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造了1個漢字,被民國女性罵了3年,現這個字女性每天都離不開它

漢字使用的歷史悠久,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就產生了文字——甲骨文,隨著朝代的發展,開始出現隸書、行書、楷書等,如今我們使用的印刷體,就是由楷書變化而來。而我們書本上使用的是簡體字,以前的書都是繁體字,主要就是1915年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新舊思想開始發生碰撞,白話文也是從這時候開始運用到書面語上。

他造了1個漢字,被民國女性罵了3年,現這個字女性每天都離不開它

而促使這一切推動的人,劉半農功不可沒。劉半農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祖籍江蘇江陰,雖然是知識分子家庭,但是家中很是清貧,不過劉半農自幼聰慧過人,6歲就能吟詩作對,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常州府中學堂。

1913年劉半農在《時事新報》、《小說界》等刊物中發表了40多篇他翻譯和創作的小說,向大家介紹國際有名的作家作品,比如說安徒生、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因為翻譯工作的緣故,他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提出對文學革命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刻見解。之後他更是到往歐洲各國進行交流學習,主攻的就是語言學方向。

他造了1個漢字,被民國女性罵了3年,現這個字女性每天都離不開它

劉半農在翻譯文學作品中注意到英語中的第三人稱“他(he)”和“她(she)”在用法上可以區分開來,而在當時的中國並沒有這樣區分,只有“他”和“牠”在使用,或者用虛詞“之”來替代。這樣其實也反映了當時中國思想上的陋習,女性的社會地位不高,所以“她”的用法沒有人提出來。

而劉半農在這時就提出用“她”來指代女性,而不是用“他女”或者是“那女的”,既然要在思想上有所進步,那麼指代女性的“她”就應該出現,但是當他提出來的時候,卻是遭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謾罵。

他造了1個漢字,被民國女性罵了3年,現這個字女性每天都離不開它

大家說已經到了民國時期,女性地位既然已經受到了重視,就應該不分男女,用“她”更是有歧視女性的意思,因為這件事,劉半農被罵了3年,但是劉半農不在乎,後來他直接寫了一首詩,來反駁社會各界的聲音。

《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這是“她”第一次在白話詩裡的大膽使用,這些“她”也讓這首詩成為了不朽之作。

他造了1個漢字,被民國女性罵了3年,現這個字女性每天都離不開它

後來因為這首詩音韻和諧,語言流暢,在1926年的時候被趙元任譜成曲,廣為傳唱,也是這首詩,讓“她”字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漸漸地在當時的文學家的作品中,“她”字也開始取代“伊”字頻繁出現。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劉半農為了完成關於方言方面書籍的編寫,冒著酷暑沿平綏鐵路深入綏遠、內蒙一帶考察方言方音,卻不小心染上了“迴歸熱”病,同年7月14日,在北平病逝,享年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