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科舉名落孫山的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部舉世驚豔的奇書

1658年,蒲松齡只有19歲,他參加了童子試,這次考試的考題是以《蚤起》和《一勺之多》為題的兩篇小作文,才華橫溢的他輕鬆抒寫,完成考試。

他從考場出來時一身輕鬆,但是和他同時參加考試的李希梅、張歷友則沒有那麼輕鬆。他們看到蒲松齡滿臉輕鬆的表情,忍不住感慨道:“看來平時用功讀書,刻苦學習,是有好處的。”

科舉名落孫山的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部舉世驚豔的奇書

再說此次考試的主考官為當時特別有名的大詩人施閏章,考試這幾日可把給忙壞了,每天需要批改大量的考卷,一大把年紀的他真是覺得太累了。

身體上疲憊還不是他最大的痛,最大的痛則是批改了數日,發現都是泛泛之作,無任何新意,令他非常掃興。話說這一日,他顧不上身體上的疲憊,連夜批改考卷,只為發現好文章,避免埋沒了人才。

你別說,真應了哪裡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隨手又拿起了一份考卷。

施閏章瞬間眼前一亮,不住地感嘆:“妙,妙,真是好文章!”這篇文章正是出自蒲松齡之手,文章格式新穎,接近於記敘體。

這篇文章裡,蒲松齡著重描繪了齊人之妻欲知其夫經常外出之真相,遂每日早起暗中觀察的故事情節,裡面還有精彩的人物對話,如同讀了一個短篇小說一樣。

施閏章特別高興,提筆在蒲松齡考卷後寫下評語:立意新穎,構思巧妙。”毫不意外蒲松齡獲得這次考試的第一名。蒲松齡也非常高興,但無論如何也沒料到,這是他一生中唯一順利的考試。

科舉名落孫山的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部舉世驚豔的奇書

清代早期的科舉制度,形式越來越迂腐,若想中舉,只能寫千篇一律的官樣文章,如果立意新穎,則會落榜。

蒲松齡的文章根本不屬於官樣文章,上次考試幸虧遇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施閏章,不然別說第一名,就根本不會上榜。

渾然不覺得蒲松齡,非常自信地參加了鄉試,慘遭落榜。三年之後,再次參加鄉試,結果與上次相同。轉眼到了1672年,蒲松齡滿懷希望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結果還是名落孫山。

好友孫蕙,時任寶應知縣,想幫蒲松齡一把,向上級官員奉上推薦信。哪知走後門也沒有名落孫山的命運,蒲松齡雖然再遭落榜打擊,但還是非常感激孫蕙的相助。

從19歲到72歲,蒲松齡每隔三年參加一次鄉試,但每次都是名落孫山。此後,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聊齋志異》中葉生這個人物,書中把葉生刻畫成一個窮困潦倒、懷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科舉名落孫山的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部舉世驚豔的奇書

《聊齋志異》主要寫的是一些鬼神之事,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真是太另類了。蒲松齡之所以創作此書,是因為他從小就喜歡收集一些鬼神之事。

晚清學者鄒弢這樣評價蒲松齡:為蒐集那些關於鬼神的故事,他常於路邊設立茶棚,免費給行人提供茶水,順便請求行人給他講個故事,以此積攢創作素材。

但蒲松齡所處的時代,創作小說是一件讓人瞧不起的事情,就連他的好友也不理解。

1664年,蒲松齡只有24歲,他的好友張歷友就這樣勸說他:要把心思與精力都放到舉業上去,放棄寫那些鬼神故事,要分清人生的主次,別再收集寫作虛無縹緲的故事,應該做一些對人生有益的事。

當蒲松齡把《聊齋志異》的序言拿給好友李希梅看時,李希梅只是假意稱讚了一下。

之後李希梅便長篇大論給蒲松齡講人生道理:先好好讀書,爭取早日中舉,謀得功名,只有當了大官以後,你的文章才會被人賞識。

科舉名落孫山的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部舉世驚豔的奇書

蒲松齡根本聽不進去任何的規勸之言,反而從青年到晚年,他耗費了大半生的經歷,無論寒冬酷暑都沒有放棄,終於創作完成了這部曠世奇作。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人,此人名字叫做王士禎,是當時的一個大官。他很欣賞蒲松齡的才華,蒲松齡更是願意將王士禎當作人生當中為數不多的知己。

在蒲松齡創作完成《聊齋志異》後,特別希望王士禎為他作序。因為蒲松齡是這樣考慮的:如果王士禎真能幫忙寫個序文,那麼藉助王士禎在朝中的大名,這本小說一定很快得到流傳。

所以蒲松齡鼓足了勇氣,寫信給王士禎,拜託他為小說作序,但《聊齋志異》表面看是寫鬼神,其實裡面有諷刺成分,大多針砭時弊,觸犯忌諱。

王士禎老奸巨猾,怎能冒這個風險為他作序。但是面對蒲松齡真切誠懇的來信,他也不好直接拒絕,因此在信中推諉扯皮。

科舉名落孫山的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部舉世驚豔的奇書

蒲松齡一直在傻傻地等待王士禎破例為他作序的那一天,然而,他永遠也不會等到那一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後世模仿其筆法的大有人在,比如,:清代兩大文學大家袁枚與紀曉嵐均深受他的影響,其中袁枚模仿著寫出了《新齊諧》,紀曉嵐寫出了《閱微草堂筆記》。

然而,就算此二人名氣再大,也依然無法超越《聊齋志異》這部小說。老百姓最喜歡的鬼神故事小說仍然是《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不僅在文學史上成為經典之作,更是為現代影視劇創作提供了最好的劇本。

據不完全統計,根據《聊齋志異》中故事而改編的影視劇,多達70餘部,如《倩女幽魂》《辛十四娘》《聊齋》《畫皮》《嶗山道士》《捉妖記》等。

蒲松齡一生清貧,從未享受任何榮華富貴。他用盡一生創作的小說也未獲公開發行,他的才華也被埋沒了一生,讓無數後人忍不住悲涼感嘆。

科舉名落孫山的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一部舉世驚豔的奇書

但正如他沒能預料自己能在童子試獲得第一名,之後所有考試均名落孫山一樣,他也無法預料到若干年之後,《聊齋志異》竟然會紅得發紫,留名青史。

民間經常出現瘋狂搜集傳抄《聊齋志異》的現象,光有名的抄本就十幾個,而刊本更多。

《聊齋志異》不僅在國內受到追捧,甚至在國外也廣泛流傳起來。19世紀以來,《聊齋志異》先後出現了英、法、德、日等數十種外文譯本,成功入選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