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川菜的辣,不過是有人在背後“逼香為辣”的後果

提起川菜,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是這樣的:重油、重麻、重辣,吃上一頓之後能把人辣得燃燒起來。

曾經的一位外國朋友,在成都吃過一份紅油抄手之後,便感覺渾身抽搐,直接進了醫院,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它辣得是有多瘋狂。

縱觀中國八大菜系,最善用辣椒的,莫過於“川菜”了。

其實這種印象是被嚴重誤導的。

傳統的川菜,靈魂是一個“香”字

正統的川菜,講究“一菜一味,百味百格”,光是味道就會有甜香、魚香、荔枝、煙香、鹹鮮、薑汁、酸辣、糊辣等20餘種。

川菜的辣,不過是有人在背後“逼香為辣”的後果

魚香茄子不辣,甚至還有點甜味,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江浙一帶的菜品,但是人家的老家,卻是實實在在的四川。

我們最愛吃的宮保雞丁,看著成品紅彤彤,似乎是加了很多辣椒在裡邊,但實際吃到嘴裡的,也是絲絲的甜味。

這道菜在川菜中屬於“荔枝味”,大概是和荔枝的甜味有些相似。

它使用糖、醋、鹽調味,講究一個甜、酸、鮮的內涵,即便是放了幹辣椒,也不過是用來增香,而不是用來“突出辣味”的(事實上吃不出一點辣)。

川菜中還有幾個經典的品種,例如水煮白菜、雪花雞淖、八寶釀梨這些,口味都是清淡得很。

所以說,川菜中其中真正帶辣味的,並沒有那麼多。

川菜的辣,不過是有人在背後“逼香為辣”的後果

所有的辣味,是背後推波助瀾的結果

那麼,世人皆知、聞之色變的川菜,怎麼就會給人重油重辣的印象呢?難道是我們的記憶中,出現了曼德拉效應,還是有誰在背後操縱著我們的思維?

其實,川菜展示給世人的,只是一個微小的側面。軟軟糯糯的四川妹子,文文靜靜的四川小夥,總不能是因為太柔和了,才需要辣椒來壯門面。

四川真正辣的菜,只佔了三成左右,而這三成,則是以辣為主的“江湖川菜”。

江湖川菜,往往興起於夜市排檔和小飯館這些地方,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由性較強,沒有大酒店裡那種中規中矩的用料配比。

吃辣是很爽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上癮的一件事。當第一次嘗試過那種口感之後,便會愛上被它刺激舌尖的感受。

川菜的辣,不過是有人在背後“逼香為辣”的後果

只是刺激得多了,舌尖便會逐漸麻木起來,微小的辣味根本不能讓他們感覺爽快。

所以,就這樣一點一點地,用辣越來越重,甚至還加入了“麻”來輔助“辣”的地位。

小商販們,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去迎合食客的口味。使勁多放辣椒,就是最棒的手段。

“水煮”菜系,騙得我們好爽

即便是乍聽起來非常清淡、注重食材原本味道的“水煮”系列,只要在川渝地區的餐桌上,必定從未有過清湯,重油、辣椒一點不少。

水煮,聽著多麼清淡的烹飪方法。想當年第一次下館子,在選單上看見這道菜之後,便忽略而過,想著一定是寡淡無味。

川菜的辣,不過是有人在背後“逼香為辣”的後果

但是餐館老闆卻極力推薦這道菜,並且極度真誠地向我保證,一定不會讓我失望。

看著老闆那真誠的眼神,我相信了他的話。結果是真的沒有讓我失望,但是卻從此種下了對“水煮”菜系的極端鄙視。

吃水煮菜的心理,大概就是被騙得很爽快,然後又極度上癮那種感覺。

它雖然用名字欺騙了我們的心,卻也用口味征服了我們的胃。

雖是“油潑”成菜,但肉片確實是經“水煮而熟”,

說它是噱頭也好,務實也罷,但“辣”確是真的,這也是給很多外地吃貨們,造成強烈心理反差的最大原因。

所以如果再有四川朋友推薦你吃“水煮系列”,並且信誓旦旦地說:快吃嘛,這個真的不辣!真的一點都不辣!

如果吃不慣辣的話,千萬別去嘗試。

雖然傳統的川菜以香為主,但是我們卻無力改變它越來越辣的歷史車輪,就像我們的命運一樣,總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