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前言:

想必大家都讀過一首詩叫《別董大》吧,可能有些人看到名字想不起來,那麼接下來這一句詩你一定聽聞過:“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正是《別董大》中的著名詩句,也是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看到這裡,各位讀者們想必一定猜出來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人物是誰了吧,便是《別董大》的詩人,高適。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相對比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等,高適似乎很少進入人們的眼簾,甚至很少人得知他的身世,高適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艱苦,早年的他並不順利,博覽全書卻依舊屢試不中,但他有著不放棄的志氣,直到晚年才開始在仕途上展現自己的風采,而他的故事也給予了後世很大的啟示,則是隻要你努力,成功雖遲但總有一天會到來。

少年時期的高適,出生於大唐最繁盛的時刻,而高適的爺爺高侃,在唐朝的一名大將,不僅生擒突厥獲得巨大的榮譽,且在逝世後陪葬在李治乾陵旁邊。可以說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成長環境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高適不一樣,由於他的父親早年過世,家境並不富裕,甚至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便是衰弱不堪。

小小年紀的高適便流落到梁宋兩地,雖然說環境的艱辛使他飽嘗貧苦,但是高適並沒有因此走向墮落的道路,天性樂觀並且志向遠大的他堅信自己是可以完成大事的。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高適在盡力過好每一天的同時,也不忘博覽全書和勤於練劍,一心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他,便去到了有希望能發揮自己才能的京城,但結果並不如意,這次的長安之行,高適一無所獲,但他知道想要求仕,就一定要留在長安。但現實還是擊敗了他,迫於求生的高適還是回到了宋城。

回到宋城的他,每天都在苦惱著自己的事情,時間到了公元730年,此時大唐和契丹在邊境發生了戰事衝突。聽到這個訊息的高適便非常興奮,他知道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便立刻收拾好行李,向京城出發。

在第二年秋天,高適來到了東北邊境,在孤城那裡他看到了士兵們英勇的作戰場景,且他對信安王李禕很敬仰,便給他寫了一首名為《信安王幕府詩》的詩,便以此表示自己想要加入李禕的幕府。但李禕並沒有因為這一首詩而接受他的請求,而高適也並沒有放棄,他的志氣非常壯大,便又去投奔了張守珪,張守珪並沒有像李禕一樣拒絕他,他便把高適留在了幕府裡,但也只是幹一些雜活。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但在這兩年期間,高適只是在邊疆遊走,一直在尋找機會的他卻無人賞識,此刻他也不得不離開邊塞,再次返回故鄉。經歷兩次的失利讓高適非常傷心,但是在這幾年的軍旅生涯中,也給他提供了大量寫詩的素材靈感。

在不斷創作詩詞的過程中,高適也不忘讀書,在735年,此時已經32歲的高適再次去到長安,去參加當年的科舉考試,希望一舉成名,但是卻事與願違,他還是落榜了。但是大家可別忘了高適的出身,出身於將軍後代的他,天生有著一份堅毅剛強的豪情,他始終堅信自己終有一天能像金子一樣發光。

過後,高適也遇到了一輩子的友誼。大家都知道李白和杜甫是很好的朋友,兩人都處於鬱悶心情之時在旅途上遇見,便一同散心。當他們去到了梁宋,又遇到了一位新朋友,他便是高適,三人相見如故,且話題也非常投機。高適便非常熱情的帶領李白、杜甫兩人遊覽宋城風光,相聚總會有分開的時候,但是在分開的時候三個人並不悲傷,因為他們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還會像現在這樣再次相聚、喝醉、談心。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而在749年,努力了大半生的高適終於得到別人的賞識,這也是要靠他創作的詩文,在張九皋的推薦之下,46歲的高適被授予了封丘縣尉一職。雖然說這個官職並不大,但是此刻的高適也是非常的高興,但三年的時間,他發現擔任這個官職並不能提升自己,且每天都要壓制著自己的性情,他感到非常無奈,便裸辭了這個官職。

過後高適便又去到了軍中不斷地求職,等到高適50歲那年,他被將領哥舒翰所看中,且被任命為掌書記,而這個也是高適一生的轉折點,再此過後他的事業都發展的非常的順利。

不久後便發生了安史之亂,唐玄宗看到形勢緊急,便命令了哥舒翰奮力討伐,且此刻哥舒翰本想與叛軍打一場持久戰,但由於敵軍不斷地慫恿唐玄宗出戰,導致整個戰爭的局勢都被搗亂,而哥舒翰也在這場戰爭中壯烈身亡。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將領的逝世也使得對方得逞,叛軍長驅直入,長安不一會便掌握在叛軍手中,而此刻唐玄宗也被迫逃離四川。但此時的高適,並沒有像其他官員一樣逃跑的逃跑,投靠的投靠。而是顯示出不同於其他人的勇氣,他騎上馬鞍,連夜追尋唐玄宗,向唐玄宗彙報戰時的情況。

此刻的唐玄宗看到高適不顧生命危機且心繫大唐,內心非常感動,便立刻封他為侍御史,在不久後又被提拔為諫議大夫。

在面臨著叛軍的強烈進攻時,唐玄宗並不知道此刻該採取什麼措施,沒有辦法的他便採用了宰相房琯的建議,但當高適知道了這件事,他極力反對。是因為他認為分鎮會導致用兵自立,可能還會出現割據的局面,但是唐玄宗並沒有聽取高適的意見。而結果也是像高適想的一樣,鎮守江陵的李璘,由於野心的強大,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便私自引兵南下,企圖割據東南。

此時剛剛即位的唐肅宗得知此事,但他又不知所措,只能叫來高適,請求他想出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高適在得知這件事後,便深謀遠慮,向肅宗說道,李璘的手下並不強大,只要出軍圍剿,他必然失敗。而高適在動軍之前,先對叛軍提出了警告,向他們說道,你們只有兩個結果,不是歸順就是等著被鎮壓。叛軍看到唐軍這番景象,都非常害怕,而結果也是叛軍便瓦解,李璘被輕鬆的拿下了。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在平定叛亂後,高適又立刻趕去了睢陽,這就發生了著名的睢陽之戰,這也是安史之亂時期發生的一場戰役。雖說這場戰役最後以唐軍的失敗告終,但是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他們都展示出各自的英勇。

763年,安史之亂剛剛平息,此刻吐蕃又趁著唐王朝局勢還未穩定,再次起兵。此刻已經花甲之年的高適再次出征,但由於年事過高,實力不濟而敗兵。在第二年召回京城之時,高適登上了仕途的頂峰,在765年,帶著一身榮耀去世。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在這裡,小編還想補充一下有關高適、李白以及杜甫三個人過後的友誼,其實在永王李璘帶領軍隊叛亂之時,李白依附了永王,也被投入監獄當中。但此刻李白突然想起自己還有好朋友高適,便寫了一封信給高適,希望高適能解救他。當高適拿到這封信時才得知李白也被抓進去了,但是他知道,理智高於情感,他所做出的決定便是不救。他明白李白在當時是唐代的名人,也是高適的朋友,但是他現在卻依附了叛軍,假如將他救出來,也公然地跟唐王朝作對,在旁人眼中看起來非常冷酷的做法其實是非常考驗高適的政治素養的,但高適的做法非常的正確,他得知工作時不可顧及私情,該公正的便要公正對待。

在杜甫,一個沒有政治汙點的詩人,在四川逃難遇到苦難的他便得到了高適的幫助,且高適也寫詩表達著他對杜甫的思念之情。從這裡可以看得出,高適並非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他知道什麼樣的人他能接觸,什麼樣的人則需要避開。

不放棄的一生,高適給予後世的啟示,成功雖遲但總會到!

結語:

高適的一生可謂是非常艱辛了,用了大半年的人生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在前半生他無論遇到了什麼苦難,他都一直在咬牙堅持著,從未放棄,而也是由於他的堅持,直到最後他才能獲取一身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