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明,一年一度的中秋又要來臨。在暑退秋澄的佳節時光裡,有沁人心脾的馥郁桂花香,有澄亮治癒的天空,有家人團圓的喜樂,當然更少不了中國人飯桌上的C位大咖——餃子。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中秋

·月滿人團圓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坐著不如躺著”。吃餃子,你愛吃什麼餡的?反正我愛吃三鮮的。而對於咱們北方人來說,韭菜,就是三鮮餡的靈魂。無論是肉三鮮還是素三鮮,如果缺了韭菜,就彷彿失去了標誌性的味道。除此之外,韭菜素、韭菜肉也是眾多濟南人心目中的熱門餃子餡。可以說,韭菜作為一種有“個性”的蔬菜,是有一些“紅”的潛質在身上的。它以獨特又刺激的味道,吸引黑粉紅粉無數。有人說,最濃烈的香水,也抵不過一個韭菜味的飽嗝。而這種標誌性的味道,是因為韭菜內部的含硫化合物造成的特殊香辛氣,也是很多“韭菜”迷們最喜愛的地方。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靠著“愛吃不吃”的倔脾氣,韭菜吸引了一群韭菜忠實粉絲。細究起來,中國人對韭菜的這種偏愛,其實已經延續了幾千年。《詩經。豳風。七月》中曾寫到:“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描寫的是,二月裡祭祀祖先,需要獻上羔羊和韭菜。《禮記》中也寫過,“庶人春薦韭,配以卵。”說的是中國古人的薦新禮,挑選當季的時新蔬菜,祭薦給祖先以表達孝思敬意,春天就要存韭菜。有趣的是,這裡的“卵”指雞蛋,看來古人也愛吃韭菜炒雞蛋。發明“東坡肉”的一代文豪蘇東坡也有詩云:“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不難看出,在古代韭菜不僅是祭祀祖先的上等蔬菜,是深受文人墨客喜愛的佳餚,也因其“剪而復生”的特點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18歲的自由式滑雪奧運冠軍谷愛凌在比賽後等待成績時,竟隨手掏出韭菜盒子來吃。古有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今有谷愛凌“溫韭戰滑雄”。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韭”香傳千年,誠不欺我。作為一種原產地就在中國的蔬菜,韭菜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但近年來,眼見著市場上的韭菜越來越粗大,但卻難再找到小時候的味道,藥物殘留等問題也讓很多人對韭菜望而卻步。其實,不用捨近求遠,咱濟南的西郊槐蔭區就出產質優味美的地方特產——西郊蓋韭。據考早在明末清初,濟南西郊就已經有韭菜種植,距今已有300餘年。因為韭菜是在向陽菜畦裡進行越冬培植,並透過擋風避寒和草苫等覆蓋保溫,故名“西郊蓋韭”。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在幾百年的韭菜種植實踐中,槐蔭人探索出獨特的保溫、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耕作措施。1978年,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蔬菜栽培學(保護地栽培)》對全國韭菜保護地栽培地總結中就提到了西郊蓋韭:“韭菜保護地栽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各地名產區也較多,如東北和華北用土溫室栽培的青韭和韭黃,山西太原郊區的窯洞韭黃,濟南郊區的陽畦和葦毛覆蓋栽培的青韭……可見,“西郊蓋韭”不加溫、以簡易設施生產青韭也是全國“獨一份”,早已“韭”名遠揚。同時,濟南西郊地處沿黃,地下水資源豐富,四季分明,由黃河沖積而成的肥沃土壤也為韭菜生長提供了適宜的地理氣候環境。這裡種植出的韭菜,基本延用了原始傳統的自然農業栽培技藝,透過物理、生態進行病蟲害防治措施,而非化學肥料、化學農藥。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西郊蓋韭口感辛香鮮嫩脆,韭菜味濃,還不辣,不僅放心吃,而且吃了不燒心,在清代中葉已是濟南名菜。解放後,西郊蓋韭與唐王白菜、北園芹菜並稱濟南“三美”,還獲得了“千里香”的美稱。民間流傳著“聞香捉盜”的趣話:韭為鄰所盜,隨聞香而至獲之。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西晉,因為蔬菜種植技術落後,寒冷的冬季哪怕是大富豪石崇也只有“韭蓱齏”可吃,是一種用韭菜根做成的小菜。那時候在冬天吃韭菜,就是最高階的“凡爾賽”。相比較而言,我們現代的濟南老百姓可有口福多了。近年來,槐蔭區西郊蓋韭進行保護性種植開發,開始品牌化發展。2012年,“西郊蓋韭”栽培技藝被認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西郊蓋韭也是“槐蔭四寶”之一。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

在“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的生產經營加持下,有千年歷史種植歷史的西郊蓋韭依然豐盛著濟南人的餐桌,犒勞著泉城人的味蕾。韭菜餃子、韭菜炒海鮮、韭花醬…… 國槐澤蔭處,濟西有好“韭”。佳節至,但願人長久,常嘗“韭”。

西郊蓋韭:但願人嘗“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