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百姓稱讚:不愧是好官

提起范仲淹這個人,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較瞭解的,他在我國曆史上是一代有名的賢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愛國愛民情懷,他在當官期間清正廉潔,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是北宋時期的一代名臣,和王安石的名氣不相上下。王安石變法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是有所瞭解的,但是大家知道嗎,第1次變法其實就是由范仲淹推動主持的。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給他的名聲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可以說是聲名狼藉,但是范仲淹卻不一樣,就算是變法失敗了,他在民間仍然有很好的名聲。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百姓稱讚:不愧是好官

一代賢相范仲淹

對於大多數而言,在提起范仲淹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文采,作為當時的大文豪,人們對他的印象,也是一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形象。但是實際上,他除了文采之外,武功方面也是比較好的,可以說是一個文武全才。在他還是參知政事的時候,就開始推動了變化,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曆變法,改革整頓勵志,推行土地革命。在他還是地方官員的時候,就已經有著很高的戰略眼光,對於當時的朝廷地域危機,也做出了防備的措施,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百姓稱讚:不愧是好官

而且他對於軍事也很知曉,知道好的將領對於朝廷管理也會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延州的時候,就很注重教材的選拔。比如說宋朝有名的將領狄青,就是因為他的提拔,最後成長起來的。狄青的軍事才能很突出,作戰的時候非常的勇猛,帶著軍隊衝鋒陷陣,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他得到了范仲淹的賞識,知道了他的出身,雖然很勇猛,但是並不認識字,所以就送他一本《左氏春秋》,勸他好好讀書,並且告訴他,雖然現在是一名將軍了,但是也得博古通今,也得通曉兵法,否則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百姓稱讚:不愧是好官

對於范仲淹的鼓勵和支援,他非常的感激,所以特別的好學。而且在范仲淹的教導下,他一有時間就苦讀各類史書和兵法,就算是在戰鬥期間,也沒有忽略對於兵書的研讀,對歷代將帥的兵法越來越精通,軍事素養不斷得到提高,成為了一名技能衝鋒陷陣,又能指揮作戰的將領,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功勞,最後甚至掌握了全國的軍事,官至樞密使。要知道在宋朝那個時代,朝廷是重文輕武的,所以一個小兵出身的人,最後能夠當上樞密使,這可是宋代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看成是一個奇蹟。不可否認的是他後來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和范仲淹的栽培有很大的關係。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百姓稱讚:不愧是好官

提升米價而民不怨?

范仲淹是一位言行如一的君子,一生之中為國為民做下了很多的好事,所以才會名流千古。除了較高的政治和軍事頭腦之外,他還有相當高的現代經濟頭腦。在他60歲的時候,成為了杭州的知府,第2年在江浙一帶就遭遇了大饑荒,餓殍滿地,程度非常的嚴重。因為這場饑荒,米價一夜上升了好幾倍,比如說在范仲淹所在的杭州,一斗米甚至提高到120文錢,對於百姓來說,這簡直是天價的糧食,是根本吃不起的。本來儲存的糧食就不多,在加上遇到了災荒,物價還這麼貴,肯定是買不起的,所以當時很多的災民都因為吃不上飯而餓死了。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百姓稱讚:不愧是好官

范仲淹看到百姓如此的彷徨,非常的擔心,覺得如果再不採取一些政策的話,必將會十室九空。第2天他就下達了一個政策,通知本地的商人,再一次將米價提高,將原來的120文一斗增加到150文一斗。這是什麼操作?米價已經這麼貴了,百姓們都買不起,怎麼還要提高米價呢?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就連一些朝廷官員,也不知道他為何要這麼做,所以很多大臣都彈劾他。但是沒過多長時間,百姓們紛紛稱讚他,對他讚不絕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宋朝災民買不起米,范仲淹下令繼續漲價,百姓稱讚:不愧是好官

其實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的舉措,是因為他看透了商人的本質,知道商人都是非常愛財的,看到米價漲的這麼高,讓很多商人都看到了賺頭,所以全國各地的商人都會紛紛趕到杭州,想要趁機發一筆國難財。所以當時杭州地區的米糧越來越多,市場上已經飽和了,後來范仲淹又開倉放糧,百姓們都去領賑災的糧食,米價這麼高,沒有人願意去買米,所以商人的米都囤積下來,時間一長就囤壞了,無奈之下只能降低米價,很快米價就恢復了正常。後來百姓知道了范仲淹提高米價的用意,所以對他都讚不絕口,這段佳話也從此廣為流傳,稱讚他不愧是一代賢相。

參考文獻:《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