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在《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中,方守龍出現了接近四分鐘,在六集的紀錄片裡獨立成篇,以方守龍遠赴400公里外的山村蒐集羊糞為茶園積肥起始,以“好人做好茶”的評價終結。這句話也成為方守龍茶葉的最佳廣告。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眾茶皆平等,不論春夏秋冬

在市面上,方守龍的春茶、夏茶、秋茶售價統一,不分等級,可謂罕有。

方守龍說,

不論夏茶、秋茶,他都選取一芽一葉,用最好的工藝來做,滋味如何全在茶葉自己造化,“我們已經盡力了”

。話說到此戛然而止,言下之意,茶本身無高低貴賤,只是人為加以區分,春夏之別在於風格,而非品質,在這位不出家的佛教徒眼裡,“眾茶平等”。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在福鼎,方守龍鼎鼎有名,他有多項茶葉工藝的發明專利,曾創制“柚子花茶”,還壓制過448斤的白茶茶磚,獻禮北京奧運。他早年與福鼎許多茶人一樣,曾效力於國營的茶葉工廠,後經營私人企業,近年專注於太姥山方家村一小片茶園,不施用化肥農藥,以有機理念進行管理。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真正讓方守龍名聲大噪的是2013年末的央視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接近四分鐘的影片在六集的紀錄片裡獨立成篇,以方守龍遠赴400公里外的山村蒐集羊糞為茶園積肥起始,以“好人做好茶”的評價終結,這句話也成為方守龍茶葉的最佳廣告。

隨後,他的茶葉被一位代理商買斷,做足了文化的包裝;由他製作獻給莫扎仁波切的2。5公斤茶磚在香港慈善拍賣會上賣出7 萬港元的高價。在“白茶小鎮”裡,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茶友慕名前來,只為買方守龍的茶,卻被告知“白茶小鎮”裡只談茶品茶,不賣茶。方守龍的茶葉,如今不易買到,簡直有點傳奇色彩了。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其實四五年前還不是這樣,那時候方守龍的茶葉還不像現在這樣為人所知。跟方守龍做過一年茶的蔡晨嘯說,那時每天清晨六點起來,方守龍已經提前一小時起身,記錄氣溫與溼度,檢視昨晚茶青的萎凋狀況,在茶園巡視一番,很快到中午,回來休息一下,繼續記錄天氣,晚上新茶上架,此後工人離開,只有他與方守龍兩人相對,外面風啊雨啊,聲聲入耳。週而復始。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不急不急,製茶手法自成一體

他說做茶“不急”,銷售也“不急”。與在竹器上薄薄攤開不同,茶葉在萎凋槽上厚厚堆疊起來,這機器可以送風加溫,人工設定溫度與時長,是方守龍的發明,現在很多人都在用。陽光房與萎凋槽的結合讓萎凋可以不分天候隨時進行,而茶葉在萎凋機上大量堆疊,節省了空間,提高了單次加工的產量。

方守龍認為,這是因循傳統的改良。在白茶生產加工的過程中,何為“傳統”,何為“正宗”,有著相當大的爭議,各有主張。方守龍對“十不採”這些成規並不以為然,不主張在加工時使用烘焙,他發明新技術,製作冬茶,可謂自成一體,在福鼎茶葉圈也有不少人效法。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四時之景不同,四季之茶各異

在白茶小鎮,坐下來無需多言,先烹一壺水,再泡一杯茶。

當年四月三日的春茶,嬌嫩的綠色裡滲出鮮甜;夏茶清涼,雖有五彩,但綠多於紅,不及秋茶斑斕;2012年的秋茶有明晰的香氣,近似鐵觀音。最特別的是所謂“冬茶”,方守龍說,傳統裡沒有這一種呢,也就是大家這麼叫。

秋茶採摘過後,十一二月,取下茶樹的陳年葉子,以白茶工藝製成茶葉,也有人叫“大葉子茶”的,這是罕見的以陳年老葉做成的茶葉,大部分茶葉都破碎了,看上去像是草藥,沖泡出的味道又不同,有強烈的青草氣息,滋味特別,給人深刻印象,是方傢俬茶的標誌。

他因《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聲名大噪,他的茶比人還紅

從種茶、製茶到泡茶,方守龍對待茶葉的態度,已近隨心所欲,那天下午,我們眼見他把春夏秋冬泡過的茶湯傾倒於一處,有新客人來便將這混合的茶湯倒出一杯給客人喝。

他製茶的手法與概念不拘一格,遠離主流,像是在白茶山上修煉自成一種體系,當真是一位“製茶高手”。

/本文插圖源自

《茶源地理·福鼎》

/

作者:核子/編輯:茶道君

茶道新生活》精選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