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所謂“器”乃茶之父

古語說“器乃茶之父,水乃茶之母”,可見茶具對於泡茶的重要性。“美食需用美器配”,飲茶同樣應選擇相宜的茶具,以便能夠襯托岀茶葉的色與形,保持住荼葉的香與味。同時,茶具本身的質地、色澤、圖案等蘊含的藝術內容,可陶冶性情,增長知識,增添品茗的情趣。

1、按質地分

陶土茶具

陶器。陶器茶具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

地處太湖西岸的江蘇宜興市丁蜀鎮,特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製成的成品稱為“紫秒器”,簡稱“紫砂”。紫砂茶具始於宋,盛於明清,因其造型美觀大方,質地淳樸古雅,泡茶時不燙手,且能蓄香,所以極受歡迎。紫砂壺在清代被列為貢品,並遠銷日本、東南亞乃至歐美各國。尤其是清代,一些文人參與紫砂茶具的設計,介入紫砂茶具的製作,其文化品味大為提高,一時間,紫砂茶具成為一種雅玩,作為藝術品被收藏,身價百倍。

2。瓷器茶具

瓷器的發明和使用遲於陶器。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約始自東漢晚期。陶器的誕生大大促進了人類的文明程序,而瓷器的發明又有力地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如果說陶器茶具是宜興紫砂一花獨放,那麼,瓷器茶具則是白瓷、青瓷和黑瓷三足鼎立。

所謂“器”乃茶之父

(1)白瓷茶具。白瓷茶具大約始於公元六世紀的北朝晚期,至唐代已發展成熟。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白居易曾盛讚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北宋以後,江西景德鎮因生產的瓷器質地光潤、白裡泛青,雅緻悅目而異軍突起,技壓群雄,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瓷都。景德鎮的白瓷茶具密堅緻,釉色光瑩如玉,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而著稱於世,被稱為“假白玉”。自明代中期開始,人們不再注重茶具與茶湯顏的對比,轉而追求茶具的造型、圖案、紋飾等所體現的“雅趣”上來,因而使得白瓷茶具的造型千姿百態,紋飾圖案美不勝收

(2)青瓷茶具。在瓷器茶具中,青瓷茶具出現最早。在東漢時,浙江的上虞己開始生產青瓷茶具。青瓷茶具大量出現,始於晉代,主產地為浙江,浙江龍泉“哥窯”所產翠玉般的青瓷茶具,胎薄質堅,釉層飽滿,色澤靜穆,雅麗大方,如清水芙蓉逗人憐愛,被後代茶人譽為“瓷器之花”。“弟窯”生產的瓷器,造型優美,胎骨厚實,釉色青翠,光潤純潔,其中粉青茶具酷似玉,梅子青茶具宛如翡翠,都是難得的瑰寶。

(3)黑瓷茶具。黑瓷茶具流行於宋代。在宋代,茶色貴白,所以宜用黑瓷茶具暗襯。黑瓷以建安窯今在福建省建陽市)所產的最為著名,如宋建窯的兔毫紋盞釉底色黑亮而紋如兔毫,黑底與白毫相映成趣,加上造型古雅,特別為日本茶人所推崇。黑瓷茶具胎質較厚,釉色漆黑,造型古樸,風格獨特

(4)青花瓷茶具。青花瓷是在器物的瓷胎上以氧化鈷為呈色劑描繪紋飾圖案,再塗上透明釉,經高溫燒製而成的。它始於唐代,盛於元、明、清代,曾是那一時期茶具品種的主流。青花瓷茶具藍白相映,色彩淡雅宜人,顯得華而不豔,令人賞心悅目。圖26為明永樂景德鎮青花瓷茶碗。

所謂“器”乃茶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