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金子明明無毒,為何古人自殺大多選擇吞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身份和財富的代表物,近些年一種叫“金箔酒”的白酒特別火,意思是在白酒里加入金箔作為食品新增劑,一時間土豪們爭相購買,喝金箔酒倍兒有面子。

金子明明無毒,為何古人自殺大多選擇吞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飄滿了金箔的白酒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紅樓夢》裡的尤二姐,飽受折磨的她選擇了吞金自殺,那一幕真是讓人覺得可憐又害怕。根據《晉書·后妃傳》記載:“倫乃矯詔遣尚書劉弘等持節齎金屑酒賜後死”,意思是皇后賈南風被皇帝賜飲金屑酒而死。那麼“金箔酒”怎麼沒事兒呢?

金子明明無毒,為何古人自殺大多選擇吞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第1個原因,古代金有毒,現代金無毒。以金箔酒為例,裡面用的金箔是純度為99。99%的純金,以物理方式將其汽化,使其均勻分散成小分子,再弄成食品新增劑,金子本身是沒有毒的。這裡要提醒一句,金單質是不能溶於胃酸的,所以金箔喝下去最後還是照樣排出來,大家不要輕易相信廣告詞。

古代的金是有毒的,比如惠賈皇后喝下“金屑酒”會中毒身亡,因為古代的“金”不是純黃金,由於提煉技術落後,裡面常常含有汞(俗稱水銀)這種毒性物質,水銀不用多說,就這麼吞下去,當然是死路一條,古人不知道,就誤以為是金子中毒。

金子明明無毒,為何古人自殺大多選擇吞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第2個原因,吞金自殺的人吞的金子太大了。巨大的黃金被強行吞下,快速壓迫腸道,一時之間又無法排出,可以說是活活被痛死的,這樣死確實非常痛苦,除了尤二姐吞下大塊金子自殺,還有明代的太監張敏,被逼吞金自殺。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萬貴妃的手下張敏,奉命去解決掉明孝宗朱佑樘和他的母親紀氏,因為萬貴妃不允許別人先有皇子,當張敏看到冷宮裡骨瘦如柴的母子二人,他心軟了,冒著生命危險偷偷把他們藏了起來,每天來送點吃的。

金子明明無毒,為何古人自殺大多選擇吞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可以說沒有張敏,就沒有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可這位好心的太監沒有一個好的結局,因為萬貴妃當年是最受寵的,她因為朱佑樘順利活下來而生氣,最後一病不起去世了,張敏擔心明憲宗怪罪於他,選擇了吞金自盡,真是讓人嘆息。

第3個原因,吞下的金子太過鋒利,鋒利的黃金輕鬆劃破人的消化道,導致出血死亡,最可憐的是不會馬上死亡,而是慢慢被折磨死的。

金子明明無毒,為何古人自殺大多選擇吞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第4個原因,古代的“金”不一定是黃金。在商周時期,青銅也被叫做金,所以青銅器上的銘文被叫做“金文”。發展到戰國,“銅”和“鐵”字才出現,“金”才慢慢變成了黃金。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我國漢代之前,黃金不算很值錢,漢代時期1斤黃金約等於3斤白銀,作為農業國家,黃金還不如糧食好,所以那時候黃金還是漂亮的裝飾品。

金子明明無毒,為何古人自殺大多選擇吞金?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再比如我們現代的“五金”,就包括了金、銀、銅、鐵、錫5種金屬,《吳越春秋》記載:“臣聞越王元常使歐冶子造劍五枚……一名湛盧,五金之陰,太陽之精。”泛指金屬,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書裡的“金”是哪一種。

參考資料:《明史》《現代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