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引言

貧窮讓愛情變得非常簡單,不需要你大富大貴,只需要能給我一個依靠,給我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小屋,我就非常滿足。只要你對我好,這輩子我就是你的人了。

一個女人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找對了人,他寵著你,縱容你的習慣,並愛著你的一切。

一)

北京姑娘鄭秀珠從小喪母,後來父親又娶了個後媽,接連又生了四個孩子。鄭秀珠是家裡的長女,更多的時間都用在照顧家庭上,帶了弟弟又在妹妹,幫家裡洗衣服,洗尿布,做飯,小小年紀的她,儼然成了家裡的小保姆。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她的童年沒有歡聲笑語,被繁重的家務佔去了,從而讓她養成了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性格。由於長期的缺少營養,她長得又矮又小,比同齡的女孩子都要矮大半頭。

因此,他感覺不到家的溫暖,對父母也沒有多少感情。她只想快快長大,長大就能逃離家庭,尋找自己的幸福了。

18歲那年,山下鄉運動開始了,她在學校毅然報了名,去了雲南西雙版納的農場。她就是想要走得遠遠的,離開那個沒有溫暖的家。

在西雙版納,有個叫橄欖壩的地方。她到了這裡成為一名知青。來到這裡的北京知青男男女女有32人。

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北京的知青,讓她感到很寬慰。最起碼有老鄉作伴,平時也能相互照應。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事情的開始往往就是這樣,人往好的方面想。那壞的方面呢?老鄉卻給她帶來了煩惱,那就是因為她長得又矮又小,常常遭到老鄉的欺負。

這裡有個男生叫譚敦連,20歲了。16歲那年,就同父母從湖南祁東縣支邊來到這裡,已有5、6年了。這個小夥中等個頭,大眼睛,長得還行。他特別機靈,對人熱情,特別是對知青。

他發現鄭秀珠是個“受氣包”,就常常幫助她,特別是在勞動上,有些活她幹不了的,他會主動幫她幹。

二)

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鄭秀珠上山砍柴,一下子砍在了一個野生馬蜂窩上。這下惹了馬蜂窩了,一大群野生馬蜂鋪天蓋地飛來。

譚淳連大喊“臥倒”,然後一下子把她推倒,自己壓到她身上。馬蜂蟄在他後背上也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馬蜂飛走了,再看他背上有多處被馬蜂蟄過留下的包,而她卻安然無恙。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一個大姑娘被小夥子寬大溫暖的胸膛壓在下面,她頓時羞得無地自容,臉燒得紅紅的。可他是想保護自己的。想到這,她顧不上害羞了,問他背後疼不疼?

他忍著疼痛卻說不痛,為了救喜歡的女孩,這點痛算什麼呢?

他那天回到家,老媽幫他塗了自制的祛毒水,一夜之間紅腫的地方就消下去了。從此兩人關係更近了一步。

西雙版納的太陽是很毒的,知青們為了防曬,往往會買一頂當地產的遮陽帽。戴上這種帽子,不太好看但它能防曬。為了面板不被曬黑,知青們只好戴上這種帽子下田勞動。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而鄭秀珠則不同,譚敦連的媽媽給她用白布縫製了一頂寬沿的遮陽帽。這頂帽子看上去既美觀又防曬,鄭秀珠戴上去顯得年輕漂亮,引起其他女知青好一陣羨慕。

還有讓人更羨慕的事,有一種野生的山藥,吃起來又香又脆,是他媽媽到原始森林裡挖來的,鄭秀珠吃得可不少。

還有一種野山果,只有在原始森林裡能採到。這種果子吃起來酸酸甜甜的,生津解渴,是女生的最愛。從兩人關係好了以後,鄭秀珠經常能吃到。

其他的女知青哪能享受到這種福利呢?只有和鄭秀珠在一起勞動時,剛好遇到,譚敦會毫不吝嗇地送給她嚐嚐。這個女知青吃過以後,就會向別的姐妹們炫耀它的好味道,說它是天底下最美味的水果。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大家都知道譚敦連一定是喜歡上鄭秀珠了,鄭秀珠也喜歡上他了,從兩人的眉目傳情中,大家都能看出來。大家也都知道譚敦連小子是想拿好吃的去哄一個媳婦呢,這個媳婦還是個女知青。

而譚敦連的媽媽當然也見過鄭秀珠。她雖然個頭矮了點,但人長得也還不錯。兒子能娶上北京大城市的姑娘,當然也是他的福氣,所以她暗地裡支援兒子的行動。

這一天,譚敦連的媽媽把鄭秀珠請到家裡來,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有土雞蛋,還有平時不捨得吃的臘肉,都做給她吃。譚敦連媽媽不停勸她吃菜,只有多吃菜,才能有力氣幹活。

鄭秀珠受寵若驚,在異鄉,有個媽媽像疼親閨女一樣地疼愛她,再想想她的那個後媽,她頓時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從此,鄭秀珠把這裡當作自己家一樣,經常到這裡來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雖然她和他愛沒有說出口,但美好的愛情不都是從互相喜歡開始的嗎?

一場大暴雨之後,兩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徹底捅破了,關係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西雙版納的大暴雨是很嚇人的,有排山倒海之勢。知青點的草房子被大風一下子就掀翻了,知青們的鋪蓋被雨澆得溼了個透。

晚上沒地方睡覺,隊長就安排大家住在老鄉家裡,鄭秀如被譚敦連叫到他家裡去了。

他媽媽照例給他她做了好吃的。吃過晚飯,一老一小兩人說了一陣子貼心的話,後來鄭秀珠困了,就睡在他媽媽給她鋪的床上。

就在那一夜,她與他有了肌膚之親。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

一個月以後,鄭秀珠知道自己懷孕了,心裡有些慌亂。譚敦連就說:那就嫁給我吧,我會一輩子對你好的。她還是有些猶豫,難道自己就這樣紮根農村一輩子嗎?可再想想自己那個沒有溫暖的家,回去又如何呢?最後,她決定嫁給他。

他們舉行了婚禮,知青們都被請去喝喜酒。北京的知青表面上祝賀她新婚大喜,然而,背地裡卻說她是個傻x。一個大城市的姑娘就這樣甘心在農村受一輩子的苦,這讓他們實在想不通。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婚後鄭秀珠就搬到譚家居住了。她也給北京的父母寫了信,意思是自己遇到了真愛,嫁給了一個對她特別好的湖南小夥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

同時,也希望父母能寄一副鐵皮桶來,因為這裡用的是大木桶,挑水太沉了。

她父母很快寫了回信,大意是家裡還準備她回去照顧呢,沒想到她這麼早就選擇嫁到外地了。家裡的經濟不寬裕,郵費比鐵皮桶還貴,這副鐵皮桶就權當給她的嫁妝了。

收到鐵皮桶,當她讀完家信,大哭了一場。

知青故事:她嫁給了農村小夥,後媽給的嫁妝是兩隻鐵皮桶,她哭了

自從她結婚以後,北京的老鄉都不願意搭理她了,主要原因就是她丟了北京知青的臉,下嫁給一個窮光蛋,便宜了譚敦連那小子。

後來她又生了兩個孩子,直到1972年知青大返程,她也不為所動了。她知道北京沒有她的立足之地了,她的根已經深深紮在橄欖壩了。

30年後,當年的北京知青回到橄欖壩見到她時,她已經兒孫滿堂了。她也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中,面板被曬得黑黑的。她說,嫁到雲南她從來沒有後悔過。

結語

鄭秀珠生在大城市,可她的家讓她感受不到溫暖。當愛情來臨之後,她毅然選擇嫁給了愛情。儘管這個家足夠貧困,但這裡有深愛她的一家人,讓她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溫暖和幸福。

因為一場知青運動讓她遇到了愛情,也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為了愛,她說從不後悔。是啊,哪裡的黃土不埋人呢?讓我們祝福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