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大部分人認知裡黑龍江是我國的水道,其實不然,黑龍江是一條流經3國的國際河流,這3個國家自然就是俄羅斯、蒙古國以及我國了。在2004年的時候,我國和俄羅斯就國界簽訂了最終的協議,協議規定兩國以黑龍江為界,其中黑龍江下流至入海口的部分都屬於俄羅斯,而這正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大馬哈魚衰落的起點。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盛極一時的大馬哈魚為何衰落

縱觀黑龍江的歷史,不得不提到黑龍江名盛一時的繁榮漁業,由於黑江中的漁業資源極其豐富,魚類的種類也是繁多,僅僅在黑龍江的上游流域的魚類種類就多達六十多種,下游則更是多達一百多種魚類,其水域內的魚類數量在全世界也難有望其項背的,自然就遠超了歐洲的一票水道。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在黑龍江的魚類中是非常齊全的,像體型較大的有鱘魚、哲羅魚等,體型較小的有鱖魚、葛氏鱸塘鱧等標誌性魚類,這些魚類雖然種類各異,但淡水魚更關鍵的還是它們的肉質都是非常上乘的。

當然這樣優良的肉質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離不開的,由於黑龍江地區的獨特地理條件以及氣候因素的影響,黑龍江的魚群都需要在河道與近海不斷的遷徙,因為魚種需要到近海進行發育,等到發育成熟後再折回,大馬哈魚就是這不斷遷徙的魚群中的一類。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大馬哈魚又被譽為“魚中之王”,是黑龍江流域最負“盛名”的一種魚類。大馬哈魚的體重一般在5到10斤重,身體長60到100公分左右。大馬哈魚性格兇悍,屬於掠食魚的一種,在幼魚時期也是靠水中的生物為主,但當其長到成年期後,就以鯡魚以及玉筋魚為食。在整個黑龍江流域內幾乎沒有天敵,是當之無愧的“魚中之王”。

大馬哈魚在餐飲界享有極高的讚譽,其體型龐大、肉質鮮美,可用來製作的方式也很多,尤其是鹽漬的魚卵,也就是著名的“紅色籽”。可見其價值絕非一般。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大馬哈魚的數量在近代曾一度達到頂峰,在1963年我國曾創紀錄的捕獲近4500噸大馬哈魚,但是隨後這種情況便趨於平穩基本都在每年幾百噸左右的產量。

由於大馬哈魚產量有下降趨勢,我國開始審視大肆捕撈所造成的隱患,推行了種種措施卻依然沒能阻止大馬哈魚產量的驟降,曾經創造產量記錄的大馬哈魚也開始變得珍貴起來,所捕撈上的大馬哈魚體型也逐漸萎縮。而到了近年,黑龍江中以及很難看到大型的大馬哈魚了。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大馬哈魚為什麼逐漸消失了?

首要的原因自然是我國東北工業化的興起,大量的冶煉廠、化工廠拔地而起,而當時我國正如火如荼的發展經濟,根本沒有注意到東北工業的崛起背後是對生態環境的嚴重消耗。大量的工廠將工業的汙水排入河道,而這些河道又最終彙集到黑龍江主水道。

經過中俄兩國的水利部門調查,發現黑龍江部分割槽域的水質汙染情況非常嚴重,雖然大部分割槽域的水質還可以,但是對於需要往返遷徙的大馬哈魚來說,這卻是“致命”的打擊。每當遊過這樣水質的河段,大馬哈魚的數量和質量都會相應地減少。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同時,在黑龍江流域的水閘、水電站等水利設施的建設,也嚴重影響了大馬哈魚的迴游,然後回到上游的大馬哈魚又面臨著河道的拓寬等變化。

但是這些都是影響大馬哈魚產量的原因之一,影響到我國大馬哈魚捕撈的另有原因。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也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黑龍江下游,黑龍江下游位於俄羅斯,而俄羅斯的捕魚業在國際上都赫赫有名,在經過了我國國內的捕撈之後,又再經歷一次俄羅斯人的捕撈,所能剩下的大馬哈魚數量幾乎所剩無幾,所以說大馬哈魚產量的銳減並非是簡單的環境問題,還有捕撈業的過度捕撈的原因。

結語:

大馬哈魚數量的減少是活生生的人為所致,我們能做的就是團結黑龍江兩岸的人們,團結黑龍江流經的3個國家,一起來拯救數量銳減的大馬哈魚。只有保護了自然,自然才會回饋我們,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道理,我們應該明白。

大馬哈魚的“怒吼”黑龍江上游放流,全成了俄羅斯的“嫁衣”

- The End -

作者 | 阿探

編輯 | 路過人間

獨立自媒體人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