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四十五年前的五斤稻種,讓這位鎮江人與袁隆平結下“稻之緣”

正值小滿節氣,微風吹拂著廣袤的田野鄉間,激起層層麥浪,不多久後,水稻栽插即將“接位”,成為夏忙的主角。而就在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卻永遠地離開了他奮鬥了一輩子的田野鄉間。

“驚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我的心情十分沉痛。”鎮江市扶貧“三會”理事長宦祥寶說,早在45年前,他就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結下了不解之緣。

四十五年前的五斤稻種,讓這位鎮江人與袁隆平結下“稻之緣”

時任地區副專員羅明及丹徒縣委書記黃選能視察袁隆平南優2號在東方農科隊的高產試驗田

回憶起當年的日子,宦祥寶彷彿又看到年輕時試種雜交稻帶來的陣陣稻香、縷縷米香的喜人場景。

5斤稻種,晚上睡覺都放在枕邊

“出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的我,吃不飽肚子的日子至今歷歷在目。可以說,我的整個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喝粯子粥、啃山芋中成長的。” 1974年,宦祥寶高中畢業回到農村擔任大隊團支部書記,他面對的,是“飯都吃不飽”的困境,帶領農民天天出工勞動,年年糧食卻不能自給。

為此,他組織團員青年開展農業科學實驗,由於採用的是常規品種和一知半解的栽培技術,兩年四季的稻、麥實驗,不是肥料少了產量不高,就是肥料多了倒伏減產。

1976年,宦祥寶去丹徒縣“五七”農校學習。當時正值袁隆平“三系”雜交稻成功配套,育種老師講起每畝能產千斤以上的雜交水稻,這種“神奇的水稻”深深地吸引著每位學員。出於好奇,宦祥寶課後找到育種課老師—丹徒縣種子站柳站長,請他幫忙找幾斤雜交稻F1代種子來試驗田試種。

“當時柳站長給我的回話是:現在的種子好比黃金,顆粒難求,江蘇乃至華東地區都找不到一粒種子,下步各省都準備去南方制種了。” 宦祥寶回憶道。在他的再三求助下,柳站長答應幫忙想想辦法。沒過幾天,喜訊傳來,從袁隆平湖南基地找來的5斤南優2號F1代種子被交到宦祥寶手上。

“我如獲至寶,晚上睡覺都放在枕邊。” 宦祥寶相信,這5斤稻種,一定能在鎮江的廣袤田野上“開花結果”。

第一年,單產突破1500斤!

憑著五斤雜交稻種和農校中學到的技術知識,宦祥寶帶領團隊管理的兩塊雜交稻田,從秧苗到成熟,始終“鶴立雞群”,格外引人注目。

終於到了驗收的時候。“4。2畝雜交稻,經專家理論測產和現場實產驗收,總產量達到5090。4斤,平均每畝單產1212斤,其中一塊1。4畝的重點田塊,單產竟達到1514。3斤。” 宦祥寶說,在那個計劃經濟、以糧為綱的年代,這一水稻產量頓時成了爆炸性新聞,很快在全縣、全鎮江地區傳開了。

“當時專家們都說,這是袁隆平雜交水稻在華東地區的第一高產紀錄。” 宦祥寶知道,這些稻種是寶貝,他在同一年搞了30畝的制種田,收穫F1代種子3720斤,除本大隊部分用種外,還調出1000斤種子供外地試種。

“第一年試種就取得這樣的高產,是否有它的偶然性?”看到這種雜交稻果真如此神奇,宦祥寶開始思考雜交稻如何推廣。第二年,他們正式組建了東方農科隊,除繼續在這兩塊田搞高產試驗外,全大隊推廣種植了1000畝雜交稻。

結果令人喜出望外,其中1。4畝的試驗田單產1606。2斤,全大隊1000畝雜交稻單產都在1100斤左右。往後的4年,試驗田單產都在1500斤以上,豐產方單產在1200斤-1300斤左右。因為種植雜交稻,全大隊水稻單產由1975年400斤左右提高到900斤以上,總產量增加近60萬斤。

5斤雜交稻種,讓社員們的口糧從1975年的人均340斤增加到1982年的580斤,從此“喝粯子粥、啃山芋”的時光一去不返。

感謝、感恩、感激,他永遠懷念袁隆平

正因為種了袁隆平的雜交稻,宦祥寶先後獲得了許多榮譽。在大港東方農科隊與雜交稻為伴的6年中,每年從落谷到成熟,各地前來參觀考察的都在上萬人次。

全國勞動模範、水稻專家陳永康,江蘇農學院(現揚州大學)院長、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教授先後多次來此考察,緬甸國家農業代表團也來現場考察等。農科隊骨幹成員還分別到各地現場示範、傳技術,東方農科隊雜交稻栽培經驗在各地獲推廣。

時任鎮江地委書記王一香、丹徒縣縣委書記黃選能每年必到東方農科隊視察,他們都表示東方農科隊的雜交稻栽培經驗為丹徒縣和鎮江地區糧食產量作出了重大貢獻。

“1982年,我被鎮江地區破格錄用為國家幹部,調至鎮江地區農科所,後去高校讀書又留在句容工作。”眼看雜交稻在丘陵地區全面推廣,革命老區百姓不僅家家口糧豐裕,每年還能為鎮江市糧食上交挑重擔、做貢獻,宦祥寶說,處處都能感受到人民群眾對雜交水稻的推崇備至和對袁隆平先生的感激之情,“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國家糧食產量的貢獻,在早年東方大隊和鎮江地區的實踐可見一斑。”

時光荏苒,當年的五斤稻種,讓宦祥寶幹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三農”的春天到了,鎮江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爭當農業高質高效示範,爭當鄉村宜居宜業示範,爭當農民富裕富足示範,爭當“三農”工作創新示範,為“鎮江很有前途”跑進現實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我們對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於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 宦祥寶說。

掃碼關注我們

四十五年前的五斤稻種,讓這位鎮江人與袁隆平結下“稻之緣”

版權說明

如需轉載本文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本公眾號ID、作者、二維碼;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

責任的權利。

撰稿 薛誠

編輯 陳瑩

四十五年前的五斤稻種,讓這位鎮江人與袁隆平結下“稻之緣”

鎮江的學校

老鎮江

鎮江名人故事

鎮江味道

鎮江詩歌的故事

你好,這是我的家鄉,鎮江!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園,多少鎮江人珍貴的童年!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裡!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