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十六.逐瘀湯化瘀主方

52首奇方-Ⅳ

十六。逐瘀湯化瘀主方

清《醫林改錯》創組化瘀主方逐瘀湯類,共分血府、膈下、少腹、身痛4首。

1。“血府逐瘀湯”-由活血逐瘀的桃仁、紅花、川芎、赤芍,行氣開胸的柴胡、枳殼、桔梗,引血下行的川牛膝,和血養血的生地、當歸組成。活血不傷血,逐瘀又生新,專治瘀阻胸中證。

2。“膈下逐瘀湯”-有活血化淤的桃仁、紅花、川芎、赤芍、丹皮,行氣止痛的五靈脂、元胡、烏藥、香附、枳殼,養血和血的當歸,調和諸藥的炙草組成。重在止痛,專治瘀阻膈下腫塊疼痛證。

3。“少腹逐瘀湯”-有活血逐瘀的川芎、赤芍,溫經止痛的小茴香、沒藥、五靈脂、蒲黃、肉桂、元胡、乾薑,和血養血的當歸組成。重在溫經,專治瘀阻少婦,積塊寒痛經證。

4。“身痛逐瘀湯”-由活血逐瘀的桃仁、紅花、川芎,通痺止痛的秦艽、沒藥、五靈脂、地龍、香附,引藥上行的羌活,下達的川牛膝,養血活血的當歸,調和諸藥的炙草組成。重在通痺,專治瘀阻經絡,肢體痺痛證。

還有瘀阻頭面的“通竅活血湯”,由活血逐瘀的桃仁、紅花、川芎、赤芍,通竅的麝香、老蔥,和胃的姜棗組成。專治瘀阻頭面的疼痛,婦女幹血癆,小兒疳積證。

逐瘀湯以桃紅四物為基礎方,再據瘀阻部位的不同加減變化,其組方有3條原則:“氣行則血行”,常佐行氣藥溫通藥:“瘀阻多致痛”,常佐止痛藥;“瘀阻防傷正”,常佐和血養血藥。

臨證時注意“三要”;重視止痛,但有些止痛藥如蒲黃、五靈脂乳沒等常常傷胃,應選川楝子、玄胡、白芍、烏藥、木香、三七等;瘀阻常生症瘕,要佐消症藥,選用丹參、鱉甲、山慈姑、鬱金、澤蘭、生牡蠣、白花蛇舌草等;要用引經藥。上行下達,尤其重用川牛膝。入髒達腑,尤其要用引入肝經藥,如川楝子、薄荷、枝子等。

底下是逐瘀湯,這是化瘀的主方,這是王清任在《醫林改錯》裡面創立的幾個名方。

“血府逐瘀湯”,怎麼記呀?就用這個辦法記,活血逐瘀,他用桃仁、川芎和赤芍,用別的藥,只要逐瘀的藥也行,沒有離開它的方義,加了行氣開胸的藥,血府呀就胸,再加上柴胡、枳殼和桔梗,還用了升降理論,用了引血下行,用了川牛膝15g,怕它破得太厲害,用了和血養血的藥,用了生地和當歸,所以血府逐瘀湯用了這4個部分,4個特點組成,它主要治療瘀阻胸中,胸中就心和肺呀。冠心病,假如瘀血的冠心病,你就可以用血府逐瘀湯變化。變化什麼呢?你活血逐瘀不要用桃仁、當歸、赤芍。用什麼藥?用幾個特殊的藥:第一個蘇木,內科大夫不用的,傷科大夫用;第二澤蘭,婦科大夫用;第三生山楂,消導作用,相不到它活血治冠心病;再想到水蛭。這對血府逐瘀湯方義改變,藥物改了,治療冠心病的效果,治療瘀血的,效果肯定明顯,提高療效。開胸你不要用柴胡、桔梗、枳殼了,用全瓜蔞和薤白呀,它不是開胸嗎?又能祛痰,痰和瘀是相關的,有瘀必有痰呀,那附合血府的定義,又增加了祛痰,這麼用藥能沒有療效嗎?就用活了,這比背湯頭強多了。

“膈下逐瘀湯”,它也是這5個組成,即用逐瘀又用止痛,也防止太過用養血的方法,它用了調和之藥專門治療瘀阻膈下,就是腹部的腫塊,肝硬化、肝癌、肌瘤、囊腫都可以用膈下逐瘀湯,當然炙甘草不能用,假如是肝癌、肝硬化,你裡面就換成醋鱉甲,當然肌瘤和囊腫昨天我講了,加了兩個引經藥,肌瘤用桂枝和蘇木,囊腫用雞血藤和伸筋草。

“少腹逐瘀湯”,也在腹部,也有積塊,當然要引起疼痛,而且疼痛發涼,因為逐瘀溫經,也是養血活血,這幾個主方法則一樣,但是藥不一樣,治療的部位也不一樣,這個時候寒痛你可以改成鹿角霜呀,用15g的鹿角霜,溫通止痛的效力非常大呀,用五靈脂一定要包煎,這是蝙蝠的糞便,不包煎等於讓病人喝糞湯呀,都化了,要包煎。

“身痛逐瘀湯”,治療關節痛、肌肉痛,它的特點逐瘀通利用升降,一升一降,也保護養血活血,這個養血活血肢體疼痛你可以想到一個藥,加一個藥更有好處呀。加什麼?生芪。15g的生芪。痛痺止痛裡面還可以加上桂枝,當然你附子不一定用。這六個逐瘀湯治瘀血的主方,非常有效。但是還是強調一點,必須有瘀,沒有瘀不能用。瘀的表現過去講過,三個指標:第一區域性的血結證,腫塊、疼痛;全身的血滯證,而且紫紺,舌頭髮紫,舌下靜脈顯露,脈澀;離經的溢血證,就出血暗紅有塊。這三個裡面,尤其舌頭紫,才能定為瘀血。

十七。保和丸消食主方

保和丸出自元《丹溪心法》。消食用生山楂、神曲、萊菔子。祛溼和胃用二陳湯,清熱散借用連翹。全方消食和胃,主治食積停滯證。其性平和,故名“保和”。

凡見食積,必用保和丸為主方,如食積生溼合“平胃散”,用炒蒼朮、厚朴;如化熱甚者,加公英、制軍;如痰溼互阻,合“溫膽湯”;如便秘加全瓜蔞、桃仁、大腹皮;食積而兼脾虛,加炒“白朮”又名“大安丸”

保和丸這是消食的主方。第一它有消食,山楂、神曲、萊菔子,痰和溼夾在一起就可以合“溫膽湯”;祛溼它裡面用了二陳,假如溼重可以配合“平胃散”;第三清熱,用了連翹,連翹很重要,食阻跟痰濁一樣,往往熱化,就用保和丸你不能去掉連翹,去掉連翹就少了一個含義,假如化熱厲害,還可以加上公英和制軍。保和丸是臨床常用的一個消食方,現在獨生子女都是公主或者小皇帝,家長痛愛,沒有痛愛在點上。所以獨生子女呀,病得很多,而且我的想法,治療兒科各種病,小兒科有各種病,都離不開保和丸,都得以保和丸消食為主方。

十八。三仁湯利溼主方

清《溫病條辨》,針對溼溫初起、溼重於熱證,組方“三仁湯”,由杏仁,白蔻仁、生苡仁、飛滑石、白通草、竹葉、厚朴、半夏共8味組成,宣暢氣機,清利溼熱。

三焦者,六腑之一,為孤腑。溼邪之祛離不開三焦的功能。三仁湯宣上用杏仁、暢中用白蔻仁、滲下用生苡仁,正和上、中、下三焦,故為利溼主方。臨證應用還要佐以三助:助宣者桔梗,助暢者石菖蒲,助滲者車前草,利溼還可加澤瀉,清熱還可加青蒿,清暑還可加荷葉包六一散、藿香、薄荷,有鮮者更佳,可用3倍量後下。

三仁湯,這是個利溼的主方,好方子呀。選上用了杏仁,暢中用了蔻仁,滲下用了苡仁,這三仁呀分利三焦。助宣加桔梗,助暢中加石菖蒲,助滲溼加車前草,一共六個藥,對溼阻溼飲會有效。裡面再加上利溼的澤瀉,清熱的青蒿,解暑的藿香,因為這個暑溼最重要的是夏天,假如在平常,他在冬天就不必加藿香。昨天我講了“非典”溼熱很難治,又有溼又有熱,尤其溼邪纏綿,反反覆覆,很不容易治,就用這三仁湯,它清熱用的青蒿呀,不會利溼,而滲溼用的砂仁,不會助熱,所以這是治療溼熱的一個有效的好方。

十九。五苓散退腫主方

五苓散系《傷寒論》化氣利水名方。由豬苓、澤瀉、白朮、雲苓、桂枝5味組成。利水滲溼,溫陽化氣。可做為退腫主方。而且可以擴大用水溼、痰飲內停證。如兼食積,《丹溪心法》合平胃散,名“胃苓散”;溼熱黃疸《金匱要略》加茵陳,名“茵陳五苓散”,也可選加宣肺的桔梗、蟬衣、桑白皮“開鬼門,潔淨腑”,可增退腫之力;還可選加暢中的大腹皮、木香、陳皮、赤小豆或選加滲下的車前草、澤蘭、冬瓜皮、生苡仁、石葦、白花蛇舌草。

五苓散退腫的主方,這些浮腫藥都可以用五苓散。它裡面兩個組成:一個利水滲溼,茯苓、豬苓和澤瀉;第二就溫陽化氣,幫助這個溼邪化掉,用桂枝和白朮。你掌握方子的兩個組成,你就能加減變化,比如有的病,這個婦女的病,早上起來臉覺得脹,這個腫,西醫沒辦法的,當然西醫也會用名詞,疑是發燒查不出來,浮腫查不出來,加神經性,這個就叫神經性水腫,發熱引起的就叫神經性發熱,他只能提出來,但他見了神經他沒辦法,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五苓散,但是給他溫陽化氣,溫陽用桂枝,化氣把白朮改成生芪,生黃芪呀,這樣效果就明顯提高了呀!還有一個方法,因為他在頭面部腫呀,《內經》有個知法叫揭蓋利尿,也就是“開鬼門,潔淨腑”,宣肺呀。茶壺裡的水倒不出來,把蓋一拿開來,倒出來,拿蓋就是宣肺呀。裡面加了桔梗,或者加桑白皮,又能宣肺又能利尿,你不信試試看。你比方見了不明原因的早上起來面腫,眼泡發腫,這個婦女有男子也有,你不妨用五苓散,用這個方法試試看。

胃苓散即浮腫或者溼積就加上平胃散,五苓散和平胃散合在一起,就治療水腫兼溼積。茵陳五苓散加了茵陳了,專門治療溼熱黃疸。當然溼熱黃疸最難退的就是肝癌、膽囊和胰腺這些部位的癌症,堵塞了,就引起了黃疸,很難退。這個時候你在茵陳五苓散裡面加幾個藥:一個加醋鱉甲,15g醋鱉甲;第二30g的金錢草;第三要加丹參,丹參30g;加10g的大腹皮和10g的莪術,對癌性的黃疸有一定的療效。五苓散退腫它另外用了宣肺的藥,比如桔梗、蟬衣、桑白皮;它也用了暢中的藥大腹皮、白朮、陳皮和豆蔻。退腫就要想到五苓散。滲下還可以加上車前草、澤蘭、冬瓜仁、薏苡仁、石葦、白扁豆。這底下三個是五苓散的加味,增加它的療效,增加宣肺、暢中和滲下。當然五苓散也可以配合三仁湯,即退腫又化溼。

二十。萆薢分清飲除淋主方

萆薢分清飲有兩種組方:一是《丹溪心法》,由益智仁、萆薢、石菖蒲、烏藥組成。溫腎利溼,分清化濁,專治膏淋、白濁;一是清《醫學心悟》,由萆薢、石菖蒲、黃柏、白朮、雲苓、蓮子心、丹參、車前子組成,清熱利溼,轉治溼熱下注證。

臨證以《醫學心悟》為準,可通治淋證。為增清熱之力,宜選加公英、連翹、野菊花;為增利溼之力,宜選加生苡仁、白花蛇舌草、澤瀉、冬瓜仁。還應視“五淋”加味:石淋選加金錢草、海金沙、澤蘭、王不留行、琥珀粉;氣淋選加炒橘核、川楝子、烏藥、荔枝核;膏淋選加土茯苓、萹蓄、苦參、知母、肉桂、川牛膝;勞淋選加仙鶴草、益智仁、生芪、甘草捎;血淋選加白花蛇舌草、丹皮、生梔子、瞿麥、女貞子、旱蓮草。

二十一金鈴子散鎮痛主方

金鈴子散出自宋《太平惠民房》,由金鈴子、元胡2味組成,主治肝鬱化火諸痛證。臨床用金鈴子散系鎮痛主方,尤治實痛,但要加味:頭痛加川芎、天麻;項痛加葛根白菊花;胸痛加全瓜蔞、蘇木;脘痛加木香、厚朴;腹痛加大腹皮、雞血藤;脅痛加柴胡、枳殼;痛經加香附、丹參;疝痛加炒橘核、荔枝核;熱痛加生梔子、丹皮、赤芍;寒痛加烏藥、桂枝。虛痛時也可用之,應加黃芪、當歸、白芍為宜。

金鈴子散,鎮痛的主方。昨天我已經講了,原來傳統的金鈴子散只治療實痛,虛痛用芍藥甘草湯。臨床別管虛痛、實痛,所有的痛證,都可以用金鈴子散。胃痛腹痛發涼加白芍,不用甘草,裡面加減;頭痛要加川芎和天麻;項痛加葛根和白菊花;胸痛加全瓜蔞和蘇木;胃痛加白朮和厚朴;腹痛加大腹皮和雞內金;脅痛加柴胡和枳。這個中醫鎮痛啊非常有效,我治療痛證呀,完全用新思路,這個明天要給你講,新的思路來止痛,反而提高了中醫鎮痛的療效,這個按照部位來講。痛經的加上香附和丹參;疝氣痛加上炒橘核和荔枝核,這個量都要大,都用30g;熱痛加梔子、丹皮和赤芍;寒痛加烏藥和桂枝;虛痛加黃芪、當歸和白芍。這個金鈴子的止痛加上8個加減,估計全部的疼痛都會有效,當然疼痛很複雜,明天我還要講,中醫止痛的療效優勢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