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北京特色水果迴歸!老法子種出老味道,新技術帶來新口感

盛夏時節,鮮果飄香。大興西瓜、通州西集櫻桃、門頭溝京白梨、延慶八稜脆海棠、海淀玉巴達杏……這些本地水果,有的一直陪伴著北京人,有的卻難覓蹤影。

可喜的是,在前不久完成的北京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工作中,不少較為少見的老北京特色水果的種質被收納到國家種質資源庫中,例如門頭溝京白梨、延慶八稜脆海棠、海淀玉巴達杏等,未來將進行重點保護。

老北京特色水果迴歸!老法子種出老味道,新技術帶來新口感

老北京特色水果迴歸!老法子種出老味道,新技術帶來新口感

老口味水果“冷熱不均”

京城,自古就是水果豐饒之地。作家梁實秋曾這樣寫道:“水果類則四季不絕的應世,諸如:三白的大西瓜、蛤蟆酥、羊角蜜、老頭兒樂、鴨兒梨、小白梨……藕、櫻桃、桑葚、檳子……不可勝舉,都在沿門求售。”

“眼下正新鮮的是通州的櫻桃,大興的西瓜、桑葚,緊接著,平谷的大桃、門頭溝的梨、海淀的杏,都能嚐鮮了。再一秋涼,房山的磨盤柿、延慶的海棠果也有了,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 68歲的劉先生在老城東四土生土長,提起老口味水果,他如數家珍。可近年來他卻發現,小時候常吃的老北京水果變少了,有的甚至見不到了。

記者走訪發現,老北京水果中,有的品種依然活躍在地裡頭,如大興西瓜、平谷大桃等,規模始終不減;有的品種仍在種植,但市場接受度不高,規模大減,比如紅肖梨、延慶國光蘋果等;有的只剩下農民零星種植,很難尋覓,如城市化程序中消失的郎家園棗。

老北京水果“冷熱不均”,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近年來,洋水果不斷走進國門,全國各地的新鮮果子也都齊聚首都,市民的果盤子一下子豐富起來。

在琳琅滿目的水果大餐中,曾經“受寵”的本地果子漸漸被冷落。紅肖梨就是典型一例,在物質匱乏時期,紅肖梨因其耐儲存的特性成為北京人冬天喜愛的水果。

老北京特色水果迴歸!老法子種出老味道,新技術帶來新口感

如今,天南海北的水果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運送到北京,紅肖梨獨佔京城冬季水果攤的盛景一去不復返。

老口味不僅有著獨特滋味,還承載著記憶中的鄉愁。為了保護這些老口味水果,延續鄉愁,本市有關部門和京郊各個產地開始了多種嘗試。

各出高招兒延續老口味

高招1

摸清家底 又見老味水果

2019年至今3年多時間裡,本市開展了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對海淀、門頭溝、房山、通州、順義、大興、昌平、平谷、懷柔、密雲、延慶11個涉農區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全面普查,成果令人驚喜。

“幾乎每個區都發現了新品種。”市種子管理處品種登記管理科科長竇欣欣說,在老北京水果種質中,門頭溝京白梨、延慶八稜脆海棠、海淀玉巴達杏等均已被收錄進國家資源庫中,同時在市農林科學院開展鑑評工作,為下一步科研育種提供助力,今後將對這些特色品種實施重點保護。

除了被收錄的種質,京郊涉農區對一些小眾果品也在加強保護。延慶區八達嶺鎮幫水峪村的檳子,是一種外形酷似蘋果、個頭迷你的小眾果品。上世紀80年代,檳子幾乎滅絕。前幾年,幫水峪村啟動“恢復唯一性傳統果品品種工程”,將僅剩的幾十株果樹編號、統一管理修護。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儲存的30餘棵香檳樹長勢喜人,每年9月都迎來大批採摘客。

老北京特色水果迴歸!老法子種出老味道,新技術帶來新口感

高招2

技術進村 土壤修復提質

北京有句老話:“正月糖梨二月肖。”這裡的“肖”指的就是京郊盛產的紅肖梨。紅肖梨在燕山山脈獨有的片麻岩上生長,懷柔、密雲、平谷都有種植,口味酸甜脆生,耐儲存,曾是最受北京人喜愛的水果之一。

然而,近年來,盛產紅肖梨的懷柔區懷北鎮河防口村果農們卻有了煩惱:村裡的紅肖梨差異巨大,一個果園一個味道,忽好忽壞,結不出好果子,更賣不上價。

村裡將中國科學院大學何裕建教授團隊請進果園,給果蔬增產提質把脈。“近年來化肥和農藥使用過度,這是土壤受到了嚴重破壞導致的。”實地調查後,何裕建做出分析判斷,“需要透過土壤修復改良技術,全方位修復和改良被嚴重損壞多年的土壤,可以透過降解殘留農藥、恢復土壤正常的酸鹼值、降低鹽漬化、提升有機質、均衡微量元素含量等具體方法來改善。”

隨後,何裕建為村裡帶來了改善土壤性質和結構、不會造成二次汙染的優質肥料,手把手教果農們施肥,並教大夥兒養護方法。“經過養護,去年秋天,結出的紅肖梨清甜水嫩透著酸,比前年口感強了不少!”果農們稱讚道。

高招3

“慧”種果樹 提升口感甜度

京白梨,自明代起就是皇家貢品,起源於門頭溝區軍莊鎮東山村青龍溝一低窪有水之處,最初是一株自然實生樹,已有400餘年的歷史。京白梨是秋子梨系統中品質最為優良的品種之一,也是北京唯一被冠以“京”字招牌的果品。

昔日皇家貢品,如今早已成為門頭溝區果品的“金名片”。目前,軍莊鎮京白梨梨園超過2000畝,是門頭溝區京白梨主產地。

為了提升京白梨品質,留住這份老味道,軍莊鎮下了大力氣,透過施肥、修剪、有害生物防治、花果管理等各類技術手段,“慧”種果樹。包括與相關技術部門合作,提高授粉的品質,採取綠色生態培育管理技術,使用的肥料以有機肥為主,以多種措施防治病蟲害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部分京白梨含糖量近15%,口感和甜度俱佳,市場歡迎度居高不下。

高招4

民宿“帶貨”山野味道走紅

群山環抱中的延慶區劉斌堡鄉下虎叫村,田野山坡之間,一個個紅磚灰瓦的農家小院古樸幽靜。順著一段緩坡向上,走進一座小院,一棵山楂樹繁茂高大,樹枝伸向院牆。

這就是2017年開始走紅的“山楂小院”。小村盛產山楂,秋季成熟的果子通紅,味道甜中帶酸,堪稱京郊獨一份。

伴隨民宿小院走紅,下虎叫村的山楂也成了“網紅”。榨一杯酸甜可口的山楂汁,配上軟糯橙黃的蒸南瓜、地瓜,山鄉里的滋味讓人們留戀不捨。臨走,還要摘上一兜山楂果兒,把山野味道帶回家。

靠著民宿走紅的京郊水果不止一個。順義區楊鎮沙子營村葡萄瓦舍農莊裡,“老口味”蘋果青番茄製作的糖拌西紅柿,也成了招牌菜。

“蘋果青”番茄曾是北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口味,別有特色的是,成熟時高圓的果實從頂部開始變粉紅色,果肩呈現似青蘋果一樣翠綠色,故名“蘋果青”。

掰開果實看,裡面果肉是沙沙的,吃到嘴裡是濃濃的番茄味。“老法”種出的“老味道”,喚醒了老北京人舌尖上的記憶。吃過後幾乎每位遊客都要說上一句:“再來一盤!”

同時,老水果也為民宿帶去“流量”。素有“紅梨之鄉”稱謂的密雲區大城子鎮與一家鮮榨果汁廠達成了合作協議,利用眼下最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的“NFC”超高壓冷榨工藝,將紅肖梨製成了梨汁,配以俏皮時尚的瓶裝,一炮而紅。

如今,大城子鎮的冷榨紅肖梨汁更有了“明星效應”,為村裡的民宿帶來了不少的回頭客。“不少客人專門奔著紅肖梨來,採摘、吃住、休閒娛樂之後,再帶上一整箱果汁當伴手禮,送親戚朋友都挺有面兒。”大城子鎮相關負責人說。

(原標題:老法子種出老味道 新技術帶來新口感 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好果子)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