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電視劇裡經常看到宮裡那些個小主吃著芙蓉酥,桂花糕,棗泥糕,饞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真想知道這些糕點在現在北京真的有嗎?

奶油炸糕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北京小吃中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裡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其主要食材有面粉、奶油、白糖,香濃美味,是北京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麵,由黃米麵做成的黃米糕具有 “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炸糕”。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炸糕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三個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 菜餡三種。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可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有綠豆芽、山藥、胡蘿蔔餡;有地皮菜、豆腐乾、山藥餡;有山藥、苦菜、韭菜餡。無論是哪種餡的炸糕,都是裡香外脆,趁熱吃最好。炸糕比較講究,炸糕用的油以當地的胡麻油最好,其它油就差些,火候也非常重要。炸糕,一向還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主食,你如果去人目家做客,主人給你吃炸糕,那就是貴賓待遇,比吃白麵餃子規格要高。

豌豆黃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豌豆黃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原為回族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兒有兩種,一種是北海公園仿膳製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一種則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出售的製作較粗糙的豌豆黃兒,這兩種小吃都叫豌豆黃兒,但用料、工藝、價格有天壤之別。先說宮廷的小吃豌豆黃兒。精選上好的白豌豆,剔出雜質癟豆,洗淨燜爛,過細籮,沉澱後,加白糖桂花,冷卻後切塊裝入精美的禮盒裡,每塊豌豆黃兒的邊角再附幾塊金糕,紅黃相襯,饋贈親友很適宜。尤其是說這種豌豆黃兒是宮廷小吃,還說西太后最喜歡吃了,這麼一宣傳,它的身價更不可一世。不過那豌豆黃兒的顏色不完全是自然色,豌豆煮熟根本沒那麼黃。這種豌豆黃兒的價格昂貴驚人,當時平民人家誰買得起呀!而沿街叫賣的豌豆黃兒,卻是一般人家孩子們解饞的小食品。

驢打滾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驢打滾是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麵,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麵、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製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麵,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豆麵糕以黃豆麵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麵糕。但為什麼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製得後放在黃豆麵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這一點連前人也發出疑問。《燕都小食品雜詠》中就說:“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裡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於炒豆麵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可見“驢打滾”的叫法已約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冰糖葫蘆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在天津又稱糖墩兒,在安徽鳳陽叫作糖球。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一般在逛廟會的時候才能吃到正宗的糖葫蘆,現在大家都很忙,逢年過節都出去旅遊去了,買一些包裝好的糖葫蘆備在家中,想吃的時候就來一包。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在人們的印象中,冰糖葫蘆是小孩吃的零食,一般一元一支。口味單一,偶爾吃一支,老能碰到因技術不過關粘牙的冰糖葫蘆,總覺得沒什麼好吃的。可近幾年出現的老北京風味的冰糖葫蘆以繁多的品種口味、原料的精挑細選、乾淨衛生的紙袋包裝迅速贏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一時間出現了多年不見的排隊競購的現象。此種冰糖葫蘆在原料山楂的選用上,挑山楂產區酸中微甜優質山楂為主料。輔以各種餡料、乾果、水果及其它輔料製成多種口味的夾心冰糖葫蘆。在銷售時糯米紙裹串、牛皮紙袋包裝乾淨衛生,大大提高了冰糖葫蘆的品質。從而留住了大批的回頭客。消費群體由小孩擴大到了成年人以及老人,有的人為了吃到一支冰糖葫蘆而不惜路途遙遠。

京八件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京八件是八種形狀、口味不同的京味糕點;其主要食材為棗泥、青梅、葡萄乾、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京八件是在宮廷糕點“大八件”的基礎上研發的。京八件分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細八件三種。“京八件”是在宮廷糕點“大八件”的基礎上研發的。傳統的“大八件”是京味糕點的代表品種,是從清宮裡傳出來的著名糕點,原本是皇室王族在重大節日典禮中要擺上餐桌的點心,也是他們之間互相饋贈的必不可少的禮品,不但用料考究,還蘊涵著儒雅的文化色彩和皇室的高貴氣派。後來從宮廷傳到民間,受到各界人士的鐘愛,成為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京城百姓禮尚往來的首選禮品。

電視劇裡常看到宮裡的小吃,在北京真的有嗎?看看北京的小吃

實際上,北京這些“御膳出品”的糕點,論起源頭來幾乎都是民間的“仿貨”。明穆宗在沒即位之前,經常派人到東長安街買零食,做了皇帝之後,還對街頭的美味念念不忘。甜食方深諳皇帝心意,便到那些糕餅店“臥底”,偷學制作方法,又花費不少銀子採購原料,仿製了一些出來。皇帝都能很專業地品嚐出每種的出處,並且很得意地告訴御廚們,這些“高價”點心,在街上5文錢就能買到。“京八件”的每件糕餅本身,也並非明朝才被“發明”出來,甜食房也就是起了個“打包上市”的作用。早在遼金時期,北京的糕點製作就已經相當專業化和規模化了。但早先的糕點並不是專門為“人”做的,它們首先是用於祭祀的貢品,祭天、祭神、祭祖之後,撤下供桌,眾人才能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