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諸葛亮之所以一次次北伐,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匡扶漢室,而是另有所求!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用四個字給出了他真實的答案!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雖然大家都非常同情蜀漢這個國家,喜歡劉關張三兄弟,喜歡諸葛亮趙雲,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蜀漢乃是三國中最弱的國家,它是最沒有可能一統天下的國家!那麼為啥諸葛亮要屢次北伐,進攻曹魏,至死不渝呢?

關於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熱點,有人認為諸葛亮一次次北伐,是為了完成劉備的夢想,為了匡扶漢室,這種遠大的夢想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本文認為,其實諸葛亮北伐,真實的目的並非是匡扶漢室,因為諸葛亮自己都知道,蜀漢是不可能再一統天下了!

隆中對時,諸葛亮曾經給劉備規劃過如何奪取天下,那便是佔據荊州,奪取益州,然後等待天下生變,再從兩路出兵北伐,最終定鼎中原!不得不說,諸葛亮的這個計劃是非常有魄力的,而且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直接把劉備震驚了,而之後劉備集團的行動,基本也都是按照隆中對的計劃在實施。到漢中之戰勝利為止,劉備已經佔據了荊州大部、益州全部外加漢中,劉備集團北伐曹魏的通道已經打開了,接下來就是等待,等到天下生變,便可以兩路北伐,逐鹿中原了!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可以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是非常成功的計劃,按照這個計劃操作,是完全有機會爭奪天下的!可就在大家養精蓄銳,等待著天下生變,要和曹操一決勝負時,關羽那邊卻出了差錯!關羽出兵襄樊,剛開始打得非常順利,痛擊曹仁、水淹七軍、俘虜于禁,使得華夏震動,響應關羽的人甚至到達了許都周邊,然而就在這種大好的形勢之下,孫權卻腦子糊塗了,直接偷襲了關羽的後方,使得曹操成功的緩過勁來,關羽也最終遭到誅殺!

孫權偷襲關羽後方,佔領了荊州,擊殺了關羽,這對劉備集團乃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往小的說,劉備集團失去了荊州的人口、資源、糧食、稅賦,往大的說,沒有了荊州的北伐通道,僅從漢中出兵,劉備集團是很難擊敗曹魏的!隆中對早就規劃好了兩路出兵,進攻曹魏,結果現在荊州北伐的通道被阻斷,這意味著隆中對的戰略很可能破產,所以劉備在建立蜀漢後,立馬著手進攻東吳,想要將荊州搶回來,重啟荊州北伐的通道!

劉備伐蜀,最終失敗,而且還損失了大量的蜀漢精銳,而自此一敗,諸葛亮也徹底明白了,荊州是很難再搶回來了,也就是說,隆中對已經破產了!隆中對乃是諸葛亮提出的,他深知要想擊敗曹魏,只能從漢中和荊州兩處一起出兵,才有獲勝的希望,而現在荊州丟失,光靠漢中出口,已經不可能擊敗曹魏了,所以說諸葛亮內心深處,他是知道北伐擊敗曹魏不可能了,所以說,匡扶漢室已經是鏡中花,水中月,永遠達不到了!

既然諸葛亮知道單從漢中通道北伐,是擊敗不了曹魏,無法匡扶漢室的,為何他還要一次次北伐呢?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

事實上,諸葛亮執意北伐的真實目的,他已經在出師表中明確說明了,只不過很多人都直接跳過,忽視了諸葛亮的話語!

原文: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大家注意看出師表中的這第一段話,其實諸葛亮已經把他為何要北伐的原因直接寫明瞭,只不過大多人直接一掃而過,沒有重視這段話!大家想一下,在此之前,益州號稱是天府之國,乃是繁榮富庶的地方,是劉備賴以開創帝業的龍興之地,是被眾人寄予厚望的創業之地,為啥在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他卻說“益州疲敝”呢?事實上,“益州疲敝”這四個字,就是諸葛亮北伐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不理解,益州疲敝最多就是說益州窮嘛,窮的話就搞發展嘛,這並不是北伐的理由啊,相反,這應該是暫停兵戈的理由啊!接下來我們就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為何說“益州疲敝”乃是諸葛亮真正出兵北伐的原因!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一、字面上的益州疲弊

字面上的益州疲敝,其實很簡單,就是益州這個地方的經濟、人口都比不上曹魏!據《文獻通考》所說,劉備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時,蜀漢只有20萬戶,男女加起來一共只有90萬人;蜀漢滅亡時,蜀漢戶口28萬,人口94萬,而當時的曹魏共有戶口66萬多,人口443萬。由此可見,蜀漢和曹魏的人口差距是有多大!

在三國那個時候,人口就是資源,人口就是經濟,既然蜀漢的人口相比於曹魏差這麼多,這就意味著蜀漢的國力相比於曹魏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按照正常人的思路,蜀漢此時應該悶聲搞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蜀漢的國力。但是大家忘記了實力差距這個概念!打個比方,此時的蜀漢實力為20,曹魏實力為60,雙方差距是40,十年後雙方實力翻倍,蜀漢實力為40,曹魏實力為120,雙方的差距已經拉大到了80,可見若是蜀漢悶頭搞發展,他們和曹魏的實力差距會越來越大!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和王思聰兩個人,你資產只有1萬,每年可以掙5萬,一年後你的資產翻了5倍,而王思聰資產有一個億,每年掙一個億,一年後他的資產只翻了一倍,你會不會認為你和王思聰的實力差距縮小了?

所以說,要是雙方都埋頭搞發展,蜀漢絕對是搞不贏曹魏的!蜀漢要想縮小和曹魏的實力差距,只能不斷的北伐,騷擾攻打曹魏,這樣曹魏就不能安心搞發展了,雙方可以一起比爛。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二、背地裡的益州疲弊

背地裡的益州疲弊,其實指的是蜀漢的權力關係!其實不僅僅是蜀漢,就是曹魏、東吳,也擺脫不了當權者和世家大族的關係!在整個三國時代,真正決定天下走勢的並非是那些明面上的梟雄,而是背後的世家大族,我們可以看看,那些諸侯的背後,哪一方不是眾多的世家大族在站隊?不說曹魏的荀氏,就拿蜀漢的諸葛亮來說,他大哥諸葛瑾在東吳為官,堂弟諸葛誕在曹魏為官,這就是家族力量啊!

每一個諸侯的背後,都站著不少的世家大族!形勢好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會傾力相助,幫助你爭奪天下,比如荀彧、荀攸,形勢差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會立馬當起投降派,直接架空甚至逼迫主公投降,比如曹操南下時,荊州劉琮的表現;再比如曹操兵臨長江,東吳眾臣的表現。說白了,這些世家大族是可以和你同富貴的,但絕對不會跟你共患難,因為他換一個主公,照樣可以過瀟灑的日子!這一點,魯肅其實說得非常明白!

原文: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劉備之於益州,本來就是外來勢力,他們從一進入蜀漢,其實就一直在和益州本土的世家大族做鬥爭!有些人劉備在拉攏,比如李嚴、吳懿,有些人劉備則是在打壓,比如法正殺傷當地士族,但劉備絲毫不管。說白了,益州的世家大族和劉備集團,一直在互相較量,從來沒有真心臣服。尤其是當荊州丟失、夷陵戰敗以後,明眼人都能看出天下形勢,知道蜀漢不可能奪取天下了,這更讓益州本土的那些世家大族蠢蠢欲動,因為在這些人看來,跟著蜀漢還不如跟著曹魏呢。

對於這些世家大族的想法,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才會說益州疲敝,意思是說益州的這些世家大族,人心浮動,想法太多!為了解決打壓這些人,諸葛亮要不斷的北伐,一方面將這些不聽話的世家大族的人派上戰場,借敵手消滅,一方面可以從戰爭中磨鍊新一代的掌權人,讓他們持續打壓益州本土勢力,以此保證蜀漢的權力,一直在荊州一派!不得不說,諸葛亮的這個套路玩得非常成功,在他有生之年,甚至他死後十多年,蜀漢的大權一直在荊州一派的手中,蜀漢成功的續命數十年!

不過隨著時間的拉長,益州的本土勢力也在不斷的抬頭,掌控了不少的權力,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鄧艾打進來時,明明蜀漢國土未失,軍隊仍在,國都城牆高大,糧食充足,劉禪卻選擇了投降,因為益州本土的世家大族根本就不想再打了,他們一貫的操作都是投降,反正這並不影響他們家族的前途!

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並非為了匡扶漢室

結語

綜合來看,諸葛亮之所以執意北伐,其實並不是為了匡扶漢室,因為自從荊州丟失以後,諸葛亮就知道北伐無望了。而諸葛亮在明知奪取天下無望,卻仍然堅持北伐,其實就只是因為這四個字:益州疲敝!一方面,益州的人口資源不如曹魏,如果雙方都和平發展,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益州的本土世家大族想要爭權奪利,且有投降傾向,所以諸葛亮需要借北伐之機清除打壓那些投降派,以此保障蜀漢的權力一直掌控在荊州派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蜀漢能夠多維持一段時間!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