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蘇軾一家人都不認可諸葛亮,諸葛亮的戰略真的有問題嗎?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一個光芒萬丈的形象,他輔佐一窮二白的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佔了荊州好大一塊地盤,之後又取得蜀地(諸葛亮後期也入蜀了),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隆中對”的先提條件,雖然馬上“隆中對”又失敗了;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兢兢業業輔佐劉禪,把蜀漢治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抽出空來吊打司馬懿。可惜國力差距實在太大,諸葛亮的北伐事業以失敗告終,自己也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為什麼蘇軾一家人都不認可諸葛亮,諸葛亮的戰略真的有問題嗎?

不過人無完人,諸葛亮的一些做法也受到很多後人的批評,畢竟歷史就是給後人借鑑總結的嘛。蘇洵、蘇軾、蘇轍這一家三口都不看好諸葛亮,理由和角度卻各不相同。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為什麼蘇軾一家人都不認可諸葛亮,諸葛亮的戰略真的有問題嗎?

蘇洵認為,諸葛亮將曹魏作為目標本身就是個大問題。管仲說:“攻堅則瑕者堅,攻瑕則堅者瑕。”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柿子得挑軟的捏。歷史上很多人都是這麼幹的,秦國的大敵是其他六國,它先從弱小的蜀國,再到強大的楚國;劉邦最忌憚項羽,他也是先吃掉別的諸侯國,最後再收拾項羽。諸葛亮一開始就找曹魏的麻煩,那真是不容易成功。

為什麼蘇軾一家人都不認可諸葛亮,諸葛亮的戰略真的有問題嗎?

蘇洵從大的戰略上來,蘇軾則是批評諸葛亮打出的旗號。周朝是以仁義開國,也以仁義去治理;秦朝恰恰相反,以暴力開國,也以暴力去治理;漢朝是用暴力開國,用仁義治國,都比較純粹。到諸葛亮這變了。諸葛亮是仁義和暴力雜糅,所以很難成事。為什麼這麼說呢?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民心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他要打起仁義之師的旗幟。但是他勸劉備襲擊劉琮;搶奪劉璋的地盤,都不是仁義的做法,屬於詐力。一邊做詐力的事,一邊打仁義的旗號,不容易成功。

為什麼蘇軾一家人都不認可諸葛亮,諸葛亮的戰略真的有問題嗎?

大的東西都說完了,到蘇轍不剩啥了,只能從能力上入手了。蘇轍覺得諸葛亮確實是能吏,政治能力沒得說,但是讓他去幹架,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事實上諸葛亮在後來一直在幹架,那肯定是不容易成功啊,軍事能力有限嘛。這個也屬於老生常談,《三國志》就有“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的評價。

為什麼蘇軾一家人都不認可諸葛亮,諸葛亮的戰略真的有問題嗎?

雖然三蘇的話有理有據,但是也不能盡信。北宋就是用先弱後強的戰略,結果到最後碰上遼朝就麻爪;漢朝也不是始終用仁義治國,漢宣帝承認漢朝是“霸王道雜之”,光用仁義要出亂子。至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更是被人說爛的話題。所以這些觀點還是見仁見智吧。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書》、《齊東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