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寧波市有一個姓氏為名的景點,名叫鄭氏十七房。

鄭氏十七房,位於寧波市鎮海區澥浦鎮,所在的村莊,以十七房而聞名,2001年,原鄭家、路沿鄭、廟後三個村莊合併為:十七房村。

十七房,初聞此名,都會有疑問,難道主人曾有17房姨太太?這也太厲害了吧!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中國著名的《百家姓》中,“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鄭姓,居然排在前七名,這又是為什麼呢?

《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初年的吳越地區,其排名順序非常有講究,每一個姓氏的排位都有其歷史原因。

趙姓是當時的皇家姓氏,所以排第一。

公元978年,吳越王錢俶與夫人孫太真一起,到北宋都城開封,向宋太宗納土稱臣,錢俶的歸順之舉,既使人民免受戰亂之苦和生靈塗炭,又使疆域統一,深受朝野好評,因此錢姓僅次於皇家姓氏,排第二。

錢俶的夫人孫太真,則被宋太宗封為吳越國皇妃,孫姓因此排位第三。

公元975年,宋軍攻佔金陵,南唐李後主李煜兵敗降宋,封違命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姓,因此排位第四。

那麼,鄭氏,憑什麼排位第七呢?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公元前806年,周厲王姬胡之子周宣王姬靜,將陝西華縣以東封賜給弟弟姬友,是為鄭國,以國為氏,稱鄭氏。

鄭國版圖不斷東延至中原河南境內,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鄭國國君姬友遇害,諡號桓,世稱鄭桓公,為鄭姓始祖。

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國人散居於滎陽、鄭州、淮陽、商丘等地,為紀念故國,鄭國人相繼改姓為鄭,鄭姓人口大量增加。

到了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北宋王朝,後周的末代皇帝柴宗訓被封為鄭王。

鄭姓,因此排位靠前,列第七。

鄭姓人口原居於中原,那麼,江南的鄭氏始於何時呢?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唐朝末年,公元895年,董昌叛亂,中原鄭譜,幫助錢鏐平定董昌之亂有功,出任餘杭府君,人稱僕射公。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僕射公鄭譜不願事梁,可是又回不到都城長安,也回不到中原,鄭譜因此攜夫人及五子,隱居在浙江遂昌境內,鄭譜是浙江鄭氏始祖。

北宋仁宗趙禎嘉祐年間,鄭譜的五世孫鄭麒,出任明州錄事參軍,攜家小來明州,此為寧波最早的鄭氏人家。

鄭麒之子鄭轂,官職為鄞縣助教,當時的鄞縣縣治就在三江口,宋哲宗趙煦元符年間,鄭轂在“大池頭”築宅而居,大池頭位於開明坊前,積善橋與餘慶橋之間,也就是現在的寧波天一廣場所在地,鄭氏人口越來越多,鄭宅規模也越來越大。

南宋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兵直驅南下,宋高宗逃經寧波,金兵緊追而至,明州蒙難,鄭氏族人四散逃難。

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的鄭家村,鄞州區東錢湖鎮殷灣的鄭姓人家,就是始於公元1129年的逃難分遷。

鄭氏族人四散逃難期間,時任南宋兵部帥乾的鄭良直,將家小遷居於“澥浦靈緒鄉,檡山之陽塘路沿”。

鄭良直去世後諡號靖侯,靖侯公鄭良直成為澥浦鄭姓始祖。

檡山之陽的塘路沿,俗稱路沿鄭,《澥浦鄭氏宗譜》記載,“鄭氏十七房始祖靖侯,卜居靈緒鄉檡山之陽塘路沿,厥後分東、西、中央三房。”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鄭氏第六世孫鄭鍷,在同輩中排行十七,後世尊其為十七太公,其宅第,因此被稱為十七房。

《澥浦鄭氏宗譜》記載:“我族自靖侯公卜居塘路沿,厥後分東西中三房,世系失傳,延至道一、道二、道三。道二分居廟基頭(今屬十七房),後改道二為安二。生四子文一文二文三文四。而文四又自廟基頭分居後新屋(位於興房之西,恆德房之南)。東房唯道三曾孫汶十,汶十生敏廿二,敏廿二生鍷,字東滄排行正十七,以舊宅不敷居處,乃於舊宅之西北隅,別營新宅,人以公行十七,遂名宅居為十七房。”

十七房,並非17個姨太太,而是主人在同輩中排行十七,疑問就此消除。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鄭氏歷代繁衍生息,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現在的十七房村。

村落整體呈棋盤形,現存建築絕大部分為清乾隆至光緒年間所建,以幢為單元,相互連成庭院,融合了北方“合院”的恢宏大氣,又浸染了南方樓榭的精緻玲瓏。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鄭氏十七房包括路沿鄭中央房、東房、西房;廟基頭全盛鄭房;鄭家村三房堂前、大祖堂房、小九房、恆德房、恆祥房、後堂樓房、興房、棧房、源茂房、立房、鼎豐房、當典房、鄭氏宗祠等,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且儲存甚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村落之一,對清代建築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因此被開闢為鄭氏十七房景區,後又改為鄭氏十七房開元度假酒店。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2013年,25集電視連續劇《鄭氏十七房》播出後,鄭氏十七房,一度成為寧波的網紅景點。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鄭氏十七房也是寧波商幫的最早發源地之一,宅中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有鋪,有坊。宅外有河相環,家家有埠頭,河邊小橋流水,楊柳拂岸,倒影橫斜,小河外通大河,水系直通寧波、海上。

宅外之河,稱為淇水,水上有橋,名叫淇水橋。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鄭氏十七房景區的介紹詞中,把乾隆帝第十一子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題寫的關於“淇水”的對聯,說成是讚譽十七房的淇水,是明顯的錯誤,張冠李戴,有必要在此指出更正。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成親王題寫的關於“淇水”的對聯,並非其原創,僅是其書法作品而已。

原創對聯出於唐代,《全唐文》有載,“公先曰:太行松雪,映出青天。僕答曰:淇水煙波,半含春色。”

這就是對聯的出處,原創作者張楚,對聯曰:

淇水煙波半含春色,

太行松雪映出青天。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對聯中說的淇水,指的是發源于山西省陵川縣的淇水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

對聯中說的太行,指的是綿延橫亙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太行山。

這幅對聯寫的是太行淇水,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時節,春光與松雪相映的獨特景色。

明明寫的是太行淇水,鄭氏十七房景區卻斷章取義,只取上半句,說成是讚譽十七房的淇水,彼淇水,非此淇水。

艾特鄭氏十七房,張冠李戴,淇水太行,鄭氏為何排百家姓第七

唐代張楚寫對聯時,還沒有鄭氏十七房,清代成親王,根本就不知道鄭氏十七房,更不知道鄭氏十七房有淇水。

鄭氏十七房景區,張冠李戴,實為不應有之繆誤,應予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