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撒入“海水晶”海鮮續生猛 行業標準存漏洞(圖)

撒入“海水晶”海鮮續生猛 行業標準存漏洞(圖)

從進貨到售賣,魚兒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歷程。(新華社圖)

撒入“海水晶”海鮮續生猛 行業標準存漏洞(圖)

菜市場魚販使用“海水晶”很常見。

在菜市場買菜時你見到過嗎?

“以前就聽說有些商販在魚、蝦快死的時候,加一些東西讓它們又生猛起來。上週去菜市場,真的看到了,檔口的賣家把白色包裝袋裡的顆粒狀東西倒進遊著魚蝦的水裡。”近日,讀者黃女士這樣對記者反映,她擔心商販倒進的白色顆粒狀東西對消費者有害。記者採訪瞭解到,被倒進水裡的顆粒物俗稱“海水晶”,的確會延長海鮮壽命,但它不能直接食用。那麼,這種產品目前市場上使用是否普遍?對人體會否造成危害呢?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李光焱 (除署名外)

白色顆粒物

“抖進”水裡

黃女士上週去西華路附近的一家菜市場買菜,看見有賣魚、蝦的檔口商販拿出白色包裝袋向水裡撒。“包裝袋跟食鹽包裝差不多,商販撕開一個口子‘抖’到水裡,不像家裡炒菜放鹽,‘抖’了很多進去。”黃女士說,其實她很早前就已經看到過,不過近期聽說有人在快死的魚、蝦中加一些東西,會引起食用者身體受損。

西華路附近有三家菜市場,黃女士還在另一家市場看到有商販撒白色粉末狀物品到水裡。因為一直比較擔心,看到後她就從未在這兩家檔口買魚蝦海鮮。“看來撒這些東西,並不是個別的做法。”她說,安全問題令人擔心。

記者隨後走訪這一菜市場,並沒有發現有商販往水裡撒白色物體。廣州黃沙市場經營部副經理林良智告訴記者,一般水產品都會放一些“海水晶”。“外觀像食鹽,主要調節水的鹽度,讓海鮮生存環境更像在海水裡,活久一些。”

菜市場一名檔口賣家稱,海鮮裡放“海水晶”很“常見”。因為從進貨到販賣,每個環節海水都會被稀釋,海鮮死得快,加“海水晶”可以讓海鮮活的時間久一些。至於“海水晶”有哪些成分,他表示不知道,“反正大家也用了很久”。

“海水晶”可以“人造海水”

能讓海鮮更鮮活、活得更久的“海水晶”,到底是何方神聖?林良智介紹,海水晶其實是鹽和化工的產物,放在水中可以增加水的鹹度。記者透過淘寶找到一個銷售“海水晶”的賣家,其表示“海水晶”主要透過對海水進行蒸發、離心、濃縮而成,基本保留了海水的主要成分。並且加入微量元素,促進水產品生長。

“把‘海水晶’和自來水兌一下,‘海水’環境就生成了。”林良智透露,用“海水晶”可以將自來水的鹹度調整到5度~20度,模仿淺海及深海的海水鹹度,“如果用淡水或鹹度不夠的海水暫養海鮮,很快就會‘掛’了。”

記者在淘寶看到,一袋1000g的“海水晶”售價為9。9元。外包裝跟食鹽包裝相似,但有“非食用品”字樣。

既然是海鮮,為什麼不直接用海水來養,而要用“海水晶”勾兌成假海水?林良智透露,天然海水成本高,對於售價不高產量也低的水產品,用天然海水不划算。“廣州一級水產品市場多采用伶仃洋的海水,但海水主要用在龍蝦、鮑魚、石斑魚等價值高的海鮮上。而淺海魚蝦等價格低產值低的,就用自來水兌‘海水晶’。”

相比一噸天然海水50~60元,1000g的“海水晶”稀釋5~8度的淺海“海水”,算上自來水的費用,成本低許多。且使用自來水也方便得多。另外,據《悅生活》週刊此前的報道,活海鮮的售價,當然比瀕死或已死的海鮮要貴得多。

如此海鮮對消費者危害有多高?

“(賣家)肯定有用,危害不清楚不敢亂說。”在粵港兩地從事海鮮業務的Eric告訴記者,如果有海邊新鮮海鮮,肯定好過酒家水養的。但一般消費者不會長期大量吃,影響不大。林良智表示,“海水晶”雖然是工業化生產,但不屬於工業鹽。“只要正規合法商家出售的產品,符合行業標準,就沒有問題。”他說:“海水晶並不是見不得人的東西。”

記者瞭解到,“海水晶”目前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企業生產依據“企業標準”。這不僅不具備強制性,也給不法商販留有空子。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海水晶”真的是用海水濃縮當然沒有危害,但如果用工業級原料,如工業鹽、氯化鎂等混合提煉,長期食用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此類“海水晶”中的鎂鹽對人體神經傳導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產生智力障礙。“海水晶”是否就是工業鹽製品,市場的說法並不一致。大型市場採購來源相對可靠,標準要求高、安全有保障,但一些小商販使用便宜貨,很難保障其安全。

“海水晶”養過的海鮮口感會發苦,也沒有天然鮮味。原因是“海水晶”與自來水的稀釋比例很難掌握——這也就是消費者明明買了活蹦亂跳的魚,做熟之後口感不佳的原因。

著名海水魚類養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曾透露,“海水晶”在青島、大連已經出現10年多,用於養殖對人體是沒有什麼危害。不過“海水晶”質量有差異,質量不過關的不能使用。

【同期閱讀】

“魚浮靈”也能讓魚“活起來”

“太活躍的魚千萬別買,可能含致癌魚浮靈。”養魚的人和運魚的人,為了不讓魚在出售之前死去,往往在水裡加入“魚浮靈”,一方面保住魚的生命,另一方面是為賣更好價錢。

“魚浮靈”是白色粉末狀,與“海水晶”有些類似。央視記者實驗發現:盆子裡的魚奄奄一息,往水裡加入一勺魚浮靈後,魚嘴很快張開。隨後,記者加大劑量,奄奄一息的魚,立刻活蹦亂跳。

水產專家介紹,“魚浮靈”的化學名稱是過氧碳酸鈉,俗稱固體雙氧水,遇水會產生大量氧氣,導致水體含氧量迅速飆升,從而讓瀕死魚兒在短時間內活蹦亂跳。用“魚浮靈”增氧,一般在大型水產養殖場中使用,由於成本較高,活魚保鮮一般採用物理方法,如水產市場和超市經常看到的充氧泵增氧等。

央視報道援引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黎小正的話,用“魚浮靈”來增氧本身沒有問題,但不能排除有些不法商販可能會使用工業級純度的原料來生產“魚浮靈”。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屬等有害成分的風險,如鉛、砷等重金屬超標,長期使用可能造成人體神經性損傷等嚴重後果。

撒入“海水晶”海鮮續生猛 行業標準存漏洞(圖)

從進貨到售賣,魚兒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歷程。(新華社圖)

撒入“海水晶”海鮮續生猛 行業標準存漏洞(圖)

菜市場魚販使用“海水晶”很常見。

在菜市場買菜時你見到過嗎?

“以前就聽說有些商販在魚、蝦快死的時候,加一些東西讓它們又生猛起來。上週去菜市場,真的看到了,檔口的賣家把白色包裝袋裡的顆粒狀東西倒進遊著魚蝦的水裡。”近日,讀者黃女士這樣對記者反映,她擔心商販倒進的白色顆粒狀東西對消費者有害。記者採訪瞭解到,被倒進水裡的顆粒物俗稱“海水晶”,的確會延長海鮮壽命,但它不能直接食用。那麼,這種產品目前市場上使用是否普遍?對人體會否造成危害呢?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李光焱 (除署名外)

白色顆粒物

“抖進”水裡

黃女士上週去西華路附近的一家菜市場買菜,看見有賣魚、蝦的檔口商販拿出白色包裝袋向水裡撒。“包裝袋跟食鹽包裝差不多,商販撕開一個口子‘抖’到水裡,不像家裡炒菜放鹽,‘抖’了很多進去。”黃女士說,其實她很早前就已經看到過,不過近期聽說有人在快死的魚、蝦中加一些東西,會引起食用者身體受損。

西華路附近有三家菜市場,黃女士還在另一家市場看到有商販撒白色粉末狀物品到水裡。因為一直比較擔心,看到後她就從未在這兩家檔口買魚蝦海鮮。“看來撒這些東西,並不是個別的做法。”她說,安全問題令人擔心。

記者隨後走訪這一菜市場,並沒有發現有商販往水裡撒白色物體。廣州黃沙市場經營部副經理林良智告訴記者,一般水產品都會放一些“海水晶”。“外觀像食鹽,主要調節水的鹽度,讓海鮮生存環境更像在海水裡,活久一些。”

菜市場一名檔口賣家稱,海鮮裡放“海水晶”很“常見”。因為從進貨到販賣,每個環節海水都會被稀釋,海鮮死得快,加“海水晶”可以讓海鮮活的時間久一些。至於“海水晶”有哪些成分,他表示不知道,“反正大家也用了很久”。

“海水晶”可以“人造海水”

能讓海鮮更鮮活、活得更久的“海水晶”,到底是何方神聖?林良智介紹,海水晶其實是鹽和化工的產物,放在水中可以增加水的鹹度。記者透過淘寶找到一個銷售“海水晶”的賣家,其表示“海水晶”主要透過對海水進行蒸發、離心、濃縮而成,基本保留了海水的主要成分。並且加入微量元素,促進水產品生長。

“把‘海水晶’和自來水兌一下,‘海水’環境就生成了。”林良智透露,用“海水晶”可以將自來水的鹹度調整到5度~20度,模仿淺海及深海的海水鹹度,“如果用淡水或鹹度不夠的海水暫養海鮮,很快就會‘掛’了。”

記者在淘寶看到,一袋1000g的“海水晶”售價為9。9元。外包裝跟食鹽包裝相似,但有“非食用品”字樣。

既然是海鮮,為什麼不直接用海水來養,而要用“海水晶”勾兌成假海水?林良智透露,天然海水成本高,對於售價不高產量也低的水產品,用天然海水不划算。“廣州一級水產品市場多采用伶仃洋的海水,但海水主要用在龍蝦、鮑魚、石斑魚等價值高的海鮮上。而淺海魚蝦等價格低產值低的,就用自來水兌‘海水晶’。”

相比一噸天然海水50~60元,1000g的“海水晶”稀釋5~8度的淺海“海水”,算上自來水的費用,成本低許多。且使用自來水也方便得多。另外,據《悅生活》週刊此前的報道,活海鮮的售價,當然比瀕死或已死的海鮮要貴得多。

如此海鮮對消費者危害有多高?

“(賣家)肯定有用,危害不清楚不敢亂說。”在粵港兩地從事海鮮業務的Eric告訴記者,如果有海邊新鮮海鮮,肯定好過酒家水養的。但一般消費者不會長期大量吃,影響不大。林良智表示,“海水晶”雖然是工業化生產,但不屬於工業鹽。“只要正規合法商家出售的產品,符合行業標準,就沒有問題。”他說:“海水晶並不是見不得人的東西。”

記者瞭解到,“海水晶”目前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企業生產依據“企業標準”。這不僅不具備強制性,也給不法商販留有空子。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海水晶”真的是用海水濃縮當然沒有危害,但如果用工業級原料,如工業鹽、氯化鎂等混合提煉,長期食用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此類“海水晶”中的鎂鹽對人體神經傳導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產生智力障礙。“海水晶”是否就是工業鹽製品,市場的說法並不一致。大型市場採購來源相對可靠,標準要求高、安全有保障,但一些小商販使用便宜貨,很難保障其安全。

“海水晶”養過的海鮮口感會發苦,也沒有天然鮮味。原因是“海水晶”與自來水的稀釋比例很難掌握——這也就是消費者明明買了活蹦亂跳的魚,做熟之後口感不佳的原因。

著名海水魚類養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曾透露,“海水晶”在青島、大連已經出現10年多,用於養殖對人體是沒有什麼危害。不過“海水晶”質量有差異,質量不過關的不能使用。

【同期閱讀】

“魚浮靈”也能讓魚“活起來”

“太活躍的魚千萬別買,可能含致癌魚浮靈。”養魚的人和運魚的人,為了不讓魚在出售之前死去,往往在水裡加入“魚浮靈”,一方面保住魚的生命,另一方面是為賣更好價錢。

“魚浮靈”是白色粉末狀,與“海水晶”有些類似。央視記者實驗發現:盆子裡的魚奄奄一息,往水裡加入一勺魚浮靈後,魚嘴很快張開。隨後,記者加大劑量,奄奄一息的魚,立刻活蹦亂跳。

水產專家介紹,“魚浮靈”的化學名稱是過氧碳酸鈉,俗稱固體雙氧水,遇水會產生大量氧氣,導致水體含氧量迅速飆升,從而讓瀕死魚兒在短時間內活蹦亂跳。用“魚浮靈”增氧,一般在大型水產養殖場中使用,由於成本較高,活魚保鮮一般採用物理方法,如水產市場和超市經常看到的充氧泵增氧等。

央視報道援引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黎小正的話,用“魚浮靈”來增氧本身沒有問題,但不能排除有些不法商販可能會使用工業級純度的原料來生產“魚浮靈”。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屬等有害成分的風險,如鉛、砷等重金屬超標,長期使用可能造成人體神經性損傷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