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鬼谷子大智慧:人到中年,要管好自己的脾氣,不然很容易吃虧!

鬼谷子大智慧:人到中年,要管好自己的脾氣,不然很容易吃虧!

東哥最近低調了許多,甚至學會了自我檢討,其中一條就是:高調張揚,愛發脾氣,得罪了很多人,因此被人整了。

東哥不可謂不成功,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吃了虧方才覺醒:哦,做人低調點好,脾氣是不能亂髮的。

無獨有偶,向來霸道總裁人設的小明哥始終沒料到,他因為不高興時說的一句口頭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居然成為了大眾嘲諷的物件。

很顯然,他們都算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有錢。但卻都因為脾氣不好,給自己帶來了禍患。

所以,一個人到底應不應該有脾氣?

成功學裡有句雞湯“有本事的人,沒脾氣”,這明顯是睜眼說瞎話。因為凡事都有例外,在現實生活中,能力強的,脾氣壞的人也大有人在。同樣,脾氣好的失敗者也有很多。

對於脾氣這件事,王陽明只說了四個字:未發之中。確切的說“未發之中”是一句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也就是致中和。

王陽明認為,我們心中產生的喜歡、憤怒、悲哀、快樂等各種情感不會影響到的我們對事物的觀點,這種狀態叫做“中”,也就是客觀、理性,不帶情緒。表達情緒時要適當,要有個度,過猶不及,這種境界叫做“和”。想想我們凡人經常會被情緒所控制,那麼這個時候就是要失中,就是沒有達到這個中的境界,所以君子要“致中和”,小人呢,反中庸的。因此,小人的就時時刻刻被自己的情緒所影響。

通俗點說就是,人有脾氣有情緒很正常,但是要懂得控制情緒,而不要被情緒控制。對此,縱橫家們認同嗎?

老規矩,我們講一段歷史往事,順便陶冶下清楚。

在戰國時期,要是論能力的話,縱橫家是能說得上話的。比如李斯就曾經跟他的老師荀子說過這麼一句話:今萬乘方爭時,遊者主事。啥意思呢?

現在戰國混戰,縱橫家們掌握著話語權。

說起縱橫家,就不得不說“一怒而天下懼、安居則天下熄”的縱橫家張儀。自古以來,這哥們的能力都配得上“傑出”二字。

那麼張儀能力怎麼樣呢?

老實講,未發跡的時候,誰也不知道他,被人看不起是常有的事情,就比如年輕時候去楚國巴結楚國的CEO,被楚國人看不起,還被當成小偷差點給打死。

所以,張儀生氣嗎?

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比如他媳婦看著他遍體鱗傷的樣子心疼不已時,張儀居然還開玩笑的問:

“媳婦,你看我舌頭還在不?”

我們當然可以說張儀這是樂觀派。但背後的辛酸誰又能知曉呢?你說誰會關心一個人小人物的生死呢?

即便再憤怒又能如何?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彼時的張儀是有脾氣的,但是,他摁住了脾氣。因為這個時候即便暴跳如雷也是沒用的。事情已經發生了,要做的就是奮發圖強吧。

鬼谷子大智慧:人到中年,要管好自己的脾氣,不然很容易吃虧!

張儀這個人是個厚臉皮,巴結楚國人失敗了。他轉身就去巴結他的老同學蘇秦去了。雖然一開始也是被蘇秦百般刁難,比如給他下等人的待遇,比如見面羞辱他。

你說張儀有沒有脾氣?是人就有。或許換個人就又暴跳如雷,轉身就走了。但是張儀沒有,他硬是忍了下來。一直忍到蘇秦給他機會,助他去了秦國。

由此可見,張儀確實是個“忍者”。前面兩次巴結事件中,只要他發脾氣,估計遊戲就已經結束了。

職場上又如何呢?

張儀剛到秦國不久,秦惠王就給他出了道思考題:秦國應該向東開拓領地,還是向西開拓領地。

張儀的答案是:向東。

結果如何呢?秦惠王白了他一眼,選擇了向西發展。如果換個人或許會覺得很沒面子,甚至會惱羞成怒,覺得老闆存心跟自己過不去。

但是張儀怎麼做的呢?他是個厚臉皮,做錯事說錯話對他而言,過去就過去了,接著就非常乖巧的帶兵西進了,順帶開發了一座城池,據《華陽國志》記載,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張儀滅巴,城江州。

這江州城就是重慶的前身。

朋友,你真以為張儀沒脾氣嗎?

是人都有脾氣,張儀也不例外。開發了江州城以後,張儀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一直做到了大秦帝國的宰相。這時候的張儀不可謂不成功,即便同時代的孟子也羨慕不已,雖然嘴上不承認。

這時候的張儀做了一件事,他給楚國的楚相寫了封信說:我以前和你一塊喝酒,你看不起我,汙衊我是小偷,還鞭打我。現在你好好守著你的國家呀,我快要盜竊你的都城了!原話是: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翻譯過來是:丫等著,我要來報復了。

這話說的很野,說明年輕時候的張儀被汙衊,被鄙視時確實很生氣,說明他確實是有脾氣的,只不過他控制了自己的脾氣。

張儀是個講誠信的人,他說到做到。接下來的日子,楚國悲劇了,張儀用連橫聯盟策略把楚國玩弄於鼓掌之中。

楚國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派CEO到秦國求和。真可謂是冤家路窄,這位楚相正是當年汙衊、嘲笑張儀的那位。而這位老鐵並不知道秦國的宰相就是自己曾經看不起的“小偷”。

張儀終於等到了復仇的機會,彷彿揚眉吐氣的機會已經來臨了。張儀不是什麼善茬,他也是這麼想的,他想先調戲一下楚相。於是穿著一身破衣爛衫,一副破落戶的模樣去了楚相待的賓館。

兩人見面,本應該是刀光劍影,暗藏殺機的。

可是,當楚相見到了“老朋友”張儀居然混成了乞丐,竟然動了惻隱之心,給張儀安排了頓飯菜。關於這件事阿信覺得不是楚相變得善良了,而是因為他老了。

不過數日後,當楚相再見到張儀時,他還是很震驚的,因為自己曾經瞧不起的傢伙居然成了秦國的宰相,而自己此行正是對秦國宰相有事相求。

“完了,要被報復了。”這個時候,換成任何人或許都會公報私仇、都會快意恩仇吧。但是張儀沒有,他彷彿善良了,彷彿感激楚相幾日前的一飯之恩。

所以,張儀並沒有為難楚相,他爽快的答應了楚相開出的條件,跟楚國結了盟,當起了兄弟。

本來這應該是一段佳話,我們都應該為張儀寬闊的胸懷而折服。再不濟,我們也可以感慨一下,張儀老了。

真是如此嗎?

張儀按下了脾氣,因為他明白這時候發脾氣是沒用的,小不忍則亂大謀。他的目的可不僅是刁難楚相,因為這樣太便宜他了,他的目的是將楚國連根拔起。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笑面虎張儀又去楚國招搖撞騙,其結果是楚國遭遇了從所未有的打擊,隨即發生了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張儀“詐楚”事件。結局是,楚懷王客死秦國,楚國都城郢城失守,屈原自殺。

那麼請聽題:張儀到底有沒有脾氣?

鬼谷子大智慧:人到中年,要管好自己的脾氣,不然很容易吃虧!

一個人到底應不應該有脾氣呢?

鬼谷子講: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啥意思呢?鬼谷子告訴我們應該保持沉著冷靜,柔和鎮定的心態,懂得捨得之道,平心靜氣的面對世間的紛爭。很顯然鬼谷子認為我們不能有情緒,更不能有脾氣,否則就很難面對困難和挫折,畢竟“心安靜則神策生”啊。

因為脾氣容易讓人失去理智,被情緒控制。可是個人都有脾氣,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關於脾氣這件事,阿信覺得應該理性發脾氣,有時候人應該有點脾氣,而這裡的脾氣其實是一種謀略,一種手段,表面上在生氣,但內心是冷靜的。

有脾氣是人之常情,但是脾氣這東西,發出去是本性,收回來是能力。生活的高手,從來不會讓情緒控制自己,因為脾氣是情緒的一種,代表著內心的憤怒,而一個失去理性的憤怒的人,往往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一敗塗地。因此,控制情緒是一種能力,有脾氣而不亂髮脾氣就更難能可貴了,

因為他們明白,憤怒會讓人的智商降低,是低情商的表現,所以越有本事的人,才看起來越沒脾氣,因為有時候:

與其生氣,不如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