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濃墨宰相”劉羅鍋竟然不是羅鍋,“劉羅鍋”的歷史誤解

文|榮榮

編輯:鍾毓

在中國的封建歷史程序中,存活了兩百七十六年的清朝距離我們最近,也是很多人比較熟悉的朝代,在清朝的君主中,說到賢君,那非康熙、乾隆莫屬了,他們共同打造了“康乾盛世”,穩定了大清江山,也為接下來的一百多年打下深厚根基。而要說到清朝的賢臣、清官,那“濃墨宰相”劉墉一定榜上有名。劉墉雖然有些“大器晚成”,但在其為官期間,清明廉潔的作風受到了百姓的愛戴,而到了晚年備受嘉慶皇帝的重用,甚至在皇帝駕幸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可見嘉慶皇帝對劉墉的信賴。但劉墉在大眾人們心中的形象都是一個羅鍋的形象,特別是在一些影視作品的塑造之下,更是把劉墉身材矮小、縮頭縮尾的形象給坐實了。但歷史上的劉墉到底是什麼形象呢?

“濃墨宰相”劉羅鍋竟然不是羅鍋,“劉羅鍋”的歷史誤解

1,初入官場

劉墉出生在官宦之家,其父

劉統勳

是乾隆時期的名臣,在朝廷頗有一些威望。而劉墉也是繼承了祖先的好基因,自小聰明伶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走上科舉之路。三十一歲時,劉墉考中進士,正式踏上仕途之路,但四年之後,因為父親辦理軍務失宜被下獄,劉墉也受到了連累,得到了懲治,並被降為翰林院編修。而在整個乾隆執政的過程中,劉墉在官場上雖然也得到了相應的晉升機會,但卻在官場上一路坎坷。

“濃墨宰相”劉羅鍋竟然不是羅鍋,“劉羅鍋”的歷史誤解

2,官場沉浮

劉墉的官場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反而相當坎坷。在其四十六之時,因失察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劉墉被髮配軍臺效力贖罪。劉墉五十歲時,憑藉父親的聲望,才再次被起用並擔任江寧知府。在擔任江寧知府期間,劉墉盡心竭力為百姓辦事,深得百姓的愛戴和信任,並將其公正清廉的作風比作宋朝的包青天。而此時劉墉的聲望也一傳千里,成了遠近聞名的清官。劉墉六十歲時,擔任湖南巡撫,並繼續他清明廉潔的工作作風,處理了大批的貪官汙吏,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讓當地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在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間,劉墉在“山東巡撫

國泰

貪縱營私”案件上主持正義,不顧和珅的一位偏袒

國泰

,最終讓

國泰

伏法,這件事不僅在當朝影響重大,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經典案例,民間更將此改編成通俗小說《劉公案》。

“濃墨宰相”劉羅鍋竟然不是羅鍋,“劉羅鍋”的歷史誤解

我們在很多劇作中瞭解到的宰相劉羅鍋都是在與和珅鬥智鬥勇,時不時的與皇帝耍耍嘴皮子,歷史上的劉墉一路走來相當不易,在乾隆年間,擔任

玉牒館

副總裁時因為經常犯錯遭到皇帝的不斷斥責,因漏洩與皇帝的談話遭其他官員的彈劾,受到其他的人的連累遭處分、被降職,其實,在乾隆執政期間,劉墉的仕途之路十分坎坷,直到嘉慶帝繼位,劉墉才真正得到了重視和重用。

“濃墨宰相”劉羅鍋竟然不是羅鍋,“劉羅鍋”的歷史誤解

3.濃墨宰相

劉墉被後人們稱之為“濃墨宰相”,因為他不僅是個清明廉潔的好官,他在文學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除了四書五經之類國學方面外,劉墉在佛經、道教、碑帖、字畫、小說、戲曲、平話、曲譜、詩詞等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劉墉的書法水平可以說是位於清朝之前列,而其書寫的小楷頗受後人們讚揚,稱他的水平毫不遜色於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劉墉雖然辦事嚴謹周密 ,但卻不是個只博古論今的老學究,歷史上的劉墉非常幽默。史文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據悉一日劉墉面聖,乾隆發現劉墉的鬍子上有一隻小蝨子,因為怕說出來令劉墉不好意思,於是乾隆強忍著笑意繼續聽劉墉滔滔不絕的暢談。等劉墉回到家後,家裡人也發現了他鬍子上的小蝨子,於是將其取下試圖捏死,劉墉馬上阻攔說道“這不是一般的小蝨子,他見過皇上,是個有福分的蝨子,我們應該善待它”。

“濃墨宰相”劉羅鍋竟然不是羅鍋,“劉羅鍋”的歷史誤解

4

,劉羅鍋不是羅鍋

如果說劉羅鍋不是羅鍋,或許很多人還會覺得詫異,因為劉羅鍋的羅鍋形象已經根深蒂固的存在於大眾的心中,甚至有人差異,既然不是羅鍋,為什麼要管劉墉叫劉羅鍋呢?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考究,劉墉的身高有一米九之高,這個高度放在我們當代也算是高個子了,更何況是在古代,站在人群中絕對有鶴立雞群的感覺,那麼這與身材矮小的熒屏形象就截然相反了。而這個一米九的高個子或許也是其被稱作羅鍋的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生活中的很多高個子都會略微有些駝背,而劉墉作為文官,每天必定要有大量的時間伏案工作,這就造成了其駝背的加劇;再一方面,劉墉在朝廷中風雲乍起的時候,已經是晚年,人到了晚年更顯得弓腰駝背,所以此時的劉墉或許是因為過度的駝背,才被其他人起了個綽號叫“羅鍋”,而這一叫還真叫出了場面,叫出了歷史。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劉墉到底是誰,但說到劉羅鍋大家必定知道是與和珅鬥智鬥勇的那個小個子。

—END—

參考內容:

《清史稿 劉墉傳》

《湖南通志》

《松軒隨筆》

《清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