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四川白汁五柳魚——傳統名菜,膾炙人口

“白汁五柳魚”乃四川傳統名菜,歷史十分悠久,經千年而名氣不衰。中國名菜中有不少與名人有關,如東坡肉、左宗棠雞、佛跳牆等,當事人多為美食家。而河南大詩人杜甫與四川名菜五柳魚的關係卻很特別,它是詩聖不經意間“一不留心”創作的一個傑作,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安史之亂時,杜甫在成都一時不能重返中原,只好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一座簡陋的草堂,其實就是一間茅草屋,以此安頓下來。他在此寫出大量佳作,草堂成了這位詩聖的“創作基地”。但是當時寫詩也不賺稿費,而他又沒有什麼積蓄,所以年過半百的杜甫一度經濟拮据,生活十分清苦,常以青菜草果度日,當地人便叫他“菜肚老人”。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有一天杜甫邀幾個朋友來草堂吟詩作賦。談笑間不覺到了中午,眼看要用午餐了,廚房卻沒有什麼好菜,拿什麼來款待自己的好友呢?著急間,正好家人從門前的浣花溪裡逮住一條大魚進來,杜甫心想,今天就請大家品嚐這條魚吧!杜甫接過魚,吩咐家人去打酒,自己親手來烹製。

朋友們見他要親自下廚做魚,不覺驚呼道:“堂堂杜大詩人還會烹魚,真乃天下奇事矣!”杜甫只好笑道:“等著瞧吧,我今天就給諸位烹出一道美味來。”他進廚房將魚開膛破肚清洗好,就將魚和作料像往常一樣放鍋裡蒸。他心裡想,今天文友光顧,不能太隨意了,發現身邊還有幾樣青菜,便別出心裁地取來姜、蔥、泡辣椒、離筍、冬筍,分別將之切成細條,猶如柳絲,待魚蒸熟後均勻撒上,又將醬調成汁燒熱後澆在魚上。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見杜詩人把魚端上桌來,客人便爭著伸筷品嚐,只覺味道鮮美,不禁異口同聲大為讚歎,還紛紛好奇地問杜甫:“此魚名何?”杜甫雙手一攤呵呵大笑,於是大家嚷著要為其起個好名字。有的說“叫浣溪魚吧”,有的道“稱老杜魚最合適”,杜甫見大夥如此讚歎,也就沉吟道:“這樣吧,陶淵明是我敬佩的先哲,吾素慕‘五柳先生’之人品,此魚覆有五種青絲,均似柳葉,不妨就叫‘五柳魚’吧!”大夥覺得此名起得頗具詩意,不禁拍手稱讚。

這就形成一段五柳魚的佳話,又憑藉杜甫的名人效應,一傳十、十傳百,逐漸成了成都坊間的一道名菜。如今的川菜廚師在古老傳說的基礎上傳承發展,施以精湛刀技,又增添火腿、雞肉、香菇等輔料,製成著名的白汁五柳魚,被視為川菜一絕。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白汁五柳魚色澤美觀、外酥裡嫩、鮮嫩清香,不僅營養豐富,還有清熱化痰、利氣寬胸之功,乃色香味俱佳的川中佳餚。白汁五柳魚製作時先把魚宰殺去鱗、骨、內臟收拾乾淨,然後將胡蘿蔔、黃瓜、蔥都切成三釐米長的細絲,姜、蒜也適當切絲。再用精鹽、味精、胡椒粉和水澱粉兌汁待用。之後將鍋中放適量水,燒開,魚下鍋煮熟,撈出放盤中。最後把蔥、姜、蒜下鍋稍炒,再把胡蘿蔔、黃瓜入鍋,烹入兌好的汁,炒熟,澆在魚上即可。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四川麻婆豆腐——最富地方風味的特色菜餚

麻婆豆腐是中國豆腐菜餚中最富地方風味特色菜之一,已成為風靡世界的川菜名餚。此菜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成都陳麻婆豆腐店傳世佳餚。

麻婆豆腐的特色是以燒法烹之,在雪白細嫩的豆腐上,點綴著棕紅色的牛肉末和油綠的青蒜苗,外圍一圈透亮的紅油,如玉鑲琥珀,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的獨特風味,極富川味特色。麻指豆腐起鍋時撒上的花椒末,花椒是麻味醇正,沁人心脾的漢源貢椒。辣是指選用龍潭寺的大紅袍油椒製作的豆瓣又辣又香。燙是指起鍋立即上桌,油多保溫,不易冷卻燙得可口,熱得汗流。

香是指豆腐上桌聞不到製作豆腐的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鏽味及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只有勾起食慾的香味。酥是牛肉酥香、色澤金黃、紅酥不板、入口即酥、沾牙就化。嫩指豆腐煎氽得法、色白如玉、稜角分明、一捻就碎,故食客用小勺食之。鮮是全菜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間,色味俱鮮。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麻婆豆腐起源於清朝末年,據說當時在四川成都的一個姓陳的人由於事故突然去世,只留下孤兒寡母,一家人陷入了生活困境。他們家有兩個鄰居,一家是賣肉的,一家是賣豆腐的,出於可憐這一家人,就把每天賣不出去的蹄筋肉和壓壞的豆腐賙濟給他們。陳某的妻子溫巧巧,據說特別喜歡做飯,而且手藝也十分不錯。為了孩子,她絞盡腦汁想做得好吃些。

由於蹄筋肉很硬,孩子們咬不動,所以先把肉剁碎。當時不可能有絞肉機,她就用堅硬的木頭做成圓樹墩狀的菜板,把蹄筋肉放在上面,用大菜刀耐心地剁。十分鐘後,就能剁成細小的碎肉。豆腐形狀亂七八糟的也不好看,她切成了小四方塊,這樣就看不出原來的形狀了。然後加入自家制的醬,把弄好的碎肉和豆腐煮上幾個小時,因為蹄筋肉即使剁碎了仍然很硬。經過咕嘟咕嘟地慢燉,蹄筋肉會變軟。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而且還能燉出黏稠的美味膠脂。中國的豆腐也有韌勁,很適合燉,而且吸入了肉汁,味道更好。最後出鍋時,撒上充足的胡椒,蹄筋肉獨特的動物膠腥味因此而消失了。吃一小口,滿嘴充滿了肉滑潤的味道。稍隔片刻,濃重的香味接踵而來,還有醬獨特的發酵味,微微殘留的羊肉腥味反而感覺很好。而且,胡椒清新的香味,像清風一樣從舌頭上吹過。後來溫巧巧靠這個菜開了家餐館。由於這菜又便宜又特別好吃,陳氏豆腐很快便聞名遐爾,求食者慕名而來,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徑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陳麻婆豆腐就被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

麻婆豆腐製作起來十分方便,主材就是嫩豆腐和牛肉末。先把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開水泡去澀味。燒熱炒鍋下菜油,燒至六成熱,將剁細的牛肉末炒散,至色呈黃,加鹽、豆豉、辣椒粉、郫縣豆瓣再炒,加鮮肉湯,下豆腐,用中火燒至豆腐入味。再下青蒜苗節、醬油,略燒片刻即勾芡收汁,視汁濃亮油時盛碗內,撒花椒末即成。這道菜看起來材料普通,製作並不複雜,似乎平常人家都可以做出來,其實試過了才知道並非如此。即使原料相同,味道也未必一樣,這和佐料的產地以及水土都有關係。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成都夫妻肺片——聲名遠揚,飄香四海

四川人人皆知夫妻肺片這道菜,就是外省也很流行。此菜色澤紅亮、質地軟嫩、口味麻辣濃香。觀之青紅碧綠,津河暗湧。一大青瓷盤新拌的肺片端上桌,紅油重彩,顏色透亮。它製作時注重選料,製作精細,調味考究。夫妻肺片片大而薄、軟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深受群眾喜愛。

為區別於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稱之。其實夫妻肺片的用料是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並不用肺。話說成都附近,有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尤其回民很多。這些回民因為信奉宗教或自己本身習俗的原因,大多都不食豬肉,所以牛羊肉就是那裡消費的大宗肉食了。但是回民一般只食用牛羊肉,對於內臟他們一般都丟棄了。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每天清晨,由信教的屠師唸經之後,把牛屠宰殺分割完畢,肉送到集市上去出售,清理下來的內臟就拋棄在一角,堆得很高,任其腐爛。到20世紀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他的妻子叫張田正,他們看到這些廢棄的內臟都被扔掉,覺得很可惜。反正也沒有事做,正耽於生計,於是就清晨起來在堆積的內臟堆中翻翻揀揀,挑有用的一些拿回家,仔細打理出來,上鍋煮熟,並經過很多次的試驗,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

然後再細細地用刀工加工出來,真是做到了白嫩如紙、淡紅如樺,牛頭皮透明微黃,再配以夫妻兩精心搭配的花椒、芝麻、香油、上等的和鮮嫩的芹菜等調料,因此涼拌出來的肺片具有顏色紅亮、軟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的特點。因為他們所做的“肺片”風味別緻,價廉物美,所以受到拉黃包車、腳伕和窮苦學生們的喜愛。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後來郭氏夫婦在成都半邊橋街,即今人民公園後門右側一個單間店鋪設店出售,既受買不起肉食但想吃葷腥的貧民歡迎,又受愛其美味的市民的追捧,很快就打響了名氣。他夫婦倆配合默契,一個製作,一個出售,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一時顧客雲集,供不應求。其店名也就正式取名為“夫妻肺片”了,牌匾為金字黑底,由享有“蜀中四老之一”的著名書法家趙蘊玉老先生親題。

該菜製作時先將牛頭皮燎去皮,加入沸水中煮燙十分鐘,撈起颳去外層角質皮,放入滷汁老湯中,用旺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至熟爛。牛心要用刀剖開,用清水沖洗淨血汙,放入滷汁中煮至熟爛。牛舌洗淨後,入沸水中煮一會兒颳去外層粗皮,投入滷汁中同牛心同煮至熟。再把花生仁、芝麻仁分別炒熟,碾成小粒和粉狀,把豆豉、醬油入鍋煮(加少許水),倒入滷中。將滷煮好的牛肉、雜碎等物改刀,分別裝碗,配上洋蔥碼,淋上滷汁、各種調料,撒上花生、芝麻調勻,這樣就可大功告成了。

來自四川的鮮美——白汁五柳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

今天的美食大盤點,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評論你想了解的地區美食,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