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無論是在短影片還是社交平臺上,美食始終佔據著重要的一個頻道。

音訊:“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與味道無關!

音訊:“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與味道無關!

04:00

未知來源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常言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網友們對各種零食和小吃的選擇,早已不僅僅侷限於超市、路邊攤和小飯館當中了。

在尋找美食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網紅美食”這一概念。

這期我們從商業角度來聊聊,網紅美食是如何“製造”出來了,這些食物真的好吃嗎?

說起網紅食品,就得提到鼻祖級的“黃太吉煎餅”了。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在行動網路剛剛興起的2012年,黃太吉可謂是橫空出世。

中國第一代網紅美食,打著“網際網路思維”的口號。

不但讓黃太吉煎餅頻繁刷屏,還讓很多傳統企業也開始深陷其中,各種研究如何讓企業也能搭上時代步伐,利用網際網路來進行“轉型”。

如今再看,當時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

實際上就是利用熱搜流量來博取關注。

“老闆開賓士送煎餅”、“煎餅果子開進北京CBD”等,類似的營銷方式造成了相當大的反響,

引發了一陣打卡熱潮。

機打小票上附帶各種雞湯文案,如今很多品牌仍然在沿用。

還有就是網紅食品統一的特色,就是價格貴。

一個煎餅在十年前就敢賣到九塊十塊。

總結起來就是,找各種吹牛的方式來營銷,引起網民集體好奇和關注,再賣個高價。

隨著後來跟風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沒什麼特色的傳統網紅美食就沒那麼好用了。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第二代網紅美食就不能光利用營銷,還得把食物本身來當作網紅去運營了。

有了之前的經驗,投資人發現

食物味道什麼的並沒那麼重要,好看漂亮才重要,能用來拍照才是最重要的。

營銷在線上刷資料引流量的基礎上,

又出現線下僱人排隊的模式。

這種模式在短期內就可能產生效果。

但是時間長了,網友難免也開始產生視覺疲勞,也會逐漸察覺到排隊都是假的。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於是第三代網紅美食上線了。

這時期的網紅美食開始嘗試拋棄只有好看的路線,

越來越多的在形式和玩法上做探索。

比如煙霧冰淇淋。

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可以噴出煙霧的冰淇淋,聽起來就非常的神奇。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就因為加了一些液氮,冰淇淋的價格就變得很貴,但吃起來並沒有特別好吃。還可能有被凍傷的風險。

再比如曾風靡一時的髒髒包。

有段時間,甚至霸佔了朋友圈,各種曬吃髒髒包的照片。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甚至各大明星也紛紛嘗試,其實這也是一種博眼球的美食。

髒髒包的

本名

叫巧克力可頌起酥麵包,表面撒的是巧克力粉,所以“髒”就是因為有這種巧克力。

吃的時候往往會故意把手和臉上弄髒,而且吃的表情還比較誇張,是一種很刻意的跟風行為。

這類還屬於在形式上的網紅食品,還有在外形上走極端的型別。

不成比例地放大某一項原料的比重,然後放大使用者感知。

或者把看上去互不相容的食材硬湊到一起,顏色上弄得花花綠綠吸引眼球。

網路更注重的是視聽感官,味覺在這裡沒有傳播力,所以是最不重要的。

網紅,就是針對我們視聽刺激上進行不斷的加量。

比如有綠到發光,放在奶茶中的米粉。

與味道無關的“網紅美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還有臭上加臭的肥腸包榴蓮、辣子雞丁冰淇淋、西瓜冷麵等。

網紅美食拋開了食物本身的味道特點,著重點在於紅。

哪怕味道並不怎麼好,當你好不容易排隊買到,發朋友圈獲得大量點贊後,也會不自覺的被強行修正味蕾,感覺這東西其實味道還不錯。

但是,網紅美食實質多數都沒有什麼內涵,只是靠博眼球來吸引關注,所以註定比較“短命”。

希望這些網紅食品的虛假繁榮,不會擠壓太多那些好吃平價食物的生存空間。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點選關注,留言互動交流。

上一篇:

我想“提前還房貸”了,是虧還是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