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如何理解這句話?

原因應該兩點:1諸葛瞻才學遠遠不及其父,犯了嫉賢妒能的小忌。2姜維始終身份不純屬於魏國降將 必然遭受更多的壓力還有打擊 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

並不只有諸葛瞻不信任姜維,蔣琬、費禕也同樣不信任姜維,他們在世時,姜維從來統兵不過萬。諸葛瞻實際上也是否定了他父親的北伐。諸葛亮常年駐軍漢中,哪裡有什麼能力內政、外交、軍事都兼顧均衡,他在世時,蜀漢還有不少東西消耗,經他的消耗,到姜維時東西更少了,他們倆一起消耗完的,諸葛亮不死,遲早也要消耗在他手上,他若成功,必是第二個王莽。

現在來看北伐才是正確的,同時休養蜀可能滅亡的更快,人家魏休養一年頂蜀休養十年的。主要是姜維和魏延兩個人的方針不同,魏延防守漢中是在險要地方駐軍把手,小股部隊輕出騷擾,還打破郭淮。姜維是把險要地方全部放棄,把兵力收縮到一起,想讓魏軍進來一舉殲滅,結果漢中失手,自己被困,還哪有兵力支援他處。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如何理解這句話?

姜維這個人很矛盾,說他不行吧,其實後期蜀漢就他還算能人了,說他行吧,到後期真不該連年北伐,一心想吃成大胖子反而徒勞無功。諸葛瞻這種就不要抬出來了,純粹是搞笑的,要不是他是諸葛亮兒子,我估計陳壽都不想寫他。

姜維虧死了,為了報答恩師諸葛亮,一人承擔了多大的壓力,不被信任,受打壓,就這樣仍然對恩師的主子忠心耿耿,在主子已經投降的情況下還想幫他復國,世上有幾人能做到?

費禕死後最得利的是曹魏集團?曹魏集團還能和蜀漢主戰派姜維有利益共同點了?費禕那可是貨真價實的鴿派,費禕掌權時曹魏省了多少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人人都懷疑郭循刺殺費禕是姜維主使,而不是曹魏用計,郭循詐降。魏國即便要刺殺也是刺殺姜維。費禕之死曹魏獲利的說法不是胡說八道麼?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如何理解這句話?

諸葛亮的北伐讓蜀漢越來越強,姜維的北伐讓蜀漢“面有菜色”,諸葛亮北伐每次都會放棄佔領地而把佔領地人口全部遷入蜀,除了最後一次在五丈原是完完全全的死磕,其他都是時機一逝馬上撤退,戰略意圖完全圍繞著強化國力,所以這段時間將帥之才卻完全主戰的魏延是被壓制的,諸葛亮之後的繼任者應該是明白諸葛亮的真實戰略意圖的,所以在魏延楊儀問題上全都保楊儀,這個時候姜維還排不上號,諸葛瞻是做為四相繼承者來培養的,可惜他還沒上位姜維就已經全面掌權,開始了為北伐而北伐,使得國力被迅速消耗,加速了蜀漢的滅亡,也正是姜維的全面掌權,蜀漢內部為了制約,才會默許黃皓的存在,另,諸葛瞻的戰敗,葬送了蜀漢最後的死忠勳貴集團,這對劉禪的打擊是致命的。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如何理解這句話?

諸葛亮任蔣、費為相的主要目的就是由北伐轉為收縮,透支的國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政權的更替使得蜀國隱藏的內部矛盾會爆發出來,蜀國的成分結構太複雜,諸葛亮在的時候還能勉強統一思想北伐,死後很多人會失去對北伐的信心,世大家族更不想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做沒有希望的事,孔明不是不想,實屬無奈。而且這點在姜維北伐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北伐似乎是姜維抓住統一的最後一點希望,但同時也加速了蜀國滅亡。

其實諸葛亮時的北伐已經很多非議了,在出師表中就能看出,北定中原,完成先帝遺志,需要這樣的口號才能凝聚人心,再加上諸葛亮強大的個人號召力,才能上下一心。但是諸葛亮死後,姜維肯定沒有諸葛亮的號召力,國內反對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再加上幾次北伐並不成功,很多人就會覺得姜維是窮兵黷武,其實姜維也很難,不北伐要他何用,北伐他自己也知道很難,只能一條路走到黑,所以,任何事情你都得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去看,北伐雖然是蜀國基本國策,但是諸葛瞻成長環境肯定是很多反對聲音的,人是受環境影響的,他不認可也很正常。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如何理解這句話?

姜維北伐損兵,諸葛亮很少損兵。姜維是蔣帥之才,諸葛亮卻是軍事家,謀略家,政治家。差了好幾個檔次。諸葛瞻什麼都不是,充其量就是將才連姜維的才能都不如。姜維北伐連和它一起的將軍都反對,可以看出來姜維也不怎麼得人心。謀略不如馬謖。馬謖若是活著,出謀略北伐還有希望!第一北伐出奇順利就是馬謖獻上的謀略有很大關係。

那諸葛亮為什麼北伐?玩過策略性遊戲沒有?諸葛亮姜維都不北伐,蜀國,魏國各自和平發展十年,以魏國的地域和人口,可以完全碾壓蜀國。蜀國的國策就是北伐,我發展不了,也不讓魏國有機會發展。避免兩國之間國力差距拉大,出於蜀國的人口稀少,歷次北伐都限兵力在三到五萬,並不是窮兵黷武般沒有節制。蜀亡亡於國力差距。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如何理解這句話?

主要是他們都沒明白諸葛亮的深意!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而不是修養聲息!主要就是為了鞏固劉備政權,都知道劉備是從荊州打過來的,還帶了荊州一部分臣子!這就會和本土臣子產生矛盾,這是上位者願意看到的,因為任何一方過強對上位者都是不利的!可是本土實力強大,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是明面上幫助只會出現反彈效果!畢竟你要在這裡紮根,把他們逼急了只會出現反效果!但北伐就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其一這是大義你既然你忠於大漢,你要不要支援,你不支援就可以藉此孤立你,然後收拾你!

其二他北伐用的是荊州和本土官員,既然你參戰了,你要不要出錢出人,這就很好的削弱了本土勢力,又不至於原荊州勢力過強!這樣劉備就能慢慢把權力和人心老老掌握在自己手裡!可惜關羽的死讓劉備急了,劉備死後,劉禪不明白,而且明顯劉禪和諸葛亮之間是有問題的,諸葛亮不可能和他明說,這樣自己不僅死得很慘,兩波勢力很可能聯合起來架空劉禪,這就造成後期諸葛亮勞心勞力,結果諸葛亮死後他所有擔心的問題全暴露出來了!人心和權力一樣不在自己的手裡,,劉禪最後投降一大部分勸降不都是本土官員,因為在他們看來,你當不當權我們不管只要我們的利益不受損害就行!至於此間樂不思蜀,只能說他真的不想再做那個傀儡皇帝了吧!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如何理解這句話?

應該是採納黃崇的戰略才對!你看歷史上有哪個戰役在退守平原上取勝的?!諸葛瞻真乃書生也!黃崇據險而守正應了蜀地山險地之利!而去地利而選平原,乃大錯也!試想魏人長期生活在平原當善於平原城池戰也!瞻棄優勢而選劣勢,乃不敗乎!嗚呼,亮知子如此也,不痛心乎!

黃皓就不說了,小人一個。姜維這個人嘛感覺天生的鬥士,只要有仗打就行,總共有十多次北伐,有勝有負。有點窮兵黷武了,蜀漢帝國本來就弱小,國家經不住連年動兵,加上遇到鄧艾這位剋星,姜維還是輸了。總體來說姜維打仗能力還是不錯的,只是不會分析國情!

客觀講,三國中,蜀漢的滅亡是必然的事,遲早的問題而已。 劉備興兵伐吳,夷陵大敗就已經決定了蜀漢走向衰落,接著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打的國庫空虛,人才凋零,將士身死。諸葛亮死後,好不容易安兔了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姜維這個好戰分子又掌握了軍權九伐中原。蜀國,從建立起,對外戰爭幾乎就沒停止過,人口越打越少,人才凋零又沒法補充,國庫空虛,人心厭戰,在三國中蜀漢滅亡是必然的。 只是,諸葛瞻也好,黃皓也好,姜維也好,處在了這個時代,那自然就與蜀漢的滅亡掛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