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野豬在我們的印象裡,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吃到哪兒臥到哪兒,不是橫衝直撞,就是掘地找食,黑乎乎一身毛很難不讓人將它們與“髒亂”聯絡在一起,連“豬窩”也和邋里邋遢、亂七八糟成了近義詞。

然而真見過了野豬窩,才知道這種刻板印象絕對是低估了野豬、高估了自己。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雖然野豬不輕易築巢,經常都是“以天為蓋地為廬”,但是真到了繁殖季節,從選址到裝潢,野豬每一步都經過了精心考量。

野豬的繁殖季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1月,在此期間,一年中絕大多數時候都單獨遊蕩的雄性野豬,就要為繁衍後代努力尋找可交配的物件了。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在雄性野豬們一番你死我活的爭奪後,勝者獲得與雌性野豬的交配權。

通常情況下,1只雄性野豬能夠與5只到10只雌性野豬交配,雌性野豬經過4個月到4個半月的孕期,在生產之日來臨前就得忙碌起來,因為它們必須為新生的小崽子築好降生之地。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築巢首先考驗的是雌性野豬的選址能力,雜草叢生、水源充足、溫度適宜是三個關鍵因素。野豬媽媽們並不會過早行動,而是在即將產崽前的數天或者是一天,離開自己的群體,尋找合適的地點。

對於它們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恰好找到現成的洞穴,這樣它們就只需要在洞穴地面中鋪上柔軟的乾草,再將洞穴口稍加偽裝即可。過不了多久,小野豬就會降生在溫暖、乾燥、柔軟的巢穴中了。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當然,天然洞穴可遇不可求,如果找不到,野豬媽媽們就會及時地動“手”造窩。

在確保附近物料(樹枝、雜草、玉米杆等)豐富的情況下,它們會充分利用鼻部和前肢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打造出開口很小、內部寬敞的窩。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第一種,利用樹木做窩。壓彎小樹或者樹枝後形成的拱形結構,非常便於雌性野豬築巢,它們所要做的,就是在拱形結構上鋪足夠的雜草、秸稈、樹枝、樹葉等等,使巢穴兼具防水和保暖功能。此外,築巢過程中雌性野豬還會實時掌控巢穴的大小,因為巢穴過大不利於保暖,過小又會因擁擠造成幼崽被踩傷。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第二種,平地掘洞做窩。野豬的鼻子相當有力,藉此它們可以在地面掘出一個圓形或者橢圓形的低窪地,再在其內鋪上乾草,其上搭出“棚架”,也就基本完成了巢穴的築造。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只有築好巢穴,雌性野豬才會放心產崽,小野豬崽降生後的前兩週左右,都會寸步不離地待在母親精心打造的巢穴中,暖暖和和、舒舒服服、平平安安地度過“豬生”的起始階段,如果離開巢穴,且不說被捕食者盯上,光是低溫就很可能讓它們喪命。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野豬算是“母系”群體,雄性小野豬長到1歲左右,就會離開母親獨自闖蕩了,而雌性小野豬則會一直跟著母親生活,因此至少在1年的時間裡,雌性野豬都得為幼崽們的安全提供庇護。所以,除了築巢產崽以外,當遇到連續的雨雪天氣或者其他危險時,雌性野豬也會進行築巢。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無論是天然洞穴,還是“純手工”打造,也不管是在草叢中,還是在地面上,野豬窩都是溫暖、舒適、安全的庇護所,極大程度地降低了野豬產崽及育崽時遇到危險的可能,以及惡劣天氣遭遇意外的風險,因此,野豬崽的存活率相當高。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

但是即便是再精緻、再隱蔽、再舒服的巢穴,雌性野豬也絕不會讓幼崽們在一個巢穴內居住太久,頻繁更換住所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從這個角度說,野豬也堪稱“斷舍離”能手了。

說“豬窩”髒、亂、差,是人們低估了野豬的築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