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溥儀第二次登基鬧劇:只做了12天皇帝就下臺,假辮子卻成了暢銷貨

民國六年(1917年)七月一日,溥儀在張勳等人的擁戴下,第二次登基做了皇帝,這年溥儀剛剛11歲。復辟,和他的一切生活起居諸事一樣,別人怎樣說就怎樣做,連說什麼話,怎樣說,都是別人教的,所以不能說全無個人意志,但政治大事他絕無自主之權,亦無自主之能。

溥儀第二次登基鬧劇:只做了12天皇帝就下臺,假辮子卻成了暢銷貨

這次復辟是由中華民國的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張勳一手導演的,康有為也幫了不少忙。

張勳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他始終不承認民國政府,一直留著辮子,他的部隊也都和他一樣留著辮子,他被稱作辯帥,他的軍隊也被叫做辮子軍。袁世凱做了大總統後,就一直跟著袁世凱,1913年他因率兵鎮壓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凱提拔為長江巡閱使,統率2萬軍隊駐紮在徐州一帶。

溥儀第二次登基鬧劇:只做了12天皇帝就下臺,假辮子卻成了暢銷貨

1917年圍繞著對德宣戰問題,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之間的府院之爭,鬧得不可開交,政局動盪不已。張勳遂乘機聯絡前清遺老遺少及保皇黨康有為等積極為復辟做準備。正好此時黎元洪,段祺瑞都拉攏張勳,張勳思慮再三,最後決定應黎元洪之請,用調停時局的名義北上。

張勳以調解黎段衝突為名,帶領3000軍隊於6月14日入京,進京以後就去叩見了當時住在紫禁城的溥儀。1917年6月30日晚,張勳進入清宮召開御前會議,對宣統說了復辟的意思。宣統皇帝當時只有十幾歲,他回答說年齡小恐怕難當大任,張勳就說,當年康熙8歲登基不也照樣做出了一番事業嗎?宣統就說那就勉為其難吧。

溥儀第二次登基鬧劇:只做了12天皇帝就下臺,假辮子卻成了暢銷貨

7月1日凌晨張勳穿上清朝的朝服朝冠,帶領康有為等群黨擁簇12歲的溥儀登基,並於當天釋出八道上諭,把民國6年改為宣統9年,恢復清末官制,封官授爵。封贈黎元洪為一等公,組建內閣,又任命了康有為,徐世昌,詹天佑,薩鎮冰等文武百官。

復辟後,溥儀每天一半時間在毓慶宮聽老師的嘮叨,其餘的半天批閱上諭和內閣官報,接受叩拜或欣賞螞蟻搬家,總之少部分出孩子的天性,大部分參與傀儡的活動。

溥儀第二次登基鬧劇:只做了12天皇帝就下臺,假辮子卻成了暢銷貨

不過紫禁城裡的確繁榮了一陣子,熱鬧了一陣子,一時間京城的大街小巷又都掛起了龍旗,老百姓受張勳之命懸掛龍旗,有的甚至用紙做的龍旗應付,清朝袍褂和髮辮都成了暢銷貨,清室王公遺老們搶購朝服,定製馬尾假髮辮,穿戴上大搖大擺的出入宮門招搖過市;師傅們精神倍增忘乎所以;太妃們樂得不知如何是好;內務府的官員們穿戴的特別整齊;他們興奮的不是大清恢復江山,而是自己恢復失去的天堂。

溥儀第二次登基鬧劇:只做了12天皇帝就下臺,假辮子卻成了暢銷貨

復辟訊息傳出後,全國輿論一致聲討,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並命令各省革命黨人出師討逆各大城市群眾團體,社會名流紛紛集會發表通電,堅決反對復辟,要求討伐張勳。握有軍事實力的段祺瑞藉助全國反對復辟的聲勢和日本政府的財政支援,於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馬廠組成討逆軍,討逆軍很快攻入北京,張勳的辮子軍只有3000人,一觸即潰。7月12日張勳倉皇逃入荷蘭使館,次日溥儀再次宣佈退位,只做了12天龍椅又下了臺,只留下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