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軍服印的“兵”和“勇”有何不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歷朝歷代,朝廷貴胄、官員等不同的職位都有各自的制服,不同的崗位制服不同,按照級別的不同來區分。一般只要看到對方穿的官服一般就能推測出對方的等級、身份。其實不光是朝廷官吏,軍隊中計程車兵也是這樣。比如清朝時計程車兵制服上都用字型很大的字來區分,上面一般寫著“兵”和“勇”,那麼這兩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呢?

清朝軍服印的“兵”和“勇”有何不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在清朝的時候,大致分為兩個兵種,一個是八旗兵,一個就是漢兵。說到八旗兵我們都知道,這是滿清入關前的統帥隊伍,也就是說他們是曾經追隨滿族人打天下的隊伍。而漢兵則是進入中原後,滿人新招入的。守衛疆土的八旗兵數量完全不夠,於是就只得從漢人中再徵得一部分的兵力,也就是所謂的綠營兵。自然,我們仔細想想也能明白,八旗兵的地位是比綠營兵的地位高的,並且守衛皇宮、軍事要地的都是八旗兵。但不論如何,這兩種兵都是朝廷的正式兵,都享有朝廷發放的軍餉。

清朝軍服印的“兵”和“勇”有何不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勇”是兵的一種,在雍乾朝後期遇到戰事,八旗兵和綠營兵不足用,則就地取材,臨時招募鄉勇組成的軍隊。戰爭結束立即解散,不是國家正式的軍隊,即使有功也不能久留就用。在清朝末期太平天國起義時,曾國藩才改非正式的鄉勇為練勇(湘軍),定兵制,發軍餉。稱為勇營。

清朝軍服印的“兵”和“勇”有何不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從性質上來說,八旗軍是吃皇糧的正規軍,即便好吃懶做,依然會有一筆不菲的收入。綠營則恰恰相反,大部分的綠營官兵都是由地方募集的民兵,這些人戰時是兵,閒時則回家務農,國家也很少給予補助。但是這些人為了在軍隊中改變自己的命運,打仗時卻是異常英勇,所以正是應了民謠裡的那句話,八旗負責吃,綠營負責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