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太湖 集水面積1。9萬平方公里,上游水系主要是苕溪、荊溪兩大水系。荊溪水系源於 江蘇 省的宜溧山地和 茅山 東麓,可分為南溪水系、洮滆湖水系、 江南 運河水系,向東注入 太湖 。苕溪水系則源於 浙江省 天目山 地,以東、西苕溪為大。

苕溪是 浙江 八大水系之一,由於流域內沿河各地盛長蘆葦,當地居民稱蘆花為“苕”,故名苕溪。進入秋天,蘆花飄散水上如飛雪,引人注目。苕溪由東、西二苕溪組成,因兩條溪大小相仿,又稱姐妹溪;兩條支流在 湖州 城東匯合,經大錢口入 太湖 ,後因歷年水利建設,走向歷有變遷。苕溪幹流長158公里,流域面積4576平方公里,河道落差779米,平均坡降4。9‰。

旅遊時代,各地都從歷史、人文、自然等各個領域尋找本地的旅遊資源;水系的源頭也是其中一個主題。 太湖 源自然是一個重要的資源。這個命題,有論文專題論證。

苕溪水系分東、西兩支。東苕溪的上源又以南苕溪為正源。南苕溪主流長76公里,發源於 天目山 南麓臨安 臨目馬尖崗。臨目馬尖崗海拔1200米左右,今天我們看到的“ 太湖 源”,就在半山腰上,海拔670米左右。

太湖 源頭的潺潺流水。

苕溪是 浙江 八大水系之一,由於流域內沿河各地盛長蘆葦,當地居民稱蘆花為“苕”,故名苕溪。進入秋天,蘆花飄散水上如飛雪,引人注目。苕溪由東、西二苕溪組成,因兩條溪大小相仿,又稱姐妹溪;兩條支流在 湖州 城東匯合,經大錢口入 太湖 ,後因歷年水利建設,走向歷有變遷。苕溪幹流長158公里,流域面積4576平方公里,河道落差779米,平均坡降4。9‰。

旅遊時代,各地都從歷史、人文、自然等各個領域尋找本地的旅遊資源;水系的源頭也是其中一個主題。 太湖 源自然是一個重要的資源。這個命題,有論文專題論證。

苕溪水系分東、西兩支。東苕溪的上源又以南苕溪為正源。南苕溪主流長76公里,發源於 天目山 南麓臨安 臨目馬尖崗。臨目馬尖崗海拔1200米左右,今天我們看到的“ 太湖 源”,就在半山腰上,海拔670米左右(手機測的)。

太湖 源頭的潺潺流水。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太湖 源頭的三維位置。

進景區不遠,就看到茶壺造型的雕塑。大約是想說明 太湖 水與茶的不解緣分吧?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這個地方叫龍鬚谷,以山崖上遍佈的龍鬚草命名。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不久見到迎面壁立的千仞崖。據說這裡是猴群出沒的地方。但這次,除景區圈養的,沒見到一隻原生態的猴子。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上山路上的景觀。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一些地方,可以下去親近 太湖 的源頭之水,我也下去溼了溼腳,但一個地方有一個不太大的水潭,幾個年輕人乾脆就“溼身”了。他們嚷嚷著“冷”,但以我溼腳的體驗,溪水並不冷;甚至還不能說太涼。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是不是“醉花瀑”?

再向上有一個古寺院,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院就在 太湖 源泉邊上,這裡是下院。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因為山上到處有龍鬚草,所以這裡也叫龍鬚橋。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寺院門口的旗,後來在別處又見到一次。有一個問題但不敢問。

山間野趣。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景區入口處是海拔470米左右,向上200米,到了 太湖 源頭。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有兩個光著膀子的老漢一直在那裡把著,好像是刻意讓下游的 太湖 人民吃他們的洗腳水。耐心等了15分鐘左右,最終還是忍不住請他們照顧一下。

下面的半條臂膊就是其中一人的。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進園區仰天望去,就能看到一個玻璃天橋。這年頭這類東西多了去了。這個天橋據說有兩個獨有的特色:走到某個地方會感覺玻璃崩裂之聲,又會有山崩海嘯的感覺。有不少人就奔著這個去的 太湖 源;例如當天與我們同住一個民宿、與我們一同進景區的一個群體。那些人還主要是中老年人。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進景區時仰望玻璃棧橋,一會兒就明白了,到那黑色的地方,就會發出“玻璃崩裂”的聲音。至於“山崩海嘯”怎麼回事,就不清楚了。據說那是另一個民間主體開發的新專案,須另收費,每人78元。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最後再介紹景區入口。打的旗號是“ 江南 小九寨”。當然,這是 江南 的,又是“小”的,比喻意義上的“九寨”。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我們住宿的,是距景區大門不到100米的“龍鬚谷”民宿。龍鬚谷也是景區內某一段的景色名稱吧。能以此命名,我想不太容易。

民宿門前,就是一條小小的山澗。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旁邊有一條上山的步行道,清晨在那裡見到的晨霧山色。

遊記:苕溪盡頭太湖源

還看到一個奇景:陽臺邊上有一個不小的蛛網,一個巨大的(以我的眼光)蜘蛛正慢慢地享受它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