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古代的農民不像現在這樣有著先進的生產工具和一系列的配套生產裝置,可以很好的規避自然災害或者說是提高糧食的產量,他們一年的收成好壞全看上天給不給他們面子,如果這一年風調雨順,那麼自然也是有一個很好的收成。

但如果這一年經常狂風暴雨肆虐,他們可能顆粒無收從而面臨著受凍捱餓的境地,而未來一年是否會是一個好年頭其實是可以預見的,

就比如在民間流傳這樣一句關於農業的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那這句話其中究竟有何講究?冬天暖和是好還是壞呢?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01節氣影響古代的農業生產

老一輩人常說“莊稼人靠天吃飯”,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得知古代乃至現代的農業生產和一年四季有著密切的關係,最重要的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徵,人們往往根據不同的節氣來選擇何時耕種,何時收割莊稼。

因為在自然界植物的生長有著其本身的規律,而人也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也無法逃離這固有的法則,所以順勢而為是最好的辦法,只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就能夠很好的生活。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些規律也被古人一一發現,並且立下了不同的習俗,就比如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清明之後,人們可以開始進行耕種了,這也意味著一年的春天正式到來,這個時節也正是播種的好時候,要是太早播種的話種子會被餘冬的寒冷所凍死,而如果太晚播種的話,農作物的成熟期未滿,那自然也就會影響最後的產量,

所以說別看這看似既簡單又普通的一句話,其中卻有著多少被人機一攢下來的生活經驗和智慧。

不過,這些民間所流傳下來的約定成俗的規定,並不適用所有地區,而是基本上限於北方四季分明的區域,

同時所涉及的農作物也只是五穀以及一些其他的北方作物,而對於南方,因為整體緯度屬於亞熱帶氣候,所以四季差異並不明顯,甚至有些地方更是一年都出在夏季的時候,所種植的也是專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農作物,

但不管怎麼說各個地區的農民都不得不遵循著自然界固有的規律去進行生產。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這種靠天吃飯的命運一直到現在才被改寫,因為科技的發展,人們可以進行大規模的人工養殖,尤其是溫室大棚的普及,可以讓我們在反季也吃到非常新鮮的水果蔬菜,這樣的成果想必是古代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可總地來說,現在的農業生產也依舊要遵循作物本身所特有的生長習性,靠天吃飯的命運還是沒有被徹底打破。

02為何害怕“立冬一日晴”?

根據前面所說,那民間所流傳的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所表達的含義是什麼呢?從字面意思來看,古人是害怕在立冬的這一天是個大晴天,

可這天氣變化又不是人說了算,一個地區一個樣,更何況百里不同風,哪怕是相鄰的兩個地方都可能出現巨大的天氣差異,古人又為何這般在意這一節氣日的天氣呢?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其實說到底,古人其實是根據這一特點來預測今年冬天的冷暖如何,我們都知道在北方地區一年四季分明,其更替也有著不可更改的規律,而立冬這個節氣的來臨,也就意味著一年的冬季正式開始,

冬天無疑是四季之中最冷的一個季節,基本上越往北的地區越有狂風暴雪,寒冷程度也是隨著緯度的升高而不斷遞增,而除了緯度的因素,冬季是否還冷還受其他影響,就比如洋流的運動,以及當前世界所處在怎樣的冷暖期,這些因素也就會影響一些地區冬季的冷暖程度。

那當年的冬天冷暖能否提前預知呢?這對於古人來說是可以的,他們進行判斷的依據就是立冬這一天究竟是怎樣的天氣?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立冬當日的冷暖來判斷今年的冬天是比較偏寒冷,還是比較偏暖和,雖然不具有科學性,但在很多時候還是有著一定的作用的。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這種預知對於古代農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當年冬天的冷暖會影響第二年莊稼的糧食產量,如果冬季嚴寒的話,新的一年會有好的收成,反之則可能面臨饑荒,

所以古人更喜歡冬季偏向嚴寒,那這種說法其中又有什麼道理呢?

03冬季嚴寒的好處有哪些?

那既然古人喜歡冬季嚴寒,這其中肯定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首先這第一點就是對於個人身體的影響,人類作為高階動物統領著世界,可終究是歸屬於自然界,無論是生長還是發展都與其息息相關。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我們每個人也都必須適應季節的變化,就比如北方人能夠適應寒冷乾燥的天氣,而南方人能適應溼熱的氣候,可當這種氣候出現變化時會造成人們身體的不適,對於北方人來說,如果冬季不夠嚴寒反而出奇的溫暖的話,會對身體機能造成極大的影響,進而也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於農作物的影響,

就拿北方常見的小麥舉例,如果冬天過暈了活的話,小麥不會停止生長而是儘量去擴充套件自己的根部,等到過了寒冬期,到了春季發芽生長的時候,

這時小麥的生長會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在冬季的時候吸乾了土壤中的養分,所以在這一時期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跟不上,等到秋天的時候也就很難結出豐滿的麥穗,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影響糧食產量。

還有就是如果冬季不夠寒冷的話,在第二年會多發病蟲害,在種植小麥以及其他糧食作物的同時,這些農作物基本上都會招來一些害蟲,這也是無法避免的現象,而這些害蟲在附著農作物表面的同時,也會留下蟲卵從而繁殖自己的後代。

不過這些蟲卵在這一時期並不會被孵化,而是等到第二年的時候才會慢慢長大,並且會伴隨作物深埋在土壤當中,如果當年冬季不夠寒冷的話這些蟲卵便會度過寒冬,在第二年開始大規模的繁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冬天的嚴寒更是大自然本身的“殺蟲劑”,

一旦這個效果沒有達到,那來年病蟲害勢必會很嚴重,糧食的收成也會因此而銳減,所以總地來說,冬季嚴寒對於農業生產有著莫大的好處。

民間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說的啥講究,冬天暖和是好是壞?

04結語

那說完了這些,我們再回歸到這句俗語上來,按道理來說,

這句俗語並不準確,只是一種片面的說法和認知,冬天的冷暖不可能從立冬的天氣來判斷,所以這其中有著一定的錯誤理念,但是從深層次的道理來說,這其中包含著關於農業生產的知識,而這些經驗和道理對於後世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讓我們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或許這也正是中華文明獨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