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此人明明是奸臣,卻有此人不死,國家不滅的說法

在明末的時候的有一個太監叫做魏忠賢,雖然名字叫做忠賢,但是是不是真的忠賢,小編相信各位讀者都有自己的見解。我們現在提起這個這位仁兄,說不定有的人還會恨得牙癢癢,因為這位實在是一位大大的貪官。然而小編卻是覺得,這位仁兄雖然說是貪,但是他本人還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

此人明明是奸臣,卻有此人不死,國家不滅的說法

怎麼說呢,這位老兄雖然貪,但是這位老兄貪的錢是誰的錢?大多數都是大地主的錢,很少有普通農民的錢,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明朝最後的皇帝是被誰幹掉的,李自成。李自成為什麼會造反,還是不是因為被逼的活不下去了,中國的農名但凡有一點活下去的希望都不會造反。但是魏先生那麼貪錢,可是在他當權的時候,有名的民變只有蘇州一起。可是他死後卻是有著大規模的造反,民變和造反可是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蘇州的民變還是值得人深思的,畢竟蘇州可是有很多的有錢人。

此人明明是奸臣,卻有此人不死,國家不滅的說法

魏先生貪的多嗎,多。這可能和沒進宮之前的遭遇有關,沒進宮之前太窮了,而且還喜歡賭錢,那家裡更是揭不開鍋了,不然也就不會選擇進宮當太監了。所以當他有能力的時候,他就會使勁的搞錢。但是他雖然搞錢,他也知道補貼國家的財政,在他當權的時候,當時遼東的軍隊可是從來沒有為錢發過愁,該有的軍費一分不差。所以那個時候的關寧防線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戰事還是比較順利的,因為孰輕孰重,魏先生看得很清楚,小事可以糊塗,但是大事一定是不能馬虎的。

此人明明是奸臣,卻有此人不死,國家不滅的說法

但是我們可以看看,在造反的人打到北京的時候,皇帝可是連軍費都湊不齊的。要知道魏先生那麼大的貪官都已經死了,按理說,應該國庫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錢的。那麼為什麼還是沒錢呢,只能說是魏先生雖然把錢流進了自己的小金庫,但是也知道給國庫留一點。然而換做其他人當權的時候,就變成了,國庫是什麼東西,我家的倉庫還差點呢,哪有給國庫的。

此人明明是奸臣,卻有此人不死,國家不滅的說法

魏先生當權的時候,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措施,收工商稅。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的商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可是那個時候的商人卻是非常有錢的。有錢了,自然會想辦法讓自己身邊的人在朝廷混個一官半職的。當官後,也會念著當初別人的好,所以就會在很多事情上通融,這一通融就把工商稅給通融沒了。

此人明明是奸臣,卻有此人不死,國家不滅的說法

跟著工商稅一起消失的還有礦稅,我們現在形容身邊的人家裡有錢,都會說家裡有礦啊,可以知道礦是多麼的值錢。那個時候的礦也是一樣的值錢,但是就是這個給國家增加收入的礦稅卻被取消了,那國家需要錢怎麼辦,找農民要,為什麼,因為以前也是農民交錢。但是時代在進步,從明朝中期的時候,商業就逐漸的興盛起來。不找有錢人收稅卻還是找沒錢的苦哈哈,飯都吃不起,不造反幹嘛。

此人明明是奸臣,卻有此人不死,國家不滅的說法

那麼為什麼我們知道的歷史中,魏先生那麼壞,我們可以想一下歷史是什麼人寫的。當然了,魏先生壞是肯定的,但是呢,小編覺得也沒有歷史中寫的那麼誇張,至少很多事情上,魏先生做的比當時的其他人要好的多,然而就是魏先生下臺後,新的當權者卻廢掉了魏先生的很多政策,包括取消了驛站,導致了很多人的失業,最後其中的一個工作人員還把國家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