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孔融是一位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歷史人物,《三字經》裡有記載:融四歲,能讓梨。說的是孔融小時候與哥哥們吃梨,自己挑小梨,把大梨讓給哥哥,傳為美談。

但我們熟悉的“孔融讓梨”,這只是發生在他四歲之前,那之後的孔融又有哪些故事呢?

孔融生活在三國時代,效力於曹操手下,因為屢屢頂撞曹操,終被曹操所殺。

而這樣一位從小謙虛禮讓的人,最終被曹操殺掉的罪名竟然是“不孝”。你相信麼?一個四歲就知道有愛家人,自己吃最小梨子的人,不孝?

不僅如此,孔融被逮捕以後,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懇請曹操放過自己的兩個孩子,可是他的九歲孩子卻說出八個字,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今天我們生活中還會經常用到。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孔融吧!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據說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從小以聰明著稱,被視為“神童”。他的聰明體現在哪呢?他反應很快,機靈善辯。

10歲那年,在一次名人雅士的聚會中,孔融語出驚人,在場的人紛紛誇獎他,有一個叫陳韙的很不以為然,他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就能出眾。孔融聽後,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他順應陳韙的邏輯,表面上誇讚他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實際上是貶損他現在不出眾,一句話堵得陳韙無言以對。

在三言兩語之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場賓客無不稱奇。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出世後的孔融擔任過北海相,在跟袁紹的爭鬥中丟了地盤,然後投奔了漢獻帝所在的許昌。

漢獻帝很欣賞他,讓他當了主管工程的將作大臣(建設部長)。每次朝廷開御前會議,都是他做主發言人,其他卿大夫則不過掛名委員而已。

這時曹操專權,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拿漢獻帝當傀儡,自己獨掌大權,孔融看不慣他,經常譏諷曹操,抨擊他的政治主張,而且言辭很激烈。

這一點從孔融的文章裡也可以看出來,孔融的文章現在流傳下來的很少,就他現存文章看起來,我們可以瞧出他並不大對別人譏諷,只對曹操。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比方說建安九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打贏了袁紹,心裡一高興,把袁紹的兒媳婦甄氏賞給了曹丕。

孔融就給曹操寫了封親筆信,說:“從前,武王伐紂,將紂王愛妾妲己賜給弟弟周公。此次,曹公效仿武王,將甄氏賜給世子,頗有胸襟,可喜可賀!”

曹操因孔融博學,以為武王真把妲己賜給周公了,便問他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歷史上哪兒的記載啊?

孔融說:“以今度之,想其當然耳。”就是按照我們今天的事情推論,應該是那樣的。

曹操這才明白是是諷刺他。曹操這個人也是很奇怪,你說那麼狡猾的人,他就看不出這是諷刺,反正孔融是找這個機會,就把曹操挖苦諷刺一頓。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又比如曹操為了節約糧食,曾頒佈一道禁酒令,結果又遭到孔融反對,這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東漢末年連年用兵,又加上災荒,糧食十分短缺,曹操以“酒可亡國“為名頒佈了一道禁酒令,認為當下以蓄積糧食解決百姓的溫飽為重。

這項決策其實利國利民,結果禁酒令剛下,孔融就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原來孔融卻也是個酒友,曾寫下“歸家酒債多,門客粲幾行。高談驚四座,一夕傾千觴”的豪放詩句。

孔融對禁酒令表示反對,還專門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文章《難曹公表制禁酒書》,公開發表以取笑曹操,說天上有叫“酒旗”的星斗,地上有叫“酒泉”的郡城,禁酒難道要將天上的星斗和地上的酒泉郡都改名麼?

還說,過去也有以女人亡國的,像什麼妲己、褒姒等等,何以不禁婚姻?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孔融一連串的言語挑釁讓曹操很是頭疼,腦瓜子嗡嗡地。

其實曹操也是喝酒的,否則怎麼會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

事實上,曹操禁酒也是因為大環境所需,他是從執政者的角度在考慮問題。你孔融卻為一己之私出言挑釁,總給我添亂,如此沒有大局意識,不識時務,留著你幹啥?不斬立決等什麼呢?於是曹操便決定把孔融殺掉。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不過曹操想殺孔融,還需要定一個罪名,曹操給他定的罪名是“不孝”。因為發現孔融說過兩條“反動言論”:

第一,孔融曾說,父親與兒子,有什麼恩義?不過是當時情慾發作而已;母親和兒子的關係,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瓶子裡,只要把瓶內的東西倒了出來,母親和兒子的關係便算完了。

第二,假如天下發生饑荒的時候,你的手裡有點食物,給不給父親呢?孔融的答案是:如果父親不好,便寧可拿給別人去吃。

這樣的言論,當然是“不孝”。所以曹操很快就把孔融抓了起來。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孔融被捕以後,朝廷內外一片恐慌。孔融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懇求曹操說:“希望罪責僅限於我一身,可以放過我的兩個孩子嗎?”

依照曹操的性格,這當然不可以,曹操派出廷尉去捉拿孔融的一家老小。

那時候孔融的兩個孩子,兒子九歲,女兒七歲,兩個人像往常一樣玩遊戲,一點看不出擔心的樣子。

身邊人著急說:“你父親被廷尉抓走了,馬上就要被殺了!二位還不快點躲躲?”但這兩個孩子卻很從容,稚嫩的小臉上一片淡然,然後九歲的兒子說了一句話:“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原來,兩個孩童早就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他這句話意思是說:一個鳥巢被摧毀,怎麼可能還會有儲存完好的鳥蛋呢?所以我們只能盡情地享受餘下的時光,最後和父親一同赴難。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話音未落,廷尉就來了,將孔融一家老小連同兩個孩子一同抓走。

後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句話被曹操知道了,曹操頓時感覺事情的嚴重性,所謂斬草除根,孔融的這個兒子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種驚世駭俗的話來,如果成人必定自己的心腹大患。即使成不了心腹大患,以後成為小孔融,也來整天叨叨他,那也受不了啊。

孔融被下獄棄市(砍頭),時年五十六歲,妻子孩子也未能倖免,全部被曹操殺害,但是九歲孩童說的這句話,卻成為了千古名句,讓後世之人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孔融被抓後,9歲兒子沒有驚慌依舊玩耍,隨後說8個字,成千古名句!

最後多說兩句,四歲讓梨的孔融,最後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殺害。聽起來還挺諷刺的!

其實,曹操用“不孝”的罪名殺孔融,用心是很深的。

第一,漢朝推崇儒學,以孝道治天下,曹操說孔融不孝,那他曹操豈不就是維護孝道,維護漢室?從而減弱說他“謀篡”的嫌疑。

第二,曹操是那種控制慾很強,要大權獨攬的人,身邊的部下總說他閒話,不跟他合作可還行?正好藉著孔融殺一儆百,“正一正風氣”。

其實,話說回來,我們並不知道孔融是否真的說過“不孝”的言論,但是曹操說有,那就是有。可是即便有,那也是一時說錯話,嘴上跑火車,有錯而無罪。最後,當初曹操廣攬人菜的時候,就說唯才是舉,不忠不孝也不要緊,有能力我就用你,如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