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形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呈梯度遞進的過程

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形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呈梯度遞進的過程

宋徽宗趙估(1082-1135)是北宋第八任皇帝,嗜茶,精通點茶技藝,有茶葉專著《大觀茶論》和茶畫名作《文會圖》傳世[]。《大觀茶錄》詳述了北苑茶的原產地採造七項、點茶之法七項、品評收藏等六項,其中點茶和品評部分將北苑茶風的精髓盡數囊括,堪稱北苑茶風的集大成之作。《文會圖》則描繪了北宋宮廷文士茶宴的盛況,其中圖畫的最前端,是宮廷侍從的點茶場景,真實地再現了北宋的點茶器具和操作技法。趙估的飲茶活動是非常頻繁的,也常常將茶葉賜給臣子,作為嘉獎,還寫了不少茶詩。《宮詞》中“今歲閩中別貢茶”和“分賜師垣政府家”則反映了北苑貢茶的不斷翻新和趙松王朝賜茶的慣例。

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形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呈梯度遞進的過程

福建閩北飲茶文化,透過丁謂、蔡襄、趙信等人的渲染和宣傳,實現了走出區域,向外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另一方面,閩北茶文化也同樣影響著福建的其他地區。而這種對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閩地文人,在詩歌中展露出來的以建茶為榮的情結,和對北苑點茶法的肯定。以茶入詩的福建文士很多,楊億、李虛己、胡氏四賢(胡安國、胡宏、胡寅、胡憲)、古靈四先生(周希孟、陳烈、陳襄、鄭穆)、蘇頌、鄭俠等福建名士,都曾寫過歌詠福建的茶詩。他們的茶詩往往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使茶文化與地域文化相融合,形成強烈的地域人文意識形態和自豪感,對北苑品飲方式在福建其他茶區的推廣和地方化起到重要作用。此處以陳襄的《古靈山試茶歌》為例,體驗北苑茶風籠罩下的文人雅興。

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形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呈梯度遞進的過程

陳襄(1017-1080)字述古,福州侯官古靈村人,北宋理學家,官至樞密院直學士、“古靈四先生”之首[5],曾向神宗舉薦過許多優秀人才並得到重用,有朝中伯樂之稱[5],可見其人眼光之獨到和心胸之寬廣。

古靈山在福建閩侯縣西南,是詩人家鄉的一座山,從詩中可知山上有茶園,有亭子或軒閣之類的建築,福州自古就是福建產茶的兩大重鎮之一,古靈山產茶不足為奇。早春二月的古靈山霧氣濛濛、寒氣森森,詩人受邀上山品試春茶,一路走來,看這山中氣象,恐怕是又要下雪反寒了。空山灰霾,越往前走,山霧越是肆無忌憚地聚散穿行,詩人百無聊賴間居然聯想到是否有神仙在這雲霧中變幻,才使眼前的山景時隱時現?正在詩人神思交接時,忽然聽到新泉汩淚輕敲寒石的悅耳之聲,原來已經到了與友人邀約的地點,尋聲望去,卻先看見泉邊松樹上的飛鼠(松鼠)正調皮地將松花抖落下來,逗弄水潭邊的蘭草,正玩得不亦樂乎,

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形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呈梯度遞進的過程

詩人瞬間也被這股靈氣所感染,之前的陰霾一掃而空,茶園近在眼前,友人們正等著他過去試茶,想到眼前粒粒芽頭皆吸收著這些天地之精華的松香松脂而生長,詩人心中便滿懷期待,熱情地加入到試茶的準備工作中,汲泉煮水、碾茶注湯,早春的寒氣助漲了茶香的甘冽,瑟瑟輕塵因風起,瞬間化作琉璃碗中花,茶煙陣陣,詩人和朋友們一邊點茶一邊品評,時光攪繞在融融和煦的清歡中飛逝於指尖。當他們盡興之餘迴歸現實才恍然驚覺,山中寒氣漸生、屏風凍冷、沉香燃盡,圓月皎潔掛枝頭。天色已晚,詩人不禁以神仙自喻自嘲,那地仙是誰?可不就是像詩人這樣忘卻身在人間的閒散茶人麼。

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形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呈梯度遞進的過程

陳襄的這首試茶歌,是根據一天的時間順序,從清晨上山,到山上茶園試茶,再到晚間試茶結束,三個過程來呈現畫面。這雖然是一首以試茶為題目的詩歌,但寫茶的部分卻十分隱晦,如以“露芽”、“香塵”等字眼來表明茶的好,以“玉川冰骨”和“瑟瑟樣風”來體現茶湯品質的優異。全篇詩文似乎更多是在描述古靈山早春幽冷而清新的畫境,但也正是這種對品飲環境大量筆墨的描寫,呈現出福建文士的風雅偏好。

從北宋歌詠福建茶葉的詩歌數量和茶書著作來看,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馬上形成,而是需要經歷一個呈梯度遞進的完善過程,其發展的階段性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北苑茶風並非一進入宋朝就形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呈梯度遞進的過程

(1)北宋治閩初期,特設龍風模,從政治角度鎖定北苑茶,給予最大的發展機會。此時的福建延續閩國和南唐開創的茶風,鬥茶活動在福建區域飲茶群體中流行,同時,“點茶”這一被雅化的鬥茶遊戲開始在小範圍擴散,成為個別有閒文士的日常娛樂。

(2)丁謂時期,突出北苑茶“早”的特點,首次以文學理論指引北苑茶生產。丁謂撰寫的《北苑茶錄》及茶圖將北苑貢茶採造的每個步驟以及品種、花色、入貢方式等編入書目,與其說這是一部文學作品,不如說是一部詳細的生產指導綱要。在丁謂的努力下,北苑貢制的脈絡被梳理清楚,無論是採造時間、貢茶質量和產量都得到提高。丁謂的業績贏得皇族的認可,北苑貢茶在全國的知名度得到提高。丁謂貴及權臣的官運和緊隨其一生的建茶文化宣傳(茶詩等),讓更多人瞭解北苑茶風,成為把福建茶文化帶出去的第一股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