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或許你沒有聽過“糯耳”的名字

但它卻是真正的“菌中之冠”

它很“醜”,卻大有來頭

糯耳又叫醜耳,這是因為它給人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就是“醜”,雖然糯耳被歸為銀耳科的一員,可糯耳還是與一般的銀耳不同。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糯耳呈現金黃色,花型不如銀耳漂亮,糯耳的“醜名”也因此而來。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糯耳與一般銀耳相比肉厚膠質多,它在採摘後沒有經過過多的加工處理,因此比銀耳保留了更多的膠原蛋白。

銀耳常常因為營養價值豐富,而被人們稱為“菌中之冠”,糯耳更算得上是銀耳中的佳品,“耳中龍鳳”。

尋味銅仁萬山

明明糯耳看起來和銀耳相差不多,它又是為什麼能在眾多銀耳中脫穎而出的呢?為了解決這個疑惑,小編和團隊的夥伴們去到了銅仁萬山區敖寨鄉的種植基地一探究竟。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經過和農戶的詳細交談下來,我們才知道原來銀耳的種植有很多學問,其中糯耳最是難種,它對栽培的環境和技術要求高,但產量卻較少。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敖寨鄉的糯耳在種植過程中,保留了原始的種植及晾曬方法,自然的晾曬方法讓糯耳很大程度地保留了自身的味道及營養。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糯耳的生長週期一般需要40~50天,為了能讓糯耳能夠得到好的成長,農戶們將菌房建在在優質的地理位置上,在生長的時間內日夜看護,以保障糯耳的品質。

滿口都是軟糯香甜

許多人在熬煮銀耳的時候熬不出膠,這是因為從選材上就選錯了。

敖寨鄉的農戶告訴我們,普通銀耳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澆水,採收後經過水泡清洗再用脫水機脫幹。泡發水洗後銀耳至少可以兩倍大,色澤更白,花型更大更美觀。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而糯耳從產到收只需要經歷簡單處理→日曬→烘乾3個步驟,不經水洗,直接自然曬乾,所以它所保留的營養也更多。

烘乾後的糯耳呈現出自然的金黃色,花型小巧緊實。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糯耳因為膠質保留比較完整,所以燉煮出的湯汁比一般銀耳滑嫩,口感上也是黏黏糯糯的,滿滿的膠原蛋白,美味又滋補。

如何分辨糯耳和普通銀耳?

糯耳在泡發率上會比銀耳低一些,但泡發後會像一朵盛開的花,而且糯耳的顏色比銀耳更黃些,可以說糯耳是銀耳裡的上品。

這個白球球我一直以為是海鮮,沒想到是菌類啊!

△一秒區分銀耳和糯耳

劃重點

糯耳

培育過程中不噴水,採摘後不清洗直接烘乾,朵小,緊密,容易熬煮出膠,顏色偏金黃,口感更香糯。

銀耳

培育過程中常澆水,經過清洗後再烘乾,朵大,泡發率比糯耳高,色澤偏淡黃,相比糯耳口感更脆。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已經可以成功地區分出銀耳和糯耳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