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發明麻沸散,為曹操治病……華佗的醫術到底有多神?

一千多年以前,有這樣一位大夫:少年時在外遊學,行醫足跡踏遍安徽、河南、江蘇等地。疫病流行時,他不計報酬,拎起遊方用的金箍鈴四處奔波,為老百姓治病。

為了減輕病人痛苦,他在積攢數十年行醫經驗的基礎上,反覆試驗,製成“麻沸散”;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為“外科鼻祖”。

這個人的名字是,華佗。

華佗字元化,是東漢末年赫赫有名的醫學家,出生年份大約在公元145年,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發明麻沸散,為曹操治病……華佗的醫術到底有多神?

史書上對他的出身沒有太多記載,但應該家境還過得去。少年時期,華佗跑到徐州地區求學,很快就通曉了《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

那時候,他的興趣基本都在鑽研醫學上,對做官完全沒興趣。沛國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任用,華佗都沒理會。

做什麼事都需要一定的天賦加努力。華佗就是那個有天賦又勤奮的人,年紀輕輕就因為醫術精湛出名:治病時,配製湯藥只用幾味藥,對劑量也拿捏得極準,病人很快就痊癒了。

有時候,他給病人針灸,對方緊張得不行,華佗卻一臉淡定,下針時告訴病人“你要是感覺針刺痛感延伸到某某地方,就告訴我。”病人依言而行,華佗手起針落,幾下就治好了病。

後世的一個舉動,足以證明他的地位:哪位大夫醫術出眾,就會被冠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的稱呼,用來說明醫術精湛。

在醫學上,華佗不光懂得多,而且很全面,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無一不通。

有一年,廣陵太守陳登突然生病,臉色發紅,不想吃飯,情緒也煩躁得很。華佗為他診脈後,不慌不忙地說:“您胃中有小蟲子,數量有好幾升那麼多,就是吃生魚、生肉造成的,可能在腹內形成毒瘡。”

發明麻沸散,為曹操治病……華佗的醫術到底有多神?

陳登嚇壞了,連忙問華佗怎麼辦。華佗命人煎好二升湯藥,讓他先喝下一升,過一會兒再服用一升。還不到一頓飯功夫,陳登吐出一堆小蟲子,赤紅色的頭竟然還會動。

病好了,陳登正在高興,華佗卻給他迎頭潑了一盆冷水,“這種病三年後還會復發,碰到良醫才能救活。”果然,三年後陳登舊病復發,華佗又恰好不在家,陳登最終不治而亡。

黃疸病氾濫時,華佗花了三年時間反覆檢測藥效,決定用春三月的茵陳蒿嫩葉施治,救治了許多病人。一首歌謠因此流傳下來:“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

他體諒百姓疾苦,總是儘量採用簡便易行又有效的治療方法,比如用青苔煉膏,治療馬蜂螫後的腫痛;用紫蘇治食魚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黃精補虛勞等等。

華佗也懂得對症下藥。有一次,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找華佗看病,都是頭痛發燒,症狀特別像。他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

旁人大惑不解。華佗耐心給大家解釋: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應當用不同的方法。說完,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等第二天一大早,兩人的病都好轉了。

內科之外,華佗還能給人動外科手術。

發明麻沸散,為曹操治病……華佗的醫術到底有多神?

現在做一臺手術,尚且需要各種精密細緻的術前準備、術後觀察等等,絕非小事。在華佗生活的那個年代,幾乎不可想象。

像關羽那樣敢於刮骨療毒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相傳為了減輕病人痛苦,華佗決心配置一種藥物,病人服下後再開刀,身體就不會感覺到強烈的疼痛。

他走遍深山老林,遍訪天下名醫,搜尋一切能麻痺神經的藥物。幾經試驗,最後終於製成了麻沸散。病人調酒服下後,全無知覺,效果相當於現在的麻醉劑。有人考證,這個發明,比乙醚麻醉獲得成功要早1600多年。

據說,麻沸散的方子是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但並無定論。

也有人提出一種說法:華佗在當時已能借助麻沸散,做腫瘤摘除和腸胃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效果還不錯。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引用《歷代名醫圖贊》中的話作了概括:“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

所以說,後世尊稱華佗為“外科鼻祖”不是沒有道理。

“人紅是非多”,華佗因為醫術聞名天下,傳說其最後死因也與此有關。

曹操聽說了華佗的醫名,便把他徵召到身邊來,希望他能治好自己的頭痛。華佗老老實實告訴曹操:“這個病很難治好,要是不斷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

發明麻沸散,為曹操治病……華佗的醫術到底有多神?

因為離家太久,華佗便提出歸家探親的請求。曹操頭風發作時疼痛難忍,三番五次叫華佗趕緊回來,還下詔令郡縣遣送。華佗本來就性格高傲,很討厭被人役使,便藉口妻子生病沒有回去。

這下激怒了曹操。他派人一查,發現那是壓根沒有的事,便把華佗關進獄中,連荀彧的求情也不準。華佗長嘆一聲,知道已經無力迴天,最後在獄中死去。

關於華佗的死,還有另一個說法流傳更廣:他找到了曹操常年頭痛的病因,認為需要施以麻沸散,動手術開啟頭顱,取出“風涎”才能去根。曹操犯了疑心病,認為華佗肯定想借機暗害自己,便傳令將華佗拷打致死。

不管是哪種說法,史料記載,大約公元208年,華佗去世。他生前耗盡心血寫完的《青囊經》也就此失傳。

華佗不僅是當時最有名的大夫,在今天,也依然是“神醫”的代名詞。

他很重視預防保健,曾對弟子吳普說過,人得適當鍛鍊才能血脈流通,不容易生病。為此還編了一套“五禽戲”,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有點像現在的“健身操”。

發明麻沸散,為曹操治病……華佗的醫術到底有多神?

相傳華佗在許昌時,經常讓身體瘦弱的人一起在空地上做“五禽戲”,並告誡大家,經常適當運動,可以減少疾病發生。偶爾不舒服,就起來按五禽戲的動作活動活動,出一場透汗,身體輕快,也就想吃東西了。

吳普是五禽戲的忠實擁護者,常年依照此法鍛鍊,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還都好得很,牙齒也完整牢固。

對病入膏肓的患者,他盡力救治之餘,也會坦然相告。《後漢書》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甚至有人認為,當年華佗已經發現了體外擠壓心臟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有生之年,華佗每一次診病都足夠認真負責,力求讓自己的病人得到儘可能好的醫療效果。他受人尊重,是因為醫術,也是因為仁心。

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這是古往今來每一個醫者最無私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