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周武王滅商而分天下,最終一統天下的秦國,其實最初並不在周天子的分封行列,不僅周武王沒有對其分封,即使後來周成王、周康王再度分封,同樣沒有秦國的份,秦國正式成為周朝諸侯國,那已經是西周末期的事情了。那麼,秦國是如何成為諸侯國,又是如何一統天下的呢?其實這是一個歷經了三十六代國君的奮鬥故事。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01。從秦非子至秦襄公:歷百年終於位列諸侯

秦人先祖可以追溯至顓頊,其後代大費(也稱伯益)曾與大禹一起治水,後留在舜帝身邊負責馴養和調校鳥獸,因功被賜姓嬴。西周之初,秦人先祖造父因給周穆王駕車,並在平定徐偃王造反中立功,被周穆王賜封於趙城。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周孝王時期,造父之侄大駱遷居於犬丘。周孝王時期,為抵禦北方戎狄侵犯,周天子在汧水、渭水大量繁殖馬匹,並時常前往檢視,大駱之子嬴非子因善於養馬,被周孝王安置於汧、渭之間管理馬匹,後因養馬有功,被分封於秦地(今甘肅天水),雖說嬴非子已被分封,但此時的他還不能位列諸侯,而只是周朝的附庸國。

秦人獲封西陲,不僅擔負著為周天子養馬的責任,同樣也是周天子抵禦西戎、北狄的最前線,秦人只能在戎狄夾縫之中艱難求存,秦國第四任國君秦仲、第五任國君秦莊公嬴其更是戰死在了抵禦戎狄的前沿,不過憑藉著堅韌的性格,秦人最終還是在西陲站穩了腳跟。秦人為了在西陲求存,大量吸收了西戎文化,這點雖然受到中原列國鄙夷,但卻為此後秦國變法圖強提供了文化基礎。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至第六代國君秦襄公嬴秦開在位,其一面與戎人和親,另一方面則加強了與周王室的聯絡。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攻破鎬京,殺周幽王於驪山腳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後又護送平王東遷,於是周平王便將王室已經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賜予秦國,秦國至此才正式位列諸侯。

02。從秦文公至秦穆公:歷經一百四十餘年稱霸西戎

作為秦國曆史上位列諸侯後的第一任國君,秦襄公最終還是於襄公十二年(前766年)死在了討伐西戎途中,其子秦文公即位,而秦國也就此開始進入了發展快車道,不僅領土得以迅速擴大,其國家政治建設也日趨完善。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秦文公在位期間,於汧水、渭水的會合地營造城邑,並擊敗西戎收編周朝遺民,擴地至岐山以西,同時設史官以紀事、建刑法以強管理,使得秦人開始定居、耕種,逐漸擺脫遊牧習俗。

秦文公後秦憲公嬴立即位,在位期間遷居平陽,攻滅亳戎之國蕩社、消滅西戎小國蕩氏,並在周桓王幫助下擊敗芮國,俘虜芮伯萬。

由於秦憲公去世時年僅二十一歲,其子太過年幼,導致秦國陷入了“三父之亂”,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掉太子秦武公,擁立秦出子為國君,十餘年後又殺秦出子,重新擁立秦武公為國君。秦武公即位後便將三父等人誅殺,迅速收回權力,在位期間又先後征服、吞併了綿諸、鄴戎、冀戎、義渠戎、狄和貘等戎族,並設縣管理所佔之地,使得秦國勢力抵達渭水流域。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秦武公之後秦德公在位,其在位雖僅有兩年,但卻透過設立伏日、遷都雍城等措施,使得秦國的各項制度具有了一定雛形。

秦德公去世之後,其子秦宣公嬴恬即位,即位之初便碰上了周王室政變,秦德公則選擇韜光養晦、安心發展,為秦國贏得了四年發展時間。至此,已經佔有關中平原大部的秦國,正式成為西方的新興強國,但同時由於地緣關係的原因,秦國與晉國之間的矛盾卻開始加深,在多次遭受晉國進攻後,秦宣公於前672年向晉宣戰,並擊敗晉軍。

秦宣公去世後,傳位於其弟秦成公嬴載,秦成公在位三年又傳位於其弟嬴任好,這位便是鼎鼎大名的秦穆公了。秦穆公在位期間,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為謀臣,與晉國聯姻結盟,結為“秦晉之好”,從而在晉國默許下先後攻滅梁國、芮國、滑國等。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晉文公去世後,秦晉聯盟瓦解,秦穆公本想趁機向東擴張,但卻在先後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兩次敗於晉國,秦國東進之路牢牢被晉國堵住。無奈之下,秦穆公只好繼續強大國力,繼續向西發展,先後滅掉西戎所建國家12個(另說20個),拓地千餘里。因攻打戎狄有功,周襄王封秦穆公為西方諸侯之伯,秦國遂稱霸西戎。

03。從秦康公至秦出公:兩百餘年的艱難守業

秦穆公稱霸之後,因秦國東出之路被晉國堵住,秦國對外擴張空間被壓縮,秦國開始進入艱難的守業階段。在此期間,秦國由於常年與晉國交戰,再加上“四代亂政”等內亂,這段時期的秦國極為艱難。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秦穆公去世後,秦康公嬴罃即位,為了對抗強大的晉國,秦國連楚抗晉,時晉靈公頑劣成性,趙盾把持晉政,晉國霸權幾欲崩潰,楚莊王遂北上爭霸,秦國則屢屢偷襲晉國後方。然而即使如此,由於兩國之間的巨大國力差距,秦國仍然是難得一勝。

秦康公後秦共公嬴稻即位(《史記索隱》稱嬴貑),在位僅四年,期間曾為救崇國出兵攻晉。

秦共公後秦桓公嬴榮即位,在位期間不恤國政、百姓怨聲載道,此時晉國因敗於楚國,遂與秦國沿黃河結盟,秦桓公則想趁機聯合楚國、翟族攻晉,結果反被楚國出賣,晉國則聯合齊、魯、宋、衛、鄭、曹、邾、滕等國大舉攻秦,秦國慘敗。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秦桓公後秦景公嬴石即位,在位期間繼續奉行“聯楚攻晉”的方針,雖曾於前564年和前562年兩敗晉軍,但彼時晉國復強,楚國又退出爭霸行列,秦國仍然無力與晉國周旋。前559年,晉國聯合魯國、齊國、宋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等進攻秦國,雙方不分勝負。為了避免持續交戰,雙方最終和談,於秦景公三十年(前547年)結盟罷戰。

此後,歷經秦哀公嬴籍、秦前惠公嬴寧、秦悼公嬴盤、秦厲共公嬴刺、秦躁公嬴欣、秦懷公嬴封,除了秦哀公時曾出兵救楚,以及與大荔、義渠交戰之外,秦國對外少有戰爭。在此期間,發生了“三家分晉”事件,其中魏國在“李俚變法”後迅速崛起,成為秦國東部新的強敵,而秦國則在秦厲公後開始陷入內亂,大臣專權,數易君主,國政不穩,日漸衰弱。

此後,秦靈公嬴肅、秦簡公嬴悼子、秦後惠公嬴仁、秦出公嬴昌在位期間,因地緣關係衝突,秦國與魏國之間開始頻繁爆發戰爭,然秦國由於內亂嚴重,根本無力對抗,雖然沿黃河修築工事,卻在魏國進攻下連敗連退、喪師失地。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不過,秦國雖然陷入內憂外患之中,卻仍然不乏英明君主,例如秦簡公便在繼續抵禦魏國的同時,積極謀求變革強國,他透過允許官吏、百姓帶劍,承認“私田”合法性,一定程度破壞了貴族特權。秦國本就受西戎文化較大,這些改革措施又一定程度削弱了貴族特權,可以說為此後“商鞅變法”的成功奠定了一定基礎。

04。秦獻公至秦始皇:一百六十餘年的強國統一之路

秦出公後,早年流亡魏國的秦獻公嬴師隰回國即位,秦國自此開始重回正軌,後經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歷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兩代,秦國迅速崛起,並不斷蠶食東方列國,至秦始皇嬴政即位時,秦國已成傲世天下的超級強國。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或許是早年曾有流亡魏國的經歷,秦獻公回國之後,便迅速在秦國推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等措施,同時鼓勵獎勵百姓生子,並吸引周邊國家和部族遷入秦地種地、放牧,待之與本國人無異。秦獻公時期的改革雖不徹底,但卻為秦孝公嬴渠梁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獻公之後,秦孝公嬴渠梁即位(《史記索隱》稱嬴曲梁),秦孝公在位期間重用商鞅實行變法,遷都咸陽、建立縣制,開阡陌、獎耕戰,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安邑,拓地至洛水以東。隨著魏國衰敗,秦國日強,秦國東部壓力驟減,這給秦國持續增強國力提供了一定外部基礎。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秦孝公之後,秦惠文王嬴駟即位,雖以宗室多怨族滅商鞅,但卻不廢商鞅之法。在位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使得秦國國力大增,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嬴駟於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自稱秦王,從而成為秦國曆史上第一位君王。

秦惠文王之後,秦武王嬴蕩即位,秦武王在位時間雖短,但其對秦國崛起的貢獻卻功不可沒,在政治上,設定丞相,驅逐張儀,結盟魏國,連越制楚;軍事上,攻拔宜陽,設定三川,平定蜀亂;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尤其是攻佔宜陽,可以說為秦國東出打下了一個前出基地。

秦武王之後,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間發生了著名的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等大戰,其重用白起為將,連敗三晉、攻破楚都、大敗齊國,攻取魏國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發動長平之戰,大敗趙軍,攻陷西周公國,俘虜周赧王和西周君,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此後,山東六國再也難以對抗秦國,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秦昭襄王去世後,秦孝文王贏柱、秦莊襄王嬴異人先後即位,但這兩位加起來執政的時間也僅有四年,其中秦莊襄王在位期間攻滅東周國,並繼續蠶食三晉,使得秦國領土繼續向東擴張。

秦莊襄王后,秦始皇嬴政即位,對內平定長信侯嫪毐叛亂、除去丞相呂不韋,集大權於自己一身。此後,秦始皇開始向東方六國舉起了屠刀,歷經十年的統一戰爭,秦國向東先後攻滅山東六國,終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從沒資格位列諸侯,到最終一統天下,秦國六百餘年的奮鬥史

綜上,從獲封西陲到位列諸侯,再到稱霸西戎,艱難守業,進而變法圖強、一統天下,秦國曆經了三十六代秦君的統治,雖然期間也曾有過昏君和內亂,但總體來說,秦國國君的質量要遠超其他列國。再加上地理位置、文化傳統等優勢,才使得秦國在歷經六百餘年後,最終在秦始皇手中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