳大利亞),試驗性藝術小組(巴基斯坦),崔琦·沃什(澳大利亞),汪建偉(中國),穆奈姆·瓦西夫(孟加拉國),魏皓嚴 / 嗯工作室(中國),達娜·瓦比拉(英國/辛巴威),黃漢明(新加坡/德國),徐冰(中國),葉甫納(中國),餘果(中國),袁廣鳴(中國臺灣),鄭波(中國),鄭源(中國)

昆勒·阿德耶米 _ NLé建築事務所《MFS IIIx3 岷江漂浮系統》,2018,效果圖(東南),圖片來源:藝術家,? NLé建築事務所

3、 一次奇特的策展:突破美術館白牆,跨學科、跨文化、跨地域

不同於一般的藝術展覽,“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是一場突破了美術館圍牆的跨領域、跨學科、跨文化的充滿活力的展覽,亦是一個聚合跨界人才、不斷生髮的創新平臺。

早在第一屆巴黎“全球都市”雙年展,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即邀請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創作小組,在巴黎進行駐地創作;並在展覽期間邀請各界人才,把多元文化對話、音樂表演等內容帶入美術館及巴黎市內多個互動藝術空間。本屆“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則將在集合大批藝術家的同時,還邀請哲學家、社會學家、作家、建築師、音樂人等各類人才參與,力圖透過對藝術作品、新美學實踐與思想的呈現和文化資源的輸入與輸出,不斷互補、生長、升級,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

其中,著名音樂家、作家劉索拉為本屆雙年展的音樂版塊策劃了“X音樂節”,以“音樂即認知”為理念,力圖展示在本土發生的有特殊個性的當代音樂,包括中國現代派音樂創作、流行電子音樂以及不同流派和形式融合的新音樂創作。

演出現場-圖片來源:劉索拉(北京)音樂工作室,攝影:清澈傳媒

4、 一條前所未有的路徑:穿越城市與鄉村,視覺藝術與音樂,全城過節

從工廠到水上,從公園到書店,從城市到鄉村,從視覺藝術展場到音樂節舞臺,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提供了一條前所未有的觀看路徑,並將整個城市置於藝術氛圍之中。

主題展覽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主展場所在的東郊記憶是由原國營紅光電子管廠改建而來。展覽探討了生態、科技與公共空間,以此展望如何利用智慧技術以及生態智慧來推進社會發展。此外,雙年展將在錦城湖等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場域設立分展場,並在梵木創藝區、方所成都店等多個城市地標以及樂山夾江縣同步發聲。

漂浮在錦城湖上的“群島”—— “岷江漂浮系統”(MFS IIIx3),由國際著名建築師昆勒·阿德耶米與NLé建築事務所設計,結合中國在地工程師、設計師的創意,構建了一處讓人們思考藝術和水文化,並感受生態之美的“未來場所”。阿德耶米的“馬科科漂浮學校”在“全球都市”中迭代成為:一場展覽、一座音樂廳、一個室外廣場。這些展館將奈及利亞的漂浮居所,也是MFS最初發源的地方,與中國的水利建設技術史有機地聯絡在一起。

本屆雙年展還邀請了兩組跨學科藝術小組——來自哥倫比亞的“建築延伸合作社”和來自印度尼西亞的Gudskul小組,來到樂山市夾江縣石堰村,與當地社群進行駐地交流。他們發起協作專案,圍繞鄉村公共空間的共享實驗,將以工作坊和當地居民參與形式展開,最終專案結果將利用當地可獲得的物質和非物質材料,集體生產出對鄉村語境潛力的新認識。

劉索拉策劃的“X音樂節”也推出了強大的演出陣容:中阮演奏家馮滿天、劉義軍(老五)的吉他及視覺表演、古琴演奏家巫娜的戲劇化奇奏 、廣西“無聲合唱團”、莫西子詩的電子音樂/詩演出等等。 紫禁城室內樂團和唐俊喬女子長笛樂團將選取自活躍於中國當代的作曲家曲目,與一些電子樂團體碰撞出火花:SHAO(邵彥棚)、秘密行動,以及旅行者樂團與Jambo曼丁非洲鼓隊等。來自不同年代與音樂背景的卓越音樂家們組成的“劉索拉與朋友們”將帶來音樂節的高潮。

5、 一場前瞻性討論:關於未來、技術、生態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國際藝術雙年展致力於探討生態、科技與公共空間,以此展望如何利用智慧技術和生態智慧來推進社會發展。另一個研究重點是城鄉空間與社會關係,以及這種關係轉變的生態影響,其關係轉變也與數字經濟和其他科技與文化變革息息相關。配合展覽,雙年展的跨領域講座與工作坊專案致力於促進新形式的知識交換和思想流通,將聯合當地的教育、美術館機構,以藝術家工作坊、對談、講座、放映等形式,將展覽的理念、藝術的價值更好地傳達給成都的觀眾。參與者均是來自不同創作與思想領域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