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先秦史話丨10.夏朝(3)太康失國、仲康伐羲和

一、太康失國

帝太康(姒姓,名太康,為夏朝第三任帝,前2188年-前2160年在位),是大禹之孫、帝啟之子。太康即位後,尸位素餐,不遵循先王之政。

帝太康二年(前2187年),太康居喪不哀,農政不修,四夷背叛。后稷姬棄在帝舜之世,薨逝於黑水之山,其子不窋嗣位。太康廢棄農師之官,不再致力於耕作。太康認為不窋不合道義,就讓他去了邠(地名,同“豳”,在今陝西旬邑縣西南)。雖然邠地與夷狄交界,但不窋不敢怠廢祖先之業,時時宣揚祖先的美德,遵循祖先的遺業,奉行祖先的訓典,朝夕勤勉恭敬,保持敦厚篤實之風,以忠實誠信為準則。不窋的後人世代繼承這種美德,沒有辱沒先人,故戎狄歸服於他們。

不窋,姬姓,《史記·周本紀》說他是后稷姬棄之子。《帝王世紀·第五·周》也說:“后稷納姞氏,生不窋。”然而後稷是堯舜時代的人,與堯是異母兄弟,兩人年紀相仿,從堯到太康,約一百七十年,而後稷僅傳了一代,明顯不合常理。所以不窋應該是后稷的裔孫,而非后稷之子。故《史記索隱》說:“譙周引《國語》曰‘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世為后稷之官,服事虞舜、夏朝)。’之所以說世為后稷,是因為有的代數失傳了。如果不窋是姬棄之子,從姬棄至周文王時已有一千餘年,只傳了十四代,實在不合情理。”

帝太康十九年(前2170年),太康在洛水之南畋獵,十旬不歸。有窮氏(夏朝諸侯國名,東夷族,妘姓,在今河南洛陽南)的國君后羿,利用人民無法忍受太康的盤遊無度,在河邊阻擋太康,使其無法歸國(史稱“太康失國”)。太康的五個弟弟,一起駕車載著母親跟隨著,在洛水北岸等候。五人都埋怨太康,於是陳述大禹的訓誡而作《五子之歌》。太康失國後,不能返回,遂都於陽夏(地名,在今河南太康縣)。據《帝王世紀·第三·夏》載:“帝羿,號有窮氏,未聞其姓氏。其祖上在帝嚳之前,世掌射正。到帝嚳時,賜以彤弓素矢,封之於鉏(地名,在今河南濮陽西南),為帝司射,之後又歷經唐堯、虞舜、夏朝三朝。傳至后羿時,后羿向吉甫學習射箭,其手臂較長,故以善射而聞名。待至夏朝開始衰落時,后羿從鉏遷到窮石(地名,即窮谷,在今河南洛陽南),趁著夏民不肯親附太康,而取代了夏政。”

帝太康二十九年(前2160年),駕崩於陽夏,后羿另立太康的弟弟姒仲康為帝。

二、仲康伐羲和

帝仲康(姒姓,名仲康,為夏朝第四任帝,前2159年-前2147年在位),是大禹之孫,帝啟之子,帝太康之弟。太康駕崩後,后羿另立仲康為帝。

帝仲康元年(前2159年),任命胤侯(即胤國之君)為大司馬,掌管六師。這年秋季九月初一,日月相會的地方不在房宿(即發生了日食)。

帝仲康二年(前2158年),命胤侯征討世掌曆法的羲氏、和氏。因為羲氏、和氏沉湎於美酒,遠離職守,以至於出現日食這樣的天象變化,尚不知曉,所以帝仲康命令胤侯前往討伐。胤侯出征之前,作了《胤徵》。

帝仲康三年(前2157年),后羿討滅伯封(樂正後夔之子),諸侯震服。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從前有仍氏(夏朝諸侯國名,在今山東濟寧南)有個女兒,頭髮稠密烏黑而非常美麗,頭髮的光澤可以照見人影,名叫玄妻。樂正後夔娶之為妻,生下伯封。伯封心地和豬一樣,貪得無厭,暴躁無常,人們稱之為“封豕”。有窮氏后羿將伯封討滅,夔因此而斷了祭祀。

帝仲康六年(前2154年),冊命昆吾氏(己姓之國,是帝顓頊的後裔,其始祖是陸終氏的長子昆吾。昆吾的父親是陸終,陸終的父親是吳回,吳回的父親是卷章,卷章的父親是稱,稱的父親是帝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因而昆吾是黃帝的七世孫。昆吾氏起初在河南濮陽,帝廑時遷到河南許昌。夏末與彭姓的韋國、己姓的顧國助紂為虐,為商湯所滅。)爵位為伯爵。

帝仲康十三年(前2147年),仲康駕崩,其兒子姒相繼位。

參考書目:

1。《中國曆代名著全譯叢書 左傳全譯》[春秋]左丘明著 王守謙等譯註(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2。《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3。《帝王世紀》 [晉]皇甫謐著(訓纂堂叢書,貴築楊氏刊)

4。《竹書紀年》[梁]沈約注(上海涵芬樓影印天一閣刊本)

5。《欽定四庫全書 皇王大紀》[南宋]胡宏撰 [清]範來宗等校

6。《綱鑑易知錄》 [清]吳乘權等輯 劉韶軍等譯(中華書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