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260年6月2日),曹魏皇帝曹髦帶領數百奴僕們出了宮,殺氣騰騰地討伐司馬昭。曹髦“大軍”與司馬昭親信賈充軍隊混戰。太子舍人成濟傻乎乎地聽從賈充的命令,抽出長戈上前刺殺曹髦,犯下了弒君大罪。他最後也被司馬昭當作替罪羊,被滅三族。無論是皇帝討伐權臣,還是權臣弒殺皇帝,這都是曹魏自己內部的事情,和蜀漢、東吳沒有半分錢的關係。

可是在演義中,蜀漢大將軍姜維聽聞司馬昭弒殺了曹髦,立了常道鄉公曹奐為帝,便喜出望外道:“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他一邊聯絡東吳,相約出兵,一面奏準後主劉禪,準備起兵十五萬,討伐司馬昭。姜維為何要替曹髦打抱不平,向司馬昭“興師問罪”呢?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個人認為有下面三個原因,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其一,姜維早有伐魏之心,興師問罪,只是為了師出有名。

早在諸葛亮時期,從公元228年到234年短短六年,他就六出祁山。為了復興漢室江山,諸葛亮病逝在前線五丈原。後來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以“克復中原”為己任,只要一有機會,就誓師伐魏。在演義中,姜維一共九伐中原,這一次“興師問罪”只是其中的一次伐魏之戰。即使沒有司馬昭弒君之事,姜維準備好兵馬糧草,也會再找個其他理由,討伐曹魏的。一日沒有滅了曹魏,一日不停止伐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姜維也做到了,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奮鬥在復興漢室的事業中,最後也因此而亡。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擊殺諸葛瞻的御林軍,迫降劉禪。劉禪向姜維下達了投降的命令。姜維不得已放下武器,向鍾會投降。他在投降後,還念念不忘恢復蜀漢,挑唆鍾會和鄧艾血拼,最後除掉鄧艾,和鍾會反叛。無奈大勢已去,姜維最終失敗。姜維真的做到了“生命不息,伐魏不止”。因此,“興師問罪”司馬昭,只是他的藉口而已,為了師出有名,即使司馬昭沒有殺害曹髦,姜維也會在萬事俱備後,討伐司馬昭的。演義中姜維之死相關描述如下:

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其二,姜維興師問罪,讓從曹魏投奔而來的夏侯霸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夏侯霸是徵西將軍夏侯淵之子,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政敵曹爽,夏侯玄被調離,與自己不和的郭淮任雍涼大都督後,他看出司馬懿的野心,害怕被司馬懿所害,於是起兵造反,不敵郭淮,不得已投奔曾經的死敵蜀漢。夏侯霸投奔劉禪後,由於姻親關係,受到了後主劉禪的重用,被封為車騎將軍。

夏侯霸的願望就是討伐司馬昭,恢復曹魏皇帝大權。現在姜維以“替曹魏皇帝曹髦報仇雪恨”的理由伐魏,能極大地調動老將軍夏侯霸的積極性。姜維為“曹魏皇帝曹髦報仇”,這個名義出兵,夏侯霸作戰非常積極,大戰鄧艾和王瓘,比蜀漢本土的將領和士兵賣力多了。他由於作戰太勇猛,於洮陽之戰中,被鄧艾伏擊射殺,悲夫哀哉。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其三,姜維興師問罪,是為了爭取“忠於曹魏,反對司馬昭”的勢力支援。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掌握了曹魏大權,兩年後病逝,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相繼掌握大權,架空皇帝,已經是名義上的皇帝。司馬師和司馬昭這哥倆,一個廢了皇帝曹芳,一個更是犯下了“弒君”的十惡不赦大罪。

可是,曹魏京城和地方,還有忠於曹魏皇帝的忠臣,他們發動了不少叛亂,如淮南三叛(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中書令李豐和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圖謀廢掉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將軍等等。這些忠於曹魏皇室的忠臣們,時刻想著除掉司馬家族,還一個朗朗乾坤。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現在,姜維打著為曹魏皇帝曹髦報仇的名義,討伐司馬昭,減少了阻力,能夠孤立司馬昭,可能爭取忠於曹魏皇室的將領們袖手旁觀,或者乾脆投入到討伐司馬昭的隊伍中來。

總結:以上三點就是演義中,姜維“興師問罪”司馬昭的原因。即使沒有司馬昭弒君,姜維也會尋找機會伐魏的,發生了這件事,只是為姜維提供了藉口而已。

魏帝曹髦無辜被殺,蜀漢姜維為何還要“興師問罪”?

而在正史上,翻看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和《三國志》,也沒有相關記載。魏帝曹髦於公元260年6月2日被殺後,蜀漢和東吳這一年並沒有任何伐吳的舉動,第二年,蜀漢也沒有討伐司馬昭。直到曹髦死後第三年,即公元262年,姜維才發動戰爭,討伐曹魏,被鄧艾擊敗。姜維不得不敗退沓中,嚇得不敢回成都交差。這一戰,姜維顯然不是為曹髦報仇,而是正常的伐魏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