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提起“腸息肉”這個概念,似乎很多人都一臉茫然,它屬於腸道病變疾病,主要是腸粘膜表面有異狀突起,侵襲到腸腔內,呈現出隆起狀。

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排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更有甚者會出現便血問題。據相關資料調查證實,腸息肉患病率逐年增高,並且以男性為主要目標群體,存在惡性病變可能,要引起大家重視。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腸息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該問題,我們不妨對腸息肉型別進行初步分析。首先畫個重點,腸息肉,並不是“肉”,它屬於某種異常增生組織。

臨床醫學研究認為,腸息肉要根據病理性質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兩種型別,

首先是非腫瘤性(非腺瘤性)息肉,其次是腫瘤性(腺瘤性)息肉。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成年群體如果確診腸息肉,十之八九都是腫瘤性息肉,根據癌變程度可分為3種:

管狀腺瘤:在腸息肉型別中最為常見,患病率最高,但癌變程度低;

絨毛狀腺瘤:呈現乳頭狀,因此又名乳頭狀腺瘤,雖然不常見,但它癌變程度極高;

管狀絨毛狀腺瘤:顯而易見,它是上述兩種腺瘤的“混合體”,癌變程度也介於兩者之間。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相關醫學專家經過研究,斷定腺瘤性息肉癌變程度與其組織大小、增生程度等存在不要聯絡,特別是直徑大於2釐米,癌變機率高達50%。

最後再來說說非腺瘤性息肉,分為4種類型:

增生性息肉:結腸、直腸等部位高發,直徑往往小於5毫米,在非腫瘤性息肉疾病中最為常見;

炎性息肉:根據其定義,就能知道它與炎症存在聯絡,也就是說,只要腸道存在原發性炎症疾病,就容易繼發此類息肉;

錯構瘤性息肉:目標群體大多是10歲以下兒童,屬於後天形成,少數成年群體也會罹患此類疾病;

其他息肉:臨床醫學上,將部分腸粘膜贅生物,也歸類為息肉範疇。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看到這,大家就會對腸息肉有大致瞭解,至於為什麼會罹患此類疾病,要從兩個角度看待:

首先是腫瘤性息肉,誘因主要是遺傳或基因突變;

最後是

非腫瘤性息肉,著重提名炎症息肉,它由慢性腸胃炎症刺激引起

增生性息肉併發原因大多與患者年齡、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積極相關。

由此可見,想要預防腸息肉,除遺傳、基因突變等定量因素不能更改外,其他誘因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著重注意的細節。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想要避開“腸息肉”,日常生活中4個細節要注意

1、合理飲食

醫學研究表明,非腫瘤性息肉,與飲食結構不恰當有一定關係,比如長期過量吃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就容易引起腸道組織異常增生,因此,

拒絕“三高”食物,提高綠葉蔬菜佔比,以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幫助結直腸“減負”尤為重要。

關於

主食,可以適當選擇山藥、土豆、糙米、蕎麥等粗糧,代替部分精糧細面。

該類食物中富含粗纖維,也能夠起到減輕排便障礙、緩解便秘等功能,可有效維護腸道內環境。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2、喝夠充足水分

萬事萬物都對水存在一定依賴性,人類也是如此。營養學研究發現,

每天喝夠充足水分,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效果,不僅能夠加速血液迴圈,拉高基礎代謝,還可以潤滑腸道,協助排便順暢,有效避免腸道損傷問題。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3、戒菸戒酒

不管是香菸,還是酒精,都有高刺激性。很多人想當然認為,香菸只會損害肺部健康,實則不然,

尼古丁、焦油等會跟隨血液流動,到達胃腸道,進而產生負面影響;酒精更不必說,它直接作用於腸胃黏膜,加劇損傷程度

,腸息肉誘發機率也會水漲船高。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4、學會養護腸道

養護腸道第1步,就是形成定期排便習慣,排便不規律、排便時間過長等不良行為,均存在腸息肉潛在風險。

定期排便習慣養成,十分簡單,選定某個時間,每天不管是否排便,都要在該時間段內,在廁所蹲3~5分鐘,幫助腸道產生“記憶反射”;避免排便時間過長,只要不玩手機、集中注意力就能達到目的。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

5、定期檢查

主要指結腸鏡檢查,特別是

腸癌家族史群體,需要定期做該項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普通人群如果對自己健康情況不自信,也可前往醫院申請篩查

,防患於未然。

“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避免?醫生總結出5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