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祝融”是一位啥樣的神?

2021年5月22日,中國首輛火星車“祝融號”成功到達火星表面。

祝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尊為最早的火神之一。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寓意點燃我國星際探測的火種,也與火星之名呼應,可謂相得益彰。

其實,在精妙複雜的中國神話體系中,“祝融”的身份可不止“火神”那麼簡單……

“祝融”是一位啥樣的神?

洛陽金谷園新莽墓後室壁畫祝融像(王繡摹本)

火神祝融:戰共工 輔炎帝

宋代詩人華嶽《潮熱》詩云:“南方有神名祝融,發赭面丹唇硃紅。執鞭入海驅赤龍,火車勒駕燒長空。”刻畫了一個雄奇瑰麗的祝融形象。根據中國先民神話的“萬物有靈論”,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神祇,天有天神、日有日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最著名的火神就是祝融。

關於祝融最有名的一個故事是“共工與祝融之戰”。據《補三皇本紀》,在上古三皇時期,女媧氏在位的末年,諸侯中有位橫行霸道的共工氏,他不尊重作為諸侯領袖的女媧。於是,女媧派祝融與共工作戰,結果共工被祝融所擊敗。共工大怒,然後用頭撞向天地之柱不周山。不周山被撞倒,於是天地變形。這時女媧煉五色石來補天,斷大鼇之足豎立在四方極點,又聚蘆灰來止住洪水。這樣一來,天地萬物才得到保護,這也就是膾炙人口的女媧補天的故事。

不過,在這個故事的早期版本中,共工不是與祝融作戰,而是與顓頊(或帝嚳)爭天帝,失敗而怒觸不周山。共工是早期神話中的水神,往往與大洪水聯絡在一起,因此常以惡神身份出現。在後世傳說中,這個故事變為祝融與共工戰鬥,除了體現“水火不容”的觀念外,也體現出人們視祝融為善神。畢竟,在人類文明史上,火的使用特別是人工取火意義非凡,使得人類可以告別茹毛飲血的時代,驅趕野獸,照明取暖。

正因為用火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性,所以東漢人宋均甚至把祝融列為“三皇”之一,與伏羲、神農齊名。不過這種說法流傳不廣泛,更多人還是把鑽木取火的功勞記在燧人氏身上,以燧人或女媧為三皇,而祝融則以火神的形象出現。

祝融在夏商革命時也出現過。當時東方的商湯要討伐無道的夏桀,占卜結果卻是西方勝過東方,這對商湯是不利的。那麼,商湯是如何戰勝夏桀的呢?《墨子·非攻下》提到了一個細節,說天帝命令商湯攻打夏桀,同時讓祝融降火在夏都的西北角,從而摧毀了夏都的城池。

祝融作為天帝的副手一說也由來已久,在《山海經·海內經》中,說上古時期洪水滔天,鯀盜竊了天帝的寶物息壤(一種會自動生長的土)來堵塞洪水。天帝震怒,就派遣祝融在羽郊殺死了鯀。鯀被殺後,腹中生出了禹,之後天帝又任命禹治理水患,安定九州。後來,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史記》裡也有出現,不過神話意味卻減少了很多。

隨著春秋戰國五行思想的發展,祝融往往作為炎帝的副手出現,並與南方相匹配。近代出土的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頗有趣味的創世神話。據記載,上古時期,伏羲、女媧二神結為夫婦,生下了青、朱、白、墨四子。當時未有日月,於是青、朱、白、墨以相距的步數為標準,創造了一天的四時,由此產生了時間。一千多年後,日月誕生,但還沒有大地,於是炎帝派祝融來指揮青、朱、白、墨四神,創造了三天和四極——也就是空間。這是一則時間誕生在前、空間誕生在後的哲學神話。

在這則神話中,炎帝和祝融能夠指揮四神,說明二者有著中央主神的色彩。在《禮記》《呂氏春秋》等文獻中,則傾向把炎帝和祝融列為南方天帝與南方天神,其他四方為東方帝太昊、東方神句芒;西方帝少昊、西方神蓐收;北方帝顓頊、北方神玄冥;中央帝黃帝、中央神后土。《山海經·海外南經》也說“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描繪了祝融的神人形象。韓愈《南海神廟碑》,提到今天廣州南海神廟祭祀的南海海神也是祝融。

後世又把祝融與南嶽聯絡起來。宋代《路史》記載,祝融去世後葬在南嶽衡山的南面,所以用他的名字來命名衡山最高峰,也就是祝融峰的由來,不少唐詩都提到“祝融峰”“祝融居”“祝融墳”。《三國演義》記錄了一位有名的女將祝融夫人,她是南蠻王孟獲之妻,“世居南蠻,乃祝融氏之後,善使飛刀,百發百中”,一出場就擒獲了蜀將張嶷和馬忠。這個人物雖然是小說虛構,但大體也表現古代南方民族存在祝融崇拜的現象。

此外,還有《藝林伐山》說水神玄冥之子壬夫,娶了火神祝融之女女丁,兩人一水一火,結合後又成為溫泉之神。

“祝融”是一位啥樣的神?

《山海經》中的祝融明代蔣應鎬 繪

祖先神祝融:宗炎黃 衍世系

祝融除了作為火神、南方之神出現外,還以祖先神的身份出現過。而作為祖先神形象的祝融,又往往與自然神形象交織在一起,這應該是春秋戰國時神話與歷史互相影響的結果。

在《山海經》中有兩段關於祝融譜系的記錄,一段是《海內經》說祝融是炎帝之後,炎帝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不過這種說法影響不大,可能與炎帝后裔衰微有關。而《大荒西經》則說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又說老童生下重、黎兄弟,顓頊命兄弟倆一個舉天、一個壓地,導致天地從此斷開,也算是一則開天闢地的神話。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那麼祝融又是黃帝之後,而且變成了重、黎二兄弟。

有不少周代諸侯國自認是祝融之後,比較典型的一個,就是南方強國楚國。在出土的荊門包山、江陵望山、新蔡葛陵等地戰國楚簡中,均提到楚人最重視的三位先祖就是老童、祝融和開國國君鬻熊(穴酓)。

不過在《史記·楚世家》中,對這個世系又有所豐富,說顓頊生稱,稱生卷章(老童),老童生重黎。重黎擔任帝嚳掌火的“火正”(職位),因為有功且“能光融天下”,被賜封號為祝融。共工氏叛亂時,帝嚳派重黎攻打共工氏但卻未能成功。於是帝嚳就將重黎處死,又命重黎的弟弟吳回為祝融。這裡的重黎、吳回兄弟類似《大荒西經》的重、黎兄弟,但名字又有所不同。然後吳回又生了個兒子叫陸終,其實陸終也就是祝融的分化。

古書有“陸終六子”和“祝融八姓”的說法。“陸終六子”出自《大戴禮記·帝系》,說陸終妻子女隤氏三年不孕,剖開左脅出來六子,分別是樊(昆吾)、惠連(參胡)、籛(彭祖)、萊言(雲鄶人)、曹安和季連,其中季連就是楚國的直系祖先。而在《國語·鄭語》中,又有“祝融八姓”的說法,分別是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彭姓(彭祖、豕韋、諸稽)、禿姓(舟人)、妘姓(鄔、鄶、路、偪陽)、曹姓(鄒、莒)、斟姓和羋姓(楚)諸侯國。

其實“陸終六子”和“祝融八姓”,應該都是同一傳說的分化,表示這些國家和氏族紛紛追認祝融為先祖。不過,祝融本質上還是火神化身,並非真實存在的祖先,所以才會出現一些彼此矛盾的記錄。而這些記錄或多或少又都保留了一些神話的影子,並不能作為真實的歷史去對待。《管子》還說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其中就有“得祝融而辯於南方”,這樣看來,祝融又是黃帝時的大臣。《世本》說“祝融作市”,說他發明了集市。

《大荒西經》還記錄了祝融的兒子太子長琴,據說太子長琴住在榣山之上,發明了流行音樂。他的樂聲招致了三種五彩鳥來臨,分別是鳳鳥、凰鳥和鸞鳥。《說郛》輯《古琴疏》傳說稱,祝融本人取榣山之櫬作琴,彈奏異聲,招致五色鳥,他的三張寶琴分別叫凰來、鸞來和鳳來,他的長子也叫琴。其實這些只是望文生義的神話的說法,太子長琴原型就是楚國始祖鬻熊(穴酓),琴、熊、酓在當時只是通假字,而楚王又被稱為楚琴氏,與古琴無關。

總之,祝融作為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火神,在春秋戰國時被一些諸侯、氏族追認為先祖,從而又與一些祖先故事糾纏在一起,但其代表火的基本屬性,仍然保留了下來,只是改成了更像是人間的官職——火正(火師)。作為中國先民火崇拜的代表神,祝融留給後世開天闢地、戰勝水神、制市作歌、後嗣興旺等事蹟,更多以正面形象出現。如今,中國首輛火星車以“祝融號”命名,確為實至名歸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