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宦官亂政曾使歷朝歷代頭疼不已,乾隆只改三姓,卻輕鬆解決問題!

作為皇上的內侍,宦官自周朝設立以來,向來便起著處理宮廷雜事,為皇室服務的重要職責。不過也正因如此,他們得以常伴帝王左右,時間一長,那更是難免博得皇上的歡心,從而擁有權力。因此歷史上宦官亂政的事件時有發生,更一向令歷朝歷代頭疼不已。如宋朝大太監童貫之所以發家,正因其幫宋徽宗到處搜刮珍奇書畫,從而得到徽宗信任。

宦官亂政曾使歷朝歷代頭疼不已,乾隆只改三姓,卻輕鬆解決問題!

就這樣,一個沒啥本事的太監,竟執掌宋朝兵權20年,更禍國20餘年,北宋正是在他們這些人的手中而被顛覆。除他之外,漢朝有十常侍、明朝有劉瑾、魏忠賢等,這個問題那是千百年都沒能解決。然而,到了清朝時,卻發生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因為在清朝建國的268年間,整個清朝上下竟從未有宦官亂政之事。那麼這是咋回事呢?難道清朝太監一個個都對朝廷忠心不二?

宦官亂政曾使歷朝歷代頭疼不已,乾隆只改三姓,卻輕鬆解決問題!

如果您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不是因為宦官不想擁有權力,而是他們擁有權力的路,太艱辛!當清軍從山海關外攻入京城時,在清人的皇室宮廷中,是不存在宦官一職的。不過隨著清朝成為天下共主,面對繁雜的後宮事務及日常瑣事,宦官的重要性再次凸顯,因此清人在這個時候,也不得不開始重新啟用宦官。不過,他們在防範宦官亂政方面確實下了很大的功夫。

宦官亂政曾使歷朝歷代頭疼不已,乾隆只改三姓,卻輕鬆解決問題!

當時,清人在挑選宮廷內侍時,並不像前朝一樣多多益善。曾經明代的“二十四衙”,到了清朝只有“十三衙”,其人數常在千人之內,少時只有1000左右,多時亦不會超過3000人。順治帝在位時,曾仿朱元璋之舊制,特鑄鐵碑立於交泰殿,他規定,凡鐵碑上所寫的一切法令,若宦官膽敢違反,則直接凌遲處死。這樣的行為有效的震懾了鋌而走險的太監,也使得朝政一時清寧。

宦官亂政曾使歷朝歷代頭疼不已,乾隆只改三姓,卻輕鬆解決問題!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特意將所有宮廷宦官全部改姓為秦、趙、高三姓,用以時刻警示自己宦官之禍。其中姓秦者多為前朝太監,若其有犯法,則加倍懲處。(大太監可以有自己的姓)另外,乾隆還將宦官們的權力進一步壓低,就連對待下級官員都得“恭順備至”。這樣一來,他們幾乎沒有地位,自然也就無法再行禍國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