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七次名落孫山……終成大明首輔

他,七次名落孫山……終成大明首輔

張璁[cōng],字秉用,號羅峰,後被明世宗賜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溫州人,正德十六年(公元1516年)考中進士,明世宗在位時期,三度出任內閣首輔,歷任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

張璁少年時期喜好研究《周禮》、《禮記》等經學,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也許是得了暈考綜合徵,連續考了七次,均以失敗告終。

正德十三年(1518年),第七次落榜之後,張璁失魂落魄,從此心灰意冷。

畢竟人生苦短,歲月不饒人,張璁已經四十多歲,是個兩鬢斑白“奔五”的小老頭啦。

無奈之下,張璁決定放棄“高考”,去吏部報到,希望能做一個小官吏,維持生計。

張璁來都吏部大門前,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兩個貴人,一個是御史王相,另一個是御史蕭鳴鳳。

張璁首先偶遇御史王相,王相精通相術,看過張璁相貌不俗,王相對他說:“你不久就可以考中進士,會得到朝廷的重用。”

張璁禮貌性拱拱手,笑了笑,心裡想:你個老傢伙!這不是拿我開涮嘛!我考了七次都沒考上,咋會得到重用?張璁直奔吏部大門,又遇到了御史蕭鳴鳳。

《明史》記載:“將謁選,御史蕭鳴鳳善星術,語之曰:‘從此三載成進士,又三載當驟貴。’”

張璁打算去吏部參加“謁選(選拔官吏)”,遇到御史蕭鳴鳳,蕭鳴鳳善於占星術,就對張璁說:“此後三年,你能考中進士,再過三年,將驟然間大富大貴!”

張璁有點蒙,今兒個是啥日子?這算卦的也組團忽悠嗎?王相說他能考中進士,張璁當時毫不在意,蕭鳴鳳這麼一說,張璁為之動容。

他,七次名落孫山……終成大明首輔

也許是兩位御史有意鼓勵學子,在一種心理暗示下,張璁鼓起勇氣,參加了人生第八次科舉考試。

正德十六(1521年),嘉靖皇帝即位初年,張璁金榜題名,終於考中二甲進士,這一年,他已經四十七歲了。

嘉靖三年(1524年),也就是御史蕭鳴鳳所說的“又三載”,張璁果然時來運轉而“驟貴”。

正德皇帝朱厚照無子,駕崩後立自己的堂弟,也就是叔叔興獻王朱祐杬[yuán]的兒子朱厚熜為皇帝,是為嘉靖帝。

十四歲的嘉靖帝入京登基不久,內閣首輔楊廷和宣稱,按照祖制,繼承大統應是血統純正,一脈相承,因此,嘉靖帝應當以正德皇帝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為皇考。

這樣一來,嘉靖帝的親生父親朱祐杬就成了皇叔,倔強的小皇帝朱厚熜堅決不同意,他和眾大臣爭論了很長時間,君臣對話陷入僵局。

此時,南京禮部小官吏張璁挺身而出,越級違規寫奏章,嚴重支援嘉靖帝。

嘉靖帝在位第三年,打算給自己的父母上尊號,再次引發爭議。這一次,張璁一如既往,成為嘉靖帝的堅定支持者,大聲疾呼:“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

他,七次名落孫山……終成大明首輔

嘉靖帝最終戰勝了朝中的保守勢力,為自己的父親朱祐杬上尊號為“興獻皇帝”,母親蔣氏為“興獻皇后”,伯父朱祐樘為“皇伯考”,“大禮議”之爭宣告終結。

嘉靖帝對自己的堅定支持者張璁充滿了感激之情,同時極為欣賞他的勇氣和才華,同年五月召張璁進京,初授翰林學士,次年冬天,升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成為內閣首輔大臣。

張璁在任內十餘年裡,改革科舉制度,倡導改變學風,懲治貪汙腐敗,整頓官吏作風,沒有辜負嘉靖帝的信任。

嘉靖十八年(1539年),張璁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嘉靖帝“聞之傷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