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過廳羊與唐朝人:豪放與奢侈的背後是大國的氣度

羊肉,自古以來就在“六畜”之中佔有一席之地。在今天,羊肉更是內蒙古的一張名片,是逢年過節餐桌之上少不了的一道美味。而在唐朝,羊也被人們做出了各種花樣。這些做法千變萬化的羊肉菜餚,展現出了那個時代的風俗民情和社會風氣。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道過廳羊,便是當時有名的羊肉菜。

過廳羊與唐朝人:豪放與奢侈的背後是大國的氣度

過廳羊,顧名思義,有個羊過廳的階段。富貴之家在舉辦宴席的時候,直接派僕人將一頭活羊牽到宴會廳前。與會的賓客們就著活羊選擇自己想要品嚐的部位。然後由廚師將羊宰殺,按照賓客們的選擇,在切割好的羊肉上繫上彩色的絲線,之後烹煮羊肉。起鍋後,賓客們以絲線為依據,找到自己選中的那塊羊肉,然後感受這道菜的美味。

過廳羊與唐朝人:豪放與奢侈的背後是大國的氣度

這樣“興師動眾”的烹調,透過賓客們的參與,讓菜餚多了趣味性。在廚師保證菜的口感的基礎上,彩色的絲線又賦予了菜品繽紛的色彩。一隻羊吃下來,可謂是賓主盡歡。

而唐人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去烹調一隻羊呢?一開始我們就提到,過廳羊是富貴人家宴請之時才會選擇的一道菜。在唐朝的穩定時期,一戶普通人家的年收入大概在一千八百文左右,一斗米的價格約為20文,一匹生絹的價格約為五百文,一頭豬大概在300文到600文左右,而羊肉要比這些都貴。所以富貴人家一頓宴席,在一般人眼中,便是“玉盤珍羞直萬錢”。

然而我們若單純地懷著對貧苦人家的同情,斥責這些權貴之家“朱門酒肉臭”,那我們看到的便只是一個方面。唐人為何能有舉辦如此豪華宴席的底氣?為何能創造出諸如過廳羊、鵝鴨炙這樣的精貴菜餚?因為,唐人有“盛唐氣象”。

過廳羊與唐朝人:豪放與奢侈的背後是大國的氣度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中國歷史有了新的走向。隋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受禪,建立李唐。從隋義寧二年(618)到安史之亂爆發的天寶十四年(755),我們對唐朝的大多數印象,便是“繁盛”。

而這種繁盛,體現在人身上,便是造就了一個時代的“盛唐氣象”。至於這種繁盛從何而來,便得去李唐的歷史裡去找答案。

過廳羊與唐朝人:豪放與奢侈的背後是大國的氣度

在李淵奠定這個朝代的基礎之後,繼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帶領唐朝迎來了第一個高峰。雖然李世民繼位的過程不太光彩,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的統治之下,西域一帶被牢牢地掌控在中央手中,舊時的絲綢之路再度車水馬龍。而這條溝通東西的道路,不僅讓大量資本流入中國,還將大量物資、奇特的異域文化統統帶到中原,帶進大都市長安。經過與本土文化的融合,這些外來文化給人們的生活帶去了不一樣的色彩,也使得唐人的性格更加外放。當時的唐朝人,從主食到蔬菜、調味料,從穿著到住行,都充斥著“胡”的影子。

過廳羊與唐朝人:豪放與奢侈的背後是大國的氣度

且這樣的繁盛不僅存在於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中。隨後的唐高宗與武則天時期、唐玄宗時期,李唐的國力都在曲折地往前發展。而底氣足了,百姓們的腰桿也就更硬了。當李唐迎來開元盛世的巔峰時,人們早已習慣了諸如“葡萄美酒夜光杯”這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快意人生,也早將遊牧民族的豪放之氣內化。

也正是因為社會中傳遞著這種豪放氣概,沒有衣食之憂的權貴們便比其他朝代的貴族或社會群體更加重視享受。當時人們琢磨出的貴妃雞、翰林雞、張手美家限定的“六一菜”、“涅槃兜”等等,也才有了“用武之地”,去到了適合自己的一方桌上去。

過廳羊與唐朝人:豪放與奢侈的背後是大國的氣度

而除了豪放,奢侈也是這個國富民殷的時代的特徵。雖說李白是盛唐時期乃至歷代的浪漫主義代表,但在唐朝,“金樽清酒鬥十千”的一擲千金並非他的誇張,更不是他的專屬。《獨異志》記載,“武宗朝宗相李德裕,奢侈極,每食一杯羹,費錢約三萬”。所以有李德裕這樣的人在前,用五花馬和千金裘換美酒的李白都還算是“勤儉持家”的代表。

所以唐人創造出過廳羊,並非是他們為了“牌面”而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能簡單得說成是權貴們只顧自己而不體恤普通百姓。盛唐時期的權貴,有宴請賓客過廳羊的實力。而來赴宴的眾人,也能理解主人家在菜品上花的心思。所以一席人,吃著過廳羊,飲著千金釀,感嘆著大唐的繁盛,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