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在五年的楚漢相爭中,有一個人平時很沒有存在感,可又在關鍵的幾件大事上影響了歷史的程序,他就是項羽的叔父項伯。

作為項氏家族的長輩,項伯自然以維護項家利益為己任,然而在“鴻門宴”事件中,項伯卻不惜得罪謀士范增,背叛侄子項羽幫助劉邦脫險,他為何這樣做,有什麼考慮?在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項伯其人

項伯,名纏,字伯,楚國下相人,戰國末期楚國貴族,項羽最小的叔父,在項氏家族內部及項家軍中,因為有兄長項梁與侄子項羽的存在,項伯並不受重視,在項梁於定陶之戰中戰死後,項羽順利接掌了項氏家族和項家軍的大旗,項伯以叔父身份輔佐項羽。

為什麼說項伯不受重視,沒有存在感呢?在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反秦之前,歷史上關於項伯事蹟的記載幾乎沒有,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早年曾與張良有舊交情:

秦朝統治時期,項伯因犯下殺人罪,得到張良的幫助藏匿於下邳,躲避了官差的追捕從而保住性命。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這之後,就是跟隨項梁在吳中起兵造反,不久又隨項梁、項羽北上,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新的楚懷王,項梁因擁立之功被封為武信君,與侄子項羽一起統帥項家軍,而項伯則作為項家在朝廷的代表,被任命為楚國的左尹,相當於左丞相,只是此時的楚國朝廷更像一個草臺班子,說是丞相其實也沒啥權力。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項伯隨同項羽於鉅鹿之戰中大敗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大軍,二十萬被殲滅,二十餘萬秦軍投降(不久在新安被項羽下令連夜坑殺)。也是在這一年,項伯跟隨項羽進軍關中,40萬大軍駐紮在新豐鴻門,項羽因劉邦的軍隊在函谷關阻攔楚軍入關要問罪劉邦,雙方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

從吳中起兵、擁立楚懷王,到鉅鹿之戰大敗秦軍及進入函谷關,項羽身邊文有謀士范增,武將有英布、龍且、季布、鍾離眛等人。

項伯除了是項羽叔父,身上擔著楚國左尹的官職,一路上可以說並沒有什麼功勞和作為,而項羽為人桀驁,心裡也未必看重他(項羽連楚懷王都不放在眼裡),但是作為項羽的長輩,項羽在表面上還是很尊敬項伯的,有時候項伯的一些意見項羽也是聽從的,這也為後續的事件埋下了伏筆。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項伯之所以幫助劉邦的考慮

就在大戰即將爆發的前夜,項伯想到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張良正跟隨劉邦,擔心開戰後他會有危險,於是連夜趕到霸上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了張良並告訴他實情,想要張良和自己一起離開。沒想到張良聽完後說:

“我為韓王成護送沛公,現在沛公有難,我自己逃掉是不道義的。”

於是就把這個緊急情況告訴了劉邦。

劉邦一聽很震驚,知道自家軍隊在函谷關阻攔楚軍一事得罪了項羽,而自己軍隊只有十萬人肯定打不過項羽,忙問張良:“我該怎麼辦?”張良說:“您可以去找項伯並告訴他,說您不敢違抗項羽將軍。”然後張良又講述了自己與項伯原來的交情及項伯的來意,劉邦大喜過望,認為項伯是解決目前困境的關鍵。

張良將項伯引到劉邦營帳,劉邦一見到項伯就先呼他為兄長,禮數特別周到,席間更是數次舉酒敬奉,還與項伯約定結為親家。當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劉邦才對項伯說:

“我入關,一絲一毫的東西都不敢碰,登記官吏和民眾,封鎖官府倉庫,就是為了等待項將軍。之所以派將領守住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他賊人進出和一些不尋常的意外罷了。我日日夜夜盼望項將軍到來,哪敢反抗啊!請項伯兄您跟他說,我是不敢違揹他的啊。”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項伯是忠厚人,覺得劉邦的話有道理,於是答應替他在項羽面前說情,同時告訴劉邦讓他明天一定早點親自過來向項羽謝罪,劉邦趕忙說是。項伯喝完酒後又趁夜返回了楚營,將劉邦的話都報告給了項羽,並趁機替劉邦向項羽陳情:

劉邦率先攻破關中,推翻暴秦是有大功勞的,現在無故攻打他,道義上說不過去,還是善待他吧,項伯的話讓項羽無法反駁,於是答應了。

到了第二天,劉邦在張良、樊噲及一百餘騎兵的護送下早早地來到了項羽的軍營,參加滅秦慶功宴。在鴻門宴上,劉邦十分真誠地向項羽致歉,項羽暫時原諒了他並留下他宴飲。項羽雖然不追究了,但還有一個人一直視劉邦為威脅,那就是項羽的軍師兼謀士范增,他不斷在席上暗示項羽殺掉劉邦以絕後患,然而此時的項羽早已被項伯事前說服,認為劉邦滅秦有功而殺他的罪名又牽強,於是對范增的頻頻暗示不予迴應。

酒席上觥籌交錯,一片和樂氣象,可隱藏的殺機卻在一步步逼近,范增見一計不成,又召來項莊在宴席上表演劍舞,企圖趁機刺殺劉邦,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項伯在張良的目光示意下,立即起身拔劍與項莊對舞,其間多次以身體擋護劉邦,使項莊無法下手,最終讓劉邦逃脫大難。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不太理解項伯在鴻門宴前後的舉動,認為他不顧項氏家族的利益及背叛了侄子項羽,真的是這樣嗎,這其實是以項羽未來的結局來強行帶入當前的處境。

項伯雖然在項家的地位不是很高,不怎麼受項羽重視,可在講究家族血脈傳承的秦漢時期,項伯肯定會以家族利益為重,不然也不會一直追隨項梁、項羽南征北戰、奔波四方。

但同時項伯又是一個忠厚長者,張良對他有恩,所以他竭力以報,連夜入劉邦軍營向張良告密是這樣,宴席上因張良示意救劉邦也是這樣。至於他為什麼替劉邦說情及助劉邦脫險,一方面是他認為劉邦也是忠厚人,是值得結交的朋友,再加上現在是楚軍勢大,劉邦實力小,不會對侄子項羽及項家有什麼威脅;另一方面劉邦確實對推翻暴秦有大功,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如果無故攻打劉邦甚至殺了他,道義上是說不通的,而且有損項家的聲譽,因此不主張殺劉邦,這才會在宴席上阻止項莊,再說項伯與劉邦還約為了親家,做朋友不也挺好的。

所以,說項伯在鴻門宴上助劉邦脫險,錯過了殺劉邦的最好時機,是對侄子項羽及項氏家族的背叛,這話在道理上是說不通的,而且當時項羽自己沒想要殺劉邦的意思,在劉邦藉故離席逃出楚營後,項羽也沒有發動對劉邦軍營的進攻。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除了鴻門宴上項伯助劉邦脫險,還有幾件事項伯直接或間接幫助了劉邦及漢軍,

一是受張良所託,為劉邦請封漢中,二是聽從項羽命令誅殺了英布妻小,使英布鐵心歸漢,三是制止項羽,保全了劉太公。

首先是項伯為劉邦請封漢中這件事,有人說項伯貪財且短視,原本漢王劉邦的封地只有巴蜀,因為項伯的勸說,項羽將漢中也封給了劉邦,這才有了劉邦以漢中為前進基地,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取關中的勝利。

說項伯貪財也許是真的,出身貴族花銷自然也大,有人上門送錢不要白不要,對項伯來說,巴蜀又窮又偏遠,就算加上漢中也沒有什麼,還有章邯為首的三秦在前面擋著,完全威脅不到東南的楚國及侄兒項羽。再者,項羽動輒屠城,坑殺二十萬秦降卒,以及殺死秦王子嬰、屠戮咸陽,火燒秦王宮、阿房宮這些倒行逆施的行為,項伯早就看在眼裡,卻又無法阻止,

為了項家的未來著想,項伯肯定會有多交一個朋友多結一份善緣的想法,所以對於張良請封漢中的要求並沒有拒絕而是順水推舟答應了,自然有存心交好漢王劉邦的意思,這樣的項伯豈是“短視”兩個字可以說清的。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至於項伯殺死英布的妻兒,迫使英布鐵心歸漢,間接增強了漢軍的力量,這件事就完全與項伯本意無關了,只能說是巧合。項伯進攻九江收編英布的軍隊及殺死英布妻小是項羽的命令,項伯不得不從,而英布之前得罪過項羽害怕被項羽問罪,已有叛楚歸漢的舉動,只是還沒有下定決心,畢竟此時楚強漢弱,現在好了,妻小全部被殺再也沒有了退路,於是馬上歸附了漢王劉邦,而項伯在其中起到了間接推動作用。

再一個就是項羽想要烹殺劉太公逼劉邦投降,而項伯及時制止項羽保全劉太公這件事。此時是公元前203年,楚漢戰爭打了四年,劉邦與項羽處於相持階段,因彭越在項羽後方作亂斷絕了楚軍糧食,項羽被逼得沒有辦法,做出了連自己都不恥的舉動,烹殺劉太公逼迫劉邦投降,可項羽實在是小瞧了劉邦,也完全不清楚劉邦的無賴嘴臉,面對煮沸的大鍋,劉邦說道:

“我和項羽一起面向北方接受楚懷王的指令,發誓結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想要煮了你爹,那就賞臉分我一杯羹!”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項羽大怒想要下令烹了劉太公,關鍵時刻,一旁的項伯站出來制止他,說道:

“天下的形勢還不清楚,而且志在天下的人不會管顧家庭,就算殺了太公也沒什麼用,只會增加禍端罷了。”

項伯的話總是很有道理,所以項羽也只能聽取了他的意見,可是項伯嘴上這樣說,心裡卻未必這樣想。

其實項伯心裡明白,楚漢之間的戰爭打到現在,雖處於對峙相持階段,但是漢軍越打越多,地盤越打越大,後方穩定糧草充足,反觀楚軍被眾諸侯孤立,地盤越打越小,軍心士氣疲軟,糧草斷絕,已呈現出敗相,所以為了給自己及項氏家族留一條退路,劉太公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殺死,不然前面結下的善緣全部白費了。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儲存項氏一族,封侯善終

漢五年(前202年),項羽烏江自刎西楚滅亡,項伯投降了劉邦。劉邦稱帝后,因項伯跟隨項梁、項羽推翻暴秦,再加上鴻門宴上為劉邦護駕等功勞,被授予二十等爵中最高一等列侯爵位,封為射陽侯。

因項伯的緣故,項氏家族所有旁系家屬,在項羽死後沒有被牽連問罪,全部被劉邦下旨赦免。除了項伯被封為射陽侯,項氏家族還有三人被封為侯,一門四侯,這在劉邦的開國勳臣之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為了以示恩寵,項氏家族還被劉邦賜以國姓,所以歷史上項伯(項纏)也稱作劉纏。

漢惠帝三年(前192年),項伯在安穩中去世,其嫡子劉睢犯了罪不能繼承爵位,因而射陽侯國被撤除。

“鴻門宴”項伯為何要助劉邦脫險,劉邦稱帝后,項伯最後結局怎樣?

小結

從項伯及項氏家族的結局來看,項伯無疑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才幹能力也許不是很強,但他懂得取捨,知道做什麼對自己及家族最為有利,所以才有鴻門宴上護持劉邦,順水推舟請封漢中及關鍵時刻保全劉太公。

至於說他不顧家族利益及背叛侄子項羽一說更是無稽之談,項伯所想所做的一直是遵循大勢,身為項氏家族一員他一直陪在項羽身邊盡心輔佐,直到項羽敗亡,知道勢不可違才投降了劉邦;同時為了家族未來著想,他早早交好張良、劉邦,多結善緣,為自己及家族尋得一條後路,光明的前途,而不是一味愚忠追隨項羽走上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