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兒子王雩尚在人世,王安石為何勸兒媳改嫁他人?

在封建時代,“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好女不嫁二夫”等觀念一直被廣大男同胞視為真理,不允許受到任何挑戰。女子是男人的專屬和私有財產,沒任何自由可言;尤其是兩宋之後,程朱理學深入人心,女性更是受到歧視,地位更低。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詩人,還是儒家思想的堅決捍衛者。按理說,他應該嚴格遵守儒家禮教,傳承孔孟之道,但是他卻沒有,而且還做出在當時堪稱一大新聞的“逆潮流”事件。這著實令人震驚不已,大跌眼鏡。那麼,王安石究竟做了何事呢,居然引起這麼大的轟動?

兒子王雩尚在人世,王安石為何勸兒媳改嫁他人?

原來,當兒子病入膏肓,但尚在人世之時,王安石卻勸兒媳離婚,並很快就將其改嫁他人了!這一看,還得了,堂堂的當朝宰相,居然做出如此有違常理之事,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王雱是王安石的獨子,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官至圖閣直學士,著有《論語解》、《孟子注》、《新經尚書》、《新經詩義》、《王元澤爾雅》、《老子訓傳》、《南華真經新傳》、《佛書異解》等作品,可謂是一大才子。

兒媳婦,龐氏,又稱蕙兒,精通琴棋書畫,善於詩文辭賦,也是名門閨秀,女中英才之人物。

如此之兩人,應該算是非常般配,和和睦睦,舉案齊眉,白頭偕老才是他倆最好的歸宿。可是,王安石居然勸兒媳離婚,還很快便將其改嫁他人,實在是有意思。

兒子王雩尚在人世,王安石為何勸兒媳改嫁他人?

王雱雖然才華橫溢,但卻有家暴的傾向,動不動就大罵蕙兒,甚至拳腳相加。最瘋狂之時,他居然懷疑蕙兒與他人有染,因為兒子長得不像自己,“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結果小孩活活被自己給折騰死了。

兒子死後,蕙兒悽苦不堪,整天以淚洗面,年輕輕輕便顯得十分蒼老,憔悴。這一切王安石都看在眼裡。而此時,王雱也是病情加重,始終不見好轉,隨時有可能先自己而去。於是,王安石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先是讓蕙兒與王雱離婚,然後再為她選擇一乘龍快婿,風風光光的嫁出去。

家暴絕對是王安石勸兒媳離婚,並改嫁他人的原因之一,而更深層的緣由還在王安石自身。否則,很難解釋堂堂當朝宰相,文人士大夫的楷模,居然做出如此被社會認為有違背“天理”的大事。

在政治上,王安石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全心全意為民著想;他主持“熙寧變法”,減輕貧民負擔,大力發展生產,力求做到家給人足,安居樂業。在家庭生活中,王安石非常尊重女性,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吳氏,處處讓著她,關心她,堪稱是模範丈夫。

王安石一生只愛一人,也只娶一位妻子;他從不納妾,更不豢養歌姬,這在北宋士大夫中是很難見到的。但是,王安石的妻子很早便離他而去,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孤苦伶仃,如此之經歷,與自己的兒媳可謂是同病相憐。

既然自己的兒子不能給別人幸福,還常常對妻子施加暴力,這使得與蕙兒有相同經歷的王安石不由自主的心生憐惜。因此,王安石只能忍痛割愛,在兒子未曾離去之時,全兒媳離婚,並改嫁他人,以此脫離苦海。

兒子王雩尚在人世,王安石為何勸兒媳改嫁他人?

不過坊間對此則另有傳言,說的是王安石與蕙兒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還有許多有關他們的詩詞流傳於世。為了堵住鄰里的嘴巴,王安石只得勸兒媳離婚,然後立馬將其改嫁他人。

現附詩一首:(後世文人惡意中傷,“縱橫國史”不認可)

月兒彎彎照窗紗,象牙床上臥玉馬。

有心上前試馬力,又恐馬嘶驚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