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今早帶娃一起逛菜市場,娃看到一框框的田雞,產生了好奇,問我能不能抓出來看看。無奈之下,只好買了兩隻。娃目睹了整個生剝田雞皮的過程,面色依舊不改,反而直嚷著要吃。我尋思著怎麼也不能辜負她的這個心願啊,便嘗試著做起來,誰知娃這一試,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田雞不是雞,而是蛙類,其口感類似雞肉。蛙類體脂含量極低,兼具高蛋白,還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常見的可食用蛙類有田雞、牛蛙等。其中,田雞也叫虎紋蛙,我國自古有之;而牛蛙可是外來物種,我國1959年才引進,牛蛙的個頭要比田雞大。

世界上第一個吃蛙的人已經無從考據。但我國秦漢時期,便有吃蛙的記載了,這時候的蛙也主要指田雞。漢代時期,蛙肉流行於貴族之間,被用於宗廟祭祀。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文帝甚至將蛙肉列入御膳之中。到了唐朝,蛙肉的地位急轉直下,已經變為窮人的食物了。唐代大詩人李賀在《苦晝短》中也曾感嘆過“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但是,宋、明兩朝,食蛙的熱情又在上流社會中得以復甦,比如明熹宗,非常喜歡吃炒田雞肉。

明代程敏政詩云:“菱角石榴鮮可愛,田雞水鱉味尤佳。”

蛙類現如今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上,目前市面上多為乾鍋、香辣、碳烤等做法,味道濃郁。但是給小孩子吃,不需要這麼重的口味,於是我便琢磨著用家常做法來做,既能保持蛙的營養,又保持了蛙的鮮味。如果能買到牛蛙,建議用牛蛙來做,畢竟個頭要大點,肉也多些,但我這邊只能買到田雞,也只好勉強用田雞來做菜了。

家常炒田雞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食材】田雞兩隻、青紅柿子椒各半個、大蒜1個、生薑1小個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調料】鹽、料酒、生抽、蠔油、糖

【步驟】

第一步:清洗田雞並醃製半小時。

市場上已經大致將田雞處理好了,不過要小心田雞的內臟還粘連在了肉上,需要仔細清洗乾淨。清洗完畢後,在田雞身上抹上料酒、少許鹽醃製半小時。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第二步:準備配菜。

將柿子椒洗淨,並將籽兒除掉,切塊備好。柿子椒沒有辣味,但是其籽會帶一點微辣,給孩子吃,儘量還是避免。其次,將大蒜、生薑去皮切片。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第三步:起鍋燒油,待油溫升至7成熟,倒入備好的蒜片、薑片,待蒜與姜微微焦黃時,倒入醃製好的田雞。

田雞注意用手擠幹水分後,再下鍋,避免鍋內水分過多。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第四步:待田雞煸炒至八分熟,加入一勺生抽、一勺耗油與少許糖,繼續翻炒。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第五步:加入柿子椒,與田雞一起翻炒均勻,撒少許鹽出鍋。

這肉低脂肪、高蛋白,吃了不怕長胖,口感類似雞肉

本次是給孩子吃,因此沒有放特別辣的辣椒,而選用的柿子椒。柿子椒維生素C豐富,又沒有辣味,與田雞同炒,不僅能夠增添菜品的視覺效果,還能豐富微量元素。炒制過程中,僅加入生抽、蠔油、鹽等簡單調料,能夠激發出田雞本身的鮮味。重口味的田雞雖然好吃,但是不適合孩子吃,因此推薦大家日常可以做這款炒田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