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對於佛教徒來說,“成佛”是最圓滿的成就,是最殊勝的果報。佛教徒們根據各自不同的喜好與自身條件,有的熱衷於拜佛、誦經咒;有的熱衷於打坐、唸佛號;有的熱衷於放生、做佛事;有的熱衷於參禪、參話頭。他們的修行方式或者各不相同,但是目標應當是一致的,那就是“成佛”。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為什麼都想要成佛呢?因為在世人的心目中,“佛”的含義包括了所有的殊勝: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邊的神力;無上的智慧;五眼六通等等等等,不管是衝著哪點殊勝,總之他們都會有堅定而足夠的理由。那麼想要成佛,就會有機會成佛嗎?想要成佛而未成佛的都是普通人,那麼普通人可以成佛嗎?普通人與佛的距離有多大呢?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佛”是世人對釋迦牟尼的尊稱,而“釋迦牟尼”是釋迦族人對悉達多王子的尊稱。悉達多王子未曾開悟成佛之前,也曾是個普通人,禪宗有個說法:“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因此呢,從這點上講,普通的人也都是會有成佛的機會的。有了成佛的機會,就都能成佛嗎?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說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都並不一樣,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環境、參悟條件下,也不見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機會。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佛陀在家時,他還只是悉達多王子,悉達多有兩個兄弟,一個叫提婆達多,一個叫阿難,身為王子的他們生活條件不相上下,而作為兄弟的他們智商水平也應當是相差無幾的。悉達多菩提樹下悟道之後,開始轉佛法輪,為眾生講法。聰慧過人的提婆達多和阿難也相繼從佛出家修道。那麼提婆達多與阿難後來會也跟悉達多一樣證悟得到佛道嗎?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出家後的提婆達多精勤修習,《出曜經》中曾言其:“十二年中,坐禪入定,心不移易,誦佛經六萬”,可見其之廣學精進,可是呢,提婆達多後來卻不但沒能成佛,還成了與佛作對的惡比丘,成了與佛作對的現世之魔。沒能成佛是因為提婆達多不想成佛嗎?不是的!提婆達多是非常渴望成佛的,他之所以勤修佛道不就是想要成為智慧的佛嗎?其實他還不僅僅是想要成為智慧之佛,破壞僧團的他,還想著要成為形式上的領袖、形式上的佛陀。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跟提婆達多相比,阿難非但沒有試圖破壞僧團,還被佛陀指選為侍者。作為侍者的阿難,有最好的機會聽聞佛法,那麼博聞強記的阿難後來成佛了嗎?如果你熟悉佛家典故,那麼你就會知道阿難還在聲聞乘,只是聲聞阿羅漢,並沒有真正地開悟成佛。沒能成佛是阿難不想成佛嗎?一定不會是阿難不想,要是不想成佛,阿難他也就不會出家了。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提婆達多和阿難都是佛陀在家時的兄弟,也都追隨佛陀出家修道,與佛陀同氣的他們卻也都未能修而成佛。可見呢,並不是想要“成佛”就能修而成佛的。三兄弟中最終成佛的悉達多,卻是為什麼能夠成佛呢?悉達多能夠成佛的因素很多,跟他的兩位兄弟相比,有一條很重要的不同,很是重要卻總是被大家忽視的不同之處,那就是悉達多從來都沒有“成佛”的念想。甚至於說悉達多的修行目的也不是為了開悟佛道,應該說“開悟佛道”只是悉達多修行的收穫,是一種無心的收穫。悉達多最初的修行目的,以至於一貫的修行目標,都只是為了尋求“解脫眾生苦痛之道”,而並不是為了追求成就自己宗教地位的“成佛之道”。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魔了,想開悟的卻沒能開悟,而從來也未曾想過要“開悟成佛”的悉達多,卻最終開悟成佛了。可見呢,“開悟成佛”並不只是個人的事,只有心繫眾生苦難的人,才會有機會開悟成佛。

願您早證菩提

弟子周襄寫於離生別苑 2020 0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