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第三子曹彰,力可敵猛獸,為何在演義中卻不受重視

想必大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所瞭解,在演義中有很多人物作者只是用了少量的筆墨稍加描寫,但其實他們的背景也很強大,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討這樣的一個人物,他就是曹操的第三子曹彰。在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先生花了大量筆墨描寫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同樣作為曹操兒子的他為何卻不被作者重視?

曹操第三子曹彰,力可敵猛獸,為何在演義中卻不受重視

曹彰,字子文,是曹操和武宣卞皇后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是曹操口中的“黃鬚兒”。他是三國時期一流將領,驍勇善戰,武藝高強,從小就力大無比,善於騎射,他還經常用手搏擊猛獸,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擔任北中郎將,行使驍騎將軍的職責。

臨出發以前,曹操告誡曹彰說:‘’在家裡我們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了,一舉一動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為儆戒呀!‘’曹彰北征進入涿郡的境內,叛變的烏丸族幾千騎兵攻到,當時曹彰的兵馬尚未集結,只有步兵一千人,戰馬幾百匹。曹彰用田豫的計策,堅守陣地的要衝。

曹操第三子曹彰,力可敵猛獸,為何在演義中卻不受重視

敵人潰敗逃散,曹彰追擊,親自與敵人搏戰,箭射敵騎,應聲而倒的前後連成一串。打了半天,曹彰的鎧甲中了幾箭,氣勢更加雄壯,乘勝追擊,直到桑乾河,距離代郡有二百多里。敵人見此狀,知道曹彰不可戰勝,於是就投降於他。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優秀的一個人他為何會不受重視?

面對這樣的連環兩問,就我的個人觀點而言,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曹彰的優秀主要是隻體現在武力方面,他的父親曹操曾今批評他:“你不向往讀書學習聖賢之道,卻好騎馬擊劍,這都是隻能對付一個人的,哪值得珍貴?”

他志不在文一心只想做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他曾說:“大丈夫應當效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率領十萬之眾馳騁沙漠,驅逐戎狄,建功立業,哪能做博士呢?”從他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於文學知識這方面很輕視,這也就似乎在暗示他並不在乎王權政權。

曹操第三子曹彰,力可敵猛獸,為何在演義中卻不受重視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應該也可以感受到,曹操似乎也並沒有要將王位傳給曹彰的想法,這就將他從奪嫡之爭中剔除,也就自然會將他從主角行列排除。所以他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心撲在武力打仗方面,雖然對曹魏政權的建立做出了傑出貢獻,但是卻沒有抓人的看點,讀者的目光基本上都停留在曹植和曹丕身上。

筆者認為曹彰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二就是它具有可代替性。在曹操的兒子中,曹丕是最像他的那個,心狠手辣,不僅武功了的,而且還會做文章,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曹植才華橫溢,博古通今,是一個時所罕見的大才子,曹操對他都敬愛有加十分賞識。曹衝,自幼就聰明伶俐。而曹彰呢?曹操曾經問兒子們的理想,

曹操第三子曹彰,力可敵猛獸,為何在演義中卻不受重視

曹彰回答說:“願做將軍。”曹操又問:“做什麼樣的將軍?”曹彰回答說:“披堅甲,握利器,面臨危難不顧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由此可見,他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將領,他似乎都不可以成為將帥,因為將帥不能只顧拼命,更要懂得駕馭三軍,身為將帥,要懂得保護自己,怎麼能動不動就上陣殺敵呢?因為不喜歡讀書他在這方面的能力很是欠缺,沒有自己的思維,空有一腔孤勇,只會上場殺敵。而且曹操手下能征善戰的將軍,可謂數不勝數,那麼他的可替代性就顯而易見了。

曹操第三子曹彰,力可敵猛獸,為何在演義中卻不受重視

最後我想從作者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羅貫中先生你會用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曹彰嗎?毋庸置疑,大家的答案也一定是不會的,或許是因為曹彰除了鎮壓烏桓無臣氏造反和迎擊劉備養子劉封就再無其他可以寫的了,並且他英年早逝,三十五歲就去世了,他的事蹟確實寥寥無幾並且沒有轟轟烈烈。可能更甚者會說,如果他不是曹操的兒子可能在演義中都不會出現這個人物,確實如此,雖然他力可敵猛獸,但是卻沒有自己特別出彩的地方,並不值得作者花大量篇幅細細介紹。

綜合以上三點,筆者認為曹彰在演義中不受重視是他命運使然也是歷史的必然。

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